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鵬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腫瘤科,河南鄭州 450000
結直腸癌臨床上常應用西藥治療,主要是奧沙利鉑、氟尿嘧啶與亞葉酸鈣等聯合化療。這種方式雖然效果較好,但常會引發外周神經病變這一不良反應[1]。患者外周神經病變后會表現為感覺異常或者感覺遲鈍,這種感覺會在天氣寒冷時加重,并且可能存在急性咽喉感覺障礙。經臨床研究得知,在西醫化療基礎上應用加味理中湯能夠明顯防止外周神經病變發生[2]。特選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因患有結直腸癌而來該院接受西醫化療的患者100例,以探討加味理中湯對外周神經病變的防范效果,特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該院因患有結直腸癌而來該院進行西醫化療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經過活組織檢查及電子顯微腸鏡檢查得以確診。所選患者及家屬皆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為35~74歲,平均年齡為(57.3±4.3)歲,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細胞癌、管狀腺癌等的例數為30例、15例、4例與1例,病程為1~7年,平均病程為(4.2±0.4)年;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為36~74歲,平均年齡為(57.5±4.6)歲,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細胞癌、管狀腺癌等的例數為31例、15例、3例與1例,病程為1~8年,平均病程為(4.3±0.5)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無論是年齡、性別、還是病程、病類等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次研究存在可比性。
對對照組50例給予西藥化療,即FOLFOX4方案,患者在第1 天給予持續2 h靜脈滴注85 mg/m2奧沙利鉑。在第1天與第2天給予持續2 h靜脈滴注200 mg/m2亞葉酸鈣、快速靜滴400 mg/m2或持續微泵靜滴22 h的600 mg/m2的氟尿嘧啶。對觀察組50例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藥加味理中湯,藥物用自動煎藥包裝機煎煮,保證2次/d,連服用21 d。藥物為40 g的生龍骨與生牡蠣,20 g的扁豆與山藥,15 g的干姜、生曬參、白術、芍藥,12 g的桂枝、大棗,6 g的炙甘草。
應用WHO給予的抗腫瘤藥亞急性與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來評定患者外周神經病變的輕重程度與發生率。分度標準共有五級,0度:患者正常,無外周神經病變;Ⅰ度:患者腱反射減退或感覺異常;Ⅱ度:患者感覺嚴重異常或者存在輕度無力;Ⅲ度:患者存在感覺嚴重異常,難以耐受,運動障礙非常嚴重;Ⅳ度:患者癱瘓。
在此次研究中,特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予以統計方法,用t檢驗來比較組間計量資料,用χ2 檢驗來比較計數資料[n(%)],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化療后都存在周圍神經毒副作用,觀察組外周神經病變Ⅰ度9例、Ⅱ度5例,外周神經病變發生率為28%,對照組外周神經病變Ⅰ度23例、Ⅱ度10例、Ⅲ度2例,外周神經病變發生率為70%,觀察組外周神經病變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顯著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結直腸癌常采用西醫化療治療,主要是應用FOLFOX4這一化療方案。但是這一方案中所含藥物奧沙利鉑有著較強的周圍神經毒性,患者發生外周神經病變的概率多至85%~95%。現如今我國治療結直腸癌并沒有療效明確的藥物,一般通過護理指導來達到效果。患者在西醫化療過程中需要防止外界寒流刺激,不得使用寒冷食物,對于門把手、輸液架等表皮溫度較低的物體不得基礎。患者在冬季必須要戴口罩、帽子以及手套,以做好保暖工作。如果患者肢端嚴重麻木,需要給予熱敷護理與按摩護理,同時做好防燙傷工作[3]。敷護理與按摩護理,同時做好防燙傷工作[3]。

表1 兩組患者外周神經病變分度標準與發生率對比[n(%)]
奧沙利鉑藥物所引起的外周神經病變主要表現為天氣越寒冷病情越嚴重。該癥狀與中醫中的脾腎陽虛有著很大的相似,患者脾腎陽虛后會表現為嚴重畏寒、四末不溫及肢體寒冷。加味理中湯立足于理中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注重培養患者的先天陽氣并補充患者脾腎,達到調營和衛與溫養四肢血脈的效果[4]。在此次研究的藥物中,干姜能夠溫中散寒以及回陽通脈;人參能夠補充元氣,達到通血脈與調中的目的;桂枝能夠溫通經脈與透達營衛;山藥能夠治療患者五勞七傷并補充患者氣力,達到潤膚生肌、強基健骨的目的;白術能夠益氣和中、暖胃消谷、補養生血,達到長肌生津的效果;扁豆能夠通利三焦、調脾暖胃以及降濁升清[5];因為患者陽虛氣衰、難固衛氣及盜汗,而龍骨與牡蠣能夠斂陰潛陽、安固五臟且養精蓄銳,正好達到良好效果。白芍味酸,能夠和營斂陰,能夠預防生燥熱的干姜。甘草與大棗合用不僅能夠調和諸藥,還能補脾益氣溫陽[6]。這些藥物聯用共同針對榮衛俱虛,能夠溫養血脈、調和榮衛與健脾補腎,極大的緩解患者神經毒性反應。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外周神經病變發生率為28%,對照組外周神經病變發生率為70%,觀察組外周神經病變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顯著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加味理中湯防止西醫化療結直腸癌患者產生外周神經病變的理想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結直腸癌患者在西醫化療基礎上采用加味理中湯中醫藥治療,能夠減少外周神經病變的發生率,降低發生強度,在臨床上推廣普及很有價值。
[1] 孫一予,賈英杰,黃敏娜,等.補陽還五湯加減防治化療后外周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08,7(15):958-959.
[2] 付文杰.“癉痛酊”外擦治療糖尿病外周感覺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D].昆明:云南中醫學院,2012.
[3] 倪紅.通絡方外洗防治奧沙利鉑致外周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17(10):79-82.
[4] 許凱,成薇婷,胡作為,等.丹參酮ⅡA對奧沙利鉑誘導的外周神經病變的保護作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5):559-563.
[5] 李巍.前列地爾注射液聯合甲鈷銨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2):112-115.
[6] 王戰業,曹洪弘,夏炳蘭,朱文榮.高頻超聲在外周神經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現代醫學,2015,43(2):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