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蓮
吉林省扶余市更新鄉衛生院口腔科,吉林扶余 131200
口腔頜面部腫瘤是臨床常見腫瘤疾病,于20世紀80年代我國對20余個地區,進行統計發現,口腔頜面部腫瘤的發病率占據全身腫瘤發病率的8.2%左右[1],且5年內的生存率僅在60%。隨著近年來社會發展,相關研究調查取證發現,在全球范圍內口腔頜面部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2]。在我國境內,口腔頜面部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更為常見,以40~60歲年齡階段為主要發病對象。現臨床治療中主要采取手術方式進行切除+放療+化療+藥物等方法,但因其具有特殊的生理解剖位置,治療中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損傷、面部外觀影響等情況,加上治療中放化療等方式帶來的不良反應,對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心理、生理、家庭經濟帶來嚴重影響,對患者病情治療、康復等情況密切相關。近年來相關報道認為[3],在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為治療期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可對患者治療、康復產生積極作用,鑒于此,該次研究旨意通過回顧性分析該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例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臨床資料,探討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身心康復影響因素及護理現狀,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資料,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該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例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臨床資料,該組患者中男 8例,女 2例,年齡 25~81 歲,平均年齡(43.7±10.4)歲,疾病分類:口腔內惡性腫瘤7例,頜面部惡性腫3瘤;鱗狀細胞高分化8例,腺癌低分化2例;治療方式:6例行抑制皮瓣修補術;9例行放療,1例性化療;8例行氣管切除術。
1.2.1 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對10例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臨床資料分析,總結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心理因素: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因受其疾病影響,普遍患者出現抑郁、恐懼、焦躁等不良情緒,嚴重者具有輕生念頭,通過對患者給予治療后,普遍患者均恢復正常生理功能,但其心理情感狀態卻為完全恢復,與術后隨訪中發現,患者仍存在負面情緒,且情緒反差較大,因此心理因此對患者影響,較之生理影響更為持久,提示臨床應重視患者心理狀態;②生理因素:口腔頜面部腫瘤癥狀本身便可造成一定程度的不適、疼痛等感覺,此外還造成患者性功能障礙,患者易出現焦慮、煩躁等表現,術后部分患者需長期置管,進食、睡眠受到影響,因此造成患者心理不良情緒;③治療因素:口腔頜面部腫瘤常見治療方式宜手術、放療、化療等為主,但治療后均可伴有諸多并發癥表現,引起的食欲不振、張口困難、吞咽障礙等臨床常見表現,對患者造成嚴重心理壓力、負擔,引起負面情緒,此外在實施手術中,手術因素也是影響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圍術期應給予患者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④營養因素:口腔頜面部腫瘤因其癥狀的特殊解剖位置,在病發后,所有治療方式均會導致患者攝取營養,此外還包括心理狀況、吞咽障礙、食欲下降等,相關研究顯示,術后94%的患者出現飲食困難,所有患者于術后均會出現食欲、食量下降表現,雖然在檢查中患者腸胃功能均完好,但仍無法滿足機體營養支持,而營養的攝入不足直接導致預后效果明顯降低,因此需重視;⑤疾病認知因素:絕大多數患者對于口腔頜面部腫瘤的相關知識均較為缺乏,因此導致圍術期部分患者仍保持口腔不衛生的情況,對癥狀愈合、治療、預后等帶來影響,因此給予普及疾病相關知識需加強重視度。
1.2.2 針對性護理干預 通過因素種類的分析,總結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可包括如下幾個方法,(1)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親切、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為患者詳細介紹病情相關情況、日常注意事項、治療方式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院內相關規定等,通過對患者交流中,及時掌握其心理變化狀況,制定針對性心理疏導。此外術前需給予正確、有效的口腔護理干預,防止細菌對手術造成感染。該次研究中出現3例患者出現口腔潰瘍表現,術前3 d給予過氧化氫溶液(1%~3%)洗漱口腔,并指導患者日常保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此外,術前還需做好術前相關準備工作,包括:皮膚測試、備血、、全身清潔、足夠睡眠、術前當日禁食等相關內容;(2)術后護理:①常規護理:實施腫瘤切除術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應將患者頭部置于偏側,防止嘔吐物等進入氣管或對傷口造成污染;②呼吸道護理:口腔癌術手術時間常見較長,因此患者普遍表現術后局部反應激烈,容易出現水腫或呼吸道阻塞情況,護理人員需在此時給予呼吸道護理干預;③癥狀觀察與監測護理:術后積極、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皮瓣情況,包括顏色、溫度、質地、皮紋、毛血管充盈等狀況,若出現皮瓣表面皮紋消失或制定變硬,則提示可能發生血管危象癥狀;④給予營養支持護理:對早期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營養不良情況,行針對性營養支持,如采用微型營養評價法對患者給予營養狀況評估,或判斷患者營養攝入情況與手術、放療、化療并發癥的高危狀態,以此判定患者營養不良程度,根據患者表現的不用性給予針對性營養支持。
通過對該組患者病情不同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與個性化護理后,該組患者均痊愈出院,未發生術后重大感染表現,手術成功率90.00%,通過隨訪4個月~1年后,該組患者最終存活率為60.00%(6/10)。
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其解剖位置較為特別,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嚴重影響,由此可能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緒表現,對治療預后效果影響頗大[4]。故此給予患者正確、有效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且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該次研究中,通過對患者身心康復影響因素分析后,發現其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治療因素、營養因素、疾病認知因素等,針對其主要因素分析,該研究認為可通過以患者一般資料為基礎,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進行有效緩解,主要可包括術前護理、術后常規護理、呼吸道護理、癥狀觀察與監測護理、給予營養支持護理等進行圍術期護理干預,可達到理想效果。
綜上所述,在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圍術期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下,采取針對性治療方案措施,是患者術后身心恢復、生存質量提高的基本保障。
[1]郭珍珍.頦下島狀皮瓣在口腔頜面部腫瘤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16-118.
[2]丁曉波,朱紅霞.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2017,2(7中旬刊):36-38.
[3]覃琛媛.Orem自理理論在口腔頜面部腫瘤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1):113,118.
[4]曾崢.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7,10(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