■溫和
全面推動縣域振興發展
■溫和
黨的十九大舉旗幟、指方向、明方略、繪藍圖,是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政治宣言,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行動綱領。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訥河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針,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切實把十九大精神轉化為推動縣域振興發展的實際成果。
第一,補齊農村城鎮化短板。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農業產業化為先導,結合鄉村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潛能,率先打造拉哈食品工業鎮和二克淺特色旅游鎮;以聚集人氣為核心,結合扶貧開發、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村宅基地改革和農民戶籍制度改革,引導農民向城鎮和中心村聚集,繁榮農村經濟,發展鄉村事業;以建設美麗鄉村為重點,推進縣鄉村環衛一體化,委托桑德集團托管縣鄉村環衛業務、垃圾處理和公路管護,徹底改變鄉村環境靠覺悟不靠制度、有要求沒有投入的落后面貌。
第二,補齊信息智能化短板。全面開展“互聯網+”行動,推進“互聯網+商務”,依托訥河互聯網創客孵化園、好食材DIY實驗室、村級電商服務站,主動對接大數據、大平臺,叫響“東北老三”地域品牌,打造面向全國的“訥河食材·安全可靠”“東北好食材”網貨供應基地;推進“互聯網+城管”,完善智慧城市建設,健全智慧管理系統,實行智能化、全天候、全覆蓋管控城市,加快推進城市管理進入數字化時代;推進“互聯網+服務”,拓展螞蟻金服“碼上訥河”項目,借助支付寶、微信等平臺,對接政務中心、銀行、人社、衛生、客運、供熱等公共服務部門,向鄉鎮和農村延伸,為群眾提供即時的互聯網政務、便民服務和普惠金融服務。
第三,補齊經濟外向化短板。把發展外向型經濟作為拉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窗口,借助我省創建“一窗四區”機遇,主動克服區位劣勢,發揮企業核心引領作用,組織恒陽集團、福興糧油、笙得利大豆加工等企業對內植入農業生產,從源頭上塑造歐盟標準產品;對外主動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積極發展進出口貿易,帶動產業上下游溢出發展,不斷延伸壯大產業鏈條。加強省級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四網三化兩廠一站”(路網、排水網、燃氣網、智能網,綠化、美化、亮化,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站)功能,積極爭取和承接“一窗四區”建設帶來的境內外產業轉移,擴大外向型經濟規模,提高對外合作水平。
第四,補齊旅游全域化短板。堅持以旅游業助力新型工業化,通過旅游產品集合信息、科技、生態、人力等生產全要素,拉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融合一二三產協調發展。打造以尼爾基斯湖、歷史文化觀光帶、民族特色體驗帶、山林地貌休閑帶為主的“一湖三帶”旅游格局,努力把訥河建成全省全域旅游的節點城市。
第五,做強中高端供給弱項。順應“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轉變”的趨勢,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挖掘地域生態資源優勢,一手抓多樣化綠色生產,擴大大豆、馬鈴薯、玉米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面積,發展規模化、標準化肉牛、生豬養殖,推廣水稻、雜糧、果蔬、生態雞等有機種植養殖;一手抓精細化產品加工,組織企業圍繞線上線下市場消費需求,以銷定產,按需定制,不斷提高產品品質、豐富產品體系、優化產品供給,加快綠色糧倉、綠色工廠、綠色廚房建設步伐。
第六,做強市場化營銷弱項。順應“由重視生產端向重視營銷端轉變”的趨勢,圍繞滿足人們健康安全的消費需求,建立嚴格的質量監管體系,實行物聯網固定監測、無人機航拍移動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保證食品質量和安全;建立權威的標準認證體系,對標國際標準,已與德國約米公司簽訂協議,在訥河設立分支機構,可在本地實現歐盟有機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并借助約米公司品牌進入歐洲市場;建立完善的品牌推廣體系,整合域內72個國家綠色有機食品標識,統一打造“東北老三”訥河品牌,積極參加各類節會展會活動,在大中城市設置直銷門店,依托“橘紅心”白菜等全國名優新特產品,擴大訥河食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作者系中共訥河市委副書記、市長)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