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宇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醫院康復科,江蘇蘇州 215000
針刺結合頭皮針加功能性電刺激治療中風后偏癱療效觀察
陳錦宇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醫院康復科,江蘇蘇州 215000
目的針對中風后偏癱患者采用針刺結合頭皮針加功能性電刺激治療對于其功能改善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在該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所接收的中風后偏癱患者中本著盲選原則任意選取56例患者,均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PT+OT等康復治療,28例)以及觀察組(針刺+頭皮針+功能性電刺激治療,28例)。針對兩組患者功能改善方面差異性進行分析。結果兩組患者在治療前運動功能積分(Fugl-Meyer)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觀察組Fugl-Meyer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整體治療有效率為89.29%(25/28),顯著高于對照組71.43%(20/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針刺結合頭皮針加功能性電刺激治療的方案對中風后偏癱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針對該部分患者功能進行改善,有助于其功能恢復。
針刺;頭皮針;功能性電刺激;中風后偏癱
在生活質量持續提升的情況下,腦卒中在我國病發率也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在醫療技術持續發展的情況下,臨床對于該部分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但結合臨床實際可知,中風患者腦神經功能等均存在有一定程度損傷,如偏癱、失語、吞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二便功能障礙等,其中尤以肢體偏癱對患者造成的困擾和打擊最為直接和嚴重,導致其生活質量持續降低[1]。為進一步提升臨床針對該部分患者綜合診治效率,更需要對預后恢復工作加以重視。該次該院就采用針刺結合頭皮針加功能性電刺激對中風后偏癱患者進行治療,患者偏癱肢體功能改善較為明顯,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在該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所接收的中風后偏癱患者中本著盲選原則任意選取56例患者,均分為對照組 (給予常規PT+OT等康復治療,28例)以及觀察組 (針刺+頭皮針+功能性電刺激治療,28例)。分析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可知,對照組主要由男性15例,女性13例組成,年齡于 51~76歲,均值為(62.58±1.85)歲,入院時已患病 23~45 d,平均值為(31.55±1.52)d。 而觀察組則由男性 14例,女性 14例組成,年齡在 53~74 歲間,中間值為(63.54±1.77)歲,入院時已患病 24~51 d,均值為(34.25±1.99)d。 綜合對上述各方面資料對比可以發現,兩組患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相同方案進行原發病治療,抗血小板聚集、積極控制血脂、積極控制血糖,維持患者血壓處于正常范圍內;合理使用改善循環藥物對患者腦部供血情況進行改善等。在此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單接受常規PT、OT等康復治療。每天進行PT、OT治療,治療時間為40 min,每周進行連續6 d治療。觀察組患者則進行針刺、頭皮針、功能性電刺激治療。該次針刺治療針對肢體功能障礙患者,需要對上肢手三里、合谷、曲池以及外關進行針刺治療。而下肢功能障礙患者則主要取足三里、環跳、解溪以及昆侖等。刺入深度在30 mm左右,單次留針時間控制在30 min左右,并以10 min為間隔進行捻針。每日進行1次,1周持續6 d治療。該次頭皮針治療與針刺治療同步進行,選取頭針運動區進針,選用28~30號不銹鋼毫針,針與頭皮呈30°角快速將針刺入頭皮下,當針達到帽狀腱膜下阻力減小,與頭皮平行進針至0.5~1寸,同步留針30 min,期間采用捻轉手法平補平瀉2次,避免滯針。該次功能性電刺激治療中所用設備為丹麥產Tens治療儀。選用4個通道進行治療,單個通道存在有2個電極。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對電極片放置位置進行選定。主要選取斜方肌、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肱橈肌、髂腰肌、股四頭肌、臀大肌、脛前肌、小腿三頭肌等,該次治療中可將脈沖波寬設定為300 μs左右,對應頻率為80 Hz左右,強度不得高于100 mA。單次治療持續時間為30 min,每日接受1次治療,1周進行6次。兩組患者均同時接受2月治療。
結合兩組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對療效進行綜合評定。若治療后,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恢復,可自行完成進食、穿衣等活動,則為顯效。若治療后肢體功能得到改善,四肢可緩慢進行自主活動,則為有效。若治療后肢體功能未改善,則為無效[2-3]。
針對兩組患者綜合治療效果進行統計,并采用運動功能積分(Fugl-Meyer)對其活動情況進行評分[4]。
該次研究中與兩組患者有關數據均采用SPSS 19.0進行處理,平均值±標準差(s)對計量資料表示,以 t檢驗,而計數資料則以[n(%)]表示,以 χ2檢測,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運動功能積分(Fugl-Meyer)不存在有顯著差異,觀察組為(53.25±1.98)分,對照組為(55.98±.77)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治療后,觀察組 Fugl-Meyer評分(76.54±1.77)分明顯優于對照組(63.84±1.9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整體治療有效率為89.29%(25/28),顯著高于對照組71.43%(20/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心腦血管類病癥發生率持續增高的情況下,中風后偏癱患者數量也呈現出持續增加的趨勢。受該癥的影響,在導致患者承受巨大心理負擔的同時,更會導致患者家庭承受巨大壓力。在中醫理論中,中風主要與陰陽失調有關,在風、火、痰共同作用下,導致患者血氣上行,氣血運行情況受到阻礙,最終誘發該癥[5]。
采用現代康復治療學理論及技術如PT、OT等治療中風后偏癱已得到推廣,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需求人力成本較高,經濟成本高,且周期很長,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也占據過多的醫療保險資源,故改善目前治療方法,尋求更為有效、快速、經濟等治療手段尤為迫切。單純的針刺治療、頭皮針、功能性電刺激等治療方式現已在臨床廣泛應用,但尚未合理科學的組合在中風偏癱患者的治療上,或獨用其一,或方法不一,或療程不明,該研究把針刺、頭皮針、功能性電刺激治療同步進行,推究機理如下:在針刺作用下,通過對癱瘓肢體等部位穴位進行有效刺激,能直接對周身經絡不通情況起到疏通作用,從而達到通經活絡。同時進行頭皮針治療主要選取運動區,進行捻轉補瀉加強刺激,起到促進患者恢復的作用[6]。功能性電刺激能促使患者肢體功能進行重建。通過適當電刺激作用于患者周圍神經,興奮通過神經傳導至肌肉,進而誘發肌肉收縮,促使患者精肉功能得到恢復。同時,電信號刺激更能通過傳入神經進入到患者大腦、脊髓等部位,達到促使受損功能重建的作用,幫助已損傷或者喪失功能得到恢復。
在該次研究中,該院就采用針刺結合頭皮針與功能性電刺激相協同的方式進行治療,從治療結果可以發現,在該治療方案的幫助下,觀察組患者整體治療效率以及運動功能積分情況均存在顯著優勢,由此可見該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值得在臨床進行廣泛使用。
[1]常玲,賀彭蘭,周振中,等.針刺結合功能性電刺激治療急性腦卒中后吞咽困難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4,14(8):737-740.
[2]孟殿懷,伊文超,顧昭華,等.功能性電刺激輔助步行設備對腦卒中足下垂患者步態時空參數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2(10):923-928.
[3]徐海,韓晶,馮菲,等.功能性電刺激聯合中藥貼敷治療中風偏癱患者肩關節疼痛71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3,17(9):59-60.
[4]徐旭東,金奕,趙媛,等.功能性電刺激對腦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矯正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84(6):735-740.
[5]單莎瑞,黃國志,等.步態誘發功能性電刺激對腦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態時空參數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3(6):558-563.
[6]張章,劉波,芮薇,等.針刺配合康復療法對中風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8(2):45-46.
R246
A
1004-6569(2017)07(a)-0178-02
2017-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