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媛
哈爾濱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小兒成骨不全癥又稱脆骨病,其主要臨床癥狀為骨骼脆弱、畸形、肌肉萎縮、韌帶松弛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小兒發育與成長,造成小兒身材矮小,給予患兒家屬帶來嚴重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小兒成骨不全在治療同時,需擇取有效臨床護理措施,改善小兒康復水平。此次研究為探究分析小兒成骨不全護理方法措施,擇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該院收治的小兒成骨不全癥患兒70例,隨機分為選擇常規護理方式的對照組(35例),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擇取該院綜合護理方式的觀察組(35例),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2016年1月—2017年2月該院收治的小兒成骨不全癥患兒70例,隨機分為選擇常規護理方式的對照組(35例),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擇取該院綜合護理方式的觀察組(35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性患兒18例,女性患兒17例,年齡0.5~10歲,平均年齡(4.63±0.63)歲,對照組患兒男性19例,女性患兒16例,年齡0.5~9歲,平均年齡(3.92±0.84)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比較。且此次研究經過倫理組審核批準。
兩組患者均接受藥物治療,藥物為帕米磷酸二鈉,再配合肢體功能訓練、電療等康復治療方式。對照組患兒基于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常規病情監控、并發癥預防等方式。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選擇該院綜合性的護理方式,詳細如下。
根據患兒的年齡,對小兒展開分層,并根據患兒的年齡,擇取不同的患兒護理方式,分別為嬰兒層次與年紀較大的層次。
①嬰兒層次。由于嬰兒年齡較小,發育水平較低,且受疾病影響,嬰兒發生骨折幾率大。嬰兒的床位選擇,需避免軟床和水床,且需保障床具有圍欄,避免墜落造成骨折。在嬰兒更換尿布時,需正避免不良操作造成的小兒骨折。呼吸道管理,盡可能減少外界因素對小兒呼吸道的影響,做好室內的消毒,規避交叉感染。體位護理,輔助患兒家屬將患兒擺成多種姿勢,達到增強不同肌群力量,并預防收縮與變形,值得注意,需避免俯臥,防止窒息。日常護理中,注意保護小兒胳膊、手指、腳和腳踝等,穿衣時需要注意力度,減少對嬰兒的傷害[1-2]。
②較大年齡兒童層次。較大年齡兒童可能會產生不良心理問題,故此,針對年齡較大兒童,護理人員需展開對患兒心理護理,包括鼓勵患兒盡量外出,融入社會。教育患兒家屬給予患兒關懷,并鼓勵患兒,增強患兒的康復信心。再營造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減少易造成患兒損傷的障礙物,做好患兒體位護理,通過健康教育,向患兒及其家屬普及正確的坐姿、站姿以及舉物方法,進而保障患兒能夠按照正確的姿勢進行鍛煉與生活,并避免對脊椎振動損傷,以免造成不良的影響。在患兒未發生骨折時,需為患兒擇取適宜的鍛煉方式。對于骨折患兒,可通過髓內釘固定加石膏固定的方式,強化固定,并預防肌肉收縮,減少腫脹,縮減患兒骨折康復的時間,并注意預防并發癥,避免骨骼畸形的情況發生。日常生活護理在制定康復計劃的同時,為患兒制定長期的自我照顧、社交、行動和休閑等的長期目標[3]。
③出院指導。患兒出院之前,展開對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包括對患兒的健康教育,包括日常的鍛煉指標,在鼓勵患兒多做運動的同時,需嚴格控制運動量,規避強度過大的運動量造成的不良影響。此外,再展開有效的石膏護理、皮膚護理等,避免感染的發生。注意患兒的飲食護理,在保障患兒正常生長發育營養的基礎上,合理控制患兒飲食,減少過度肥胖的發生。另外,告知患兒家屬,定期來院復查[4]。
比較分析兩組患兒護理康復效果,有效:患兒行走可獨立完成,長距離行走才依賴輪椅,無效:小兒無法獨立行走,依賴輪椅。再比較分析兩組患兒的二次骨折發生幾率。
此次實驗利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中的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分析數據,并使用(x ±s)進行表示,數據中的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的方式進行計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均已康復,且總有效100.00%,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病情有所改善,其中總有效88.5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再次骨折發生0例,占0%,對照組患兒再次骨折發生3例,占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成骨不全為臨床常見疾病類型,具有較高發病幾率,是影響小兒健康與發育的重要疾病類型。小兒成骨不全,具有遺傳傾向,受小兒成骨不全的影響,小兒骨折幾率大大增加,且患兒活動能力與獨立功能下降,且易造成小兒產生畸形。針對小兒成骨不全,臨床缺乏根治性治療方法,但,借助藥物治療和康復護理,可改善小兒成骨不全對患兒造成的不良影響[5]。常規臨床護理方法對小兒成骨不全的護理效果不夠理想,易發生二次骨折,再給予患兒痛苦的同時,增加小兒的住院費用。故此,該院針對小兒成骨不全患兒,采取綜合護理方式,且由于年齡不同患兒的心理、生理存在明顯差異,該院按照年齡差異對患兒進行區分,并對不同年齡層次的患兒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方式,在降低患兒骨折的同時,增強小兒的康復效果,改善小兒的運動能力和獨立能力。此次研究探究分析小兒成骨不全的護理方法及效果,分為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得到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均已康復,且總有效100.00%,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病情有所改善,其中總有效88.5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再次骨折發生0例,占0%,對照組患兒再次骨折發生3例,占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小兒成骨不全癥,給予該院綜合的護理方式,在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提升患兒的運動功能,借助醫院與患兒家屬的共同配合,可有效降低成骨不全患兒發生二次骨折的幾率,效果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實踐。
[1]李平.1例成人成骨不全致股骨骨折患者的護理[J].養生保健指南:醫藥研究, 2015(17):71.
[2]劉楊,趙霞,黃竹,等.成骨不全妊娠14周1例手術的護理問題及對策[J].北京醫學, 2015, 37(7):640.
[3]劉旭艷,任秀智,陳玉霞,等.成骨不全患兒股骨矯形術后康復護理[J].醫學信息, 2015(23):181.
[4]傅大林,張躍,湯健,等.小兒成骨不全的臨床治療[J].江蘇醫藥,2010, 36(13):1594-1595.
[5]黃艷,高賓.帕米磷酸二鈉治療兒童成骨不全不良反應的護理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7, 14(4):55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