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壽光市人民醫院,山東壽光 262700
髖關節脫位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髖關節脫位主要由車禍、墜落等暴力沖擊導致,臨床表現為患髖腫痛、屈曲、活動受限、短縮畸形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主要由關節松弛、髖臼發育不良、遺傳等因素造成,臨床表現為患肢短縮、關節活動受限、皮紋深陷、畸形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髖關節脫位晚期往往并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病,此階段患者的髖關節骨性結構和周圍軟組織均發生變化,保守治療效果欠佳,因此最合理的治療方法為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但是對于其療效和安全性仍存有較大爭議。該課題以2012年5月—2016年10月在該院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髖關節脫位患者37例為研究對象,探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在髖關節脫位患者中的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髖關節脫位患者37例,其中男15例18髖,女22例26髖;年齡 22~58 歲,平均(31.52±3.37)歲;單側脫位 30 例,雙側脫位7例;根據Crowe分型為Ⅰ型21髖,Ⅱ型13髖,Ⅲ型7髖,Ⅳ型3髖;平均Harris評分為(47.65±7.28)分;先天性髖關節脫位39髖,后天性髖關節脫位5髖。入選患者均符合髖關節脫位臨床診斷標準,排除無法耐受手術者、嚴重糖尿病患者、髖關節化膿性感染者及髖臼破壞嚴重者。
患者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取側臥位,由后外側入路,顯露髖關節囊后將攣縮的關節囊、滑膜及盂唇完全切除,充分暴露髖臼,用髖臼銼進行打磨加深髖臼,使髖臼假體與真臼相匹配,對股骨側進行擴髓,安裝試柄后試行復位,如復位較為困難,可進一步截骨,擴髓后安裝假體。將假體關節復位,檢查關節的穩定性和活動度,放置引流管后逐層縫合。
①比較患者手術前、術后1個月、6個月和1年的髖關節Harris評分。②了解患者術后感染、坐骨神經牽拉癥狀、人工髖臼松動、髖臼中心脫位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手術的安全性。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所有數據,計數資料行 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 t檢驗,采用(±s)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手術前的平均Harris評分為(47.65±7.28)分,術后1、6個月及12個月的髖關節Harris評分分別為(79.62±10.21)分、(83.26±10.88)分和(85.37±11.63)分,手術后的Harris評分顯著高于術前(P<0.05)。
患者術后共發生1例感染、1例坐骨神經牽拉癥狀,經治療后完全恢復,未出現人工髖臼松動和髖臼中心脫位的現象,并發癥發生率為5.41%。
髖關節脫位主要由嬰幼兒時期髖關節發育不良引起,由于癥狀并不明顯,導致患者成年后形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造成髖關節周圍組織腫脹、關節積液、軟骨磨損、關節變形等,對患者的行動能力造成嚴重影響。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可有效改善上述癥狀,顯著加強了患者的活動能力。但由于該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術前應完善檢查及評估,降低手術風險,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無法耐受手術者、嚴重糖尿病患者、髖關節化膿性感染者及髖臼破壞嚴重者不適宜進行該手術,此外無明顯髖關節功能障礙的患者應采取保守治療,病情嚴重者方可選擇該手術。該研究中,患者手術前的平均 Harris評分為(47.65±7.28)分,術后 1、6個月及12個月的髖關節Harris評分分別為 (79.62±10.21)分、(83.26±10.88)分和(85.37±11.63)分,手術后的Harris評分顯著高于術前,說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提升其生活質量;患者術后共發生1例感染、1例坐骨神經牽拉癥狀,經治療后完全恢復,未出現人工髖臼松動和髖臼中心脫位的現象,并發癥發生率為5.41%,說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發生并發癥的概率較低,且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在髖關節脫位患者中的療效理想,可顯著提升患者的髖關節功能,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1]黃宇,莫冰峰,尹東.S-Rom股骨柄假體在治療髖關節發育不良中的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5):514-517.
[2]汪強,孫俊英,金曄,等.S-ROM股骨柄假體的設計特征與初次全髖置換[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17):3061-3064.
[3]孫衛平,郝經鑫,杜宏偉,等.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伴繼發性骨性關節炎的病理特點及全髖關節置換術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17):1289-1291,1321.
[4]張曉東,劉又文,杜貴強,等.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性關節炎[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3):228-229.
[5]李文廣,向浩,鄒剛,等.伯爾尼髖臼周圍截骨術治療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近期療效[J].臨床骨科雜志,2017,20(4):432-436.
[6]李寶豐,李憑躍,黃華揚,等.股骨轉子下截骨聯合S-ROM假體治療高脫位髖臼發育不良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9(2):189-193.
[7]孫衛平,王海波,王善超.組配式S-ROM假體結合粗隆下截骨治療CroweⅣ型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療效分析 [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1):13-17.
[8]祝勇,岳云亮,王巖峰,等.髖臼重建及S-ROM假體全髖關節置換治療重度髖關節發育不良[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10):914-917.
[9]丁遠景,張偉,孫水,等.S-ROM型THA治療成人發育性髖關節結構不良繼發骨關節炎[J].山東醫藥,2007(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