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鳳偉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總醫院骨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踝關節骨折為骨科極為普遍的損傷,通常是由間接暴力造成踝部扭傷后形成的,臨床癥狀主要有疼痛、腫脹,皮下可有瘀癍、青紫形成,影像學檢查可發現踝關節變形,內踝或外踝有明顯壓痛,并產生骨擦音。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各類突發事件發生率有所增長,躁關節骨折發生率也隨之上升,在全身骨折中所占比例高達3.5%。手術始終是踝關節治療的首選方式,手術治療內固定常用療材料有克氏針、張力帶、金屬鋼板等。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方法的應用,在治療與預后效果取得上存在很多缺陷,在醫學技術不斷進步進程中,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術在踝關節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所取得的效果是極為可觀的,該研究對這一治療方法在臨床上應用所取得的成效進行探究,現做出如下報道。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選擇2013年9月—2016年4月期間該院收診的60例都是非粉碎性踝關節骨折的患者。參照內固定方式的差異性,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30例。研究組男性21例,女9例,年齡23~62歲,平均年齡(34.1±5.4)歲,骨折參照Davis-Weber分類法,A型12例,B型15例,C型3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36.7±3.7)歲,骨折參照Davis-Weber分類法,A型17例,B型11例,C型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 。
1.2.1 對照組 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方法,麻醉點取L3~L4,在患者內踝前外側位置切割以長度為4~5 cm的弧形口,切口方向為下行向后并環繞內踝遠端。若面對的是外踝骨折患者,切口方向為其腓骨下端前沿且環繞外踝下側。依照規范向后翻踝關節部位皮瓣,將骨折部位完全外露。若患者骨折位置無法充分外露,那么可以利用巾鉗夾住患者骨折塊行牽拉措施,借此途徑達到顯露關節腔的目的,繼而徹底清除關節腔中血塊與零散骨組織,這樣就可以清晰的觀察到患者骨折病灶里部實況,將嵌入軟組織內碎骨剝離并提取出來[2]。手術一助與二助協助主刀醫生牽拉骨折位置,主刀醫生用巾鉗夾住骨折塊,并參照相關規范復位,上述操作結束以后,以螺釘為媒介強化大骨折塊的穩固性,克氏針用來強化小骨折塊方位的牢固性,透過C臂X線機觀察骨折復位狀況,在確保骨折復位優良的情況下,對切口行縫合術,做好加壓與包扎工作,參照患者現實情況,決定是否應用U形踝關節石膏托輔助外固定踝關節。
1.2.2 試驗組 行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術治療方法,腰部硬脊膜麻醉后,借用C臂X線機對患者骨折情況進行觀察,應用手法牽引復位手段對踝關節骨折進行復位,牽拉方向、損傷受力方向均和骨折部位相反,推合加壓與復位骨折部位的骨塊,骨折復位嚴格參照內踝—外踝—后踝順序。若患者骨塊不易復位,可透過C臂X線機應用克氏針對骨塊行撬撥復位術,使位置偏移骨結構滿足或靠攏解剖復位,選用的克氏針最佳規格為8 mm。科學處理患者踝關節面,借用2枚克氏針復位固定踝關節骨折部位,順沿克氏針把適宜加壓空心螺釘植入骨折內端,進行內固定。手術操作人員應該明確的事所用加壓螺釘數目受患者骨折塊規格影響,并且在推測復位內固定后骨折病灶安穩狀況以后才能確定[3]。手術操作者完成上述內容以后二次使用C臂X線機觀測骨折復位狀況,在確定骨折復位優良的情況,對切口行縫合術,并行加壓與包扎處理,利用U形踝關節石膏托輔助強化踝關節安穩性。60例患者術后都參照規范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參照患者恢復狀況協助其掌握一些功能鍛煉方法,為踝關節功能恢復提供便利性。
統計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對其預后情況與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隨訪,記錄相關信息。
采用 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數據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用t與χ2分別檢驗計數資料與計數資料。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63.21±14.96)min、術中失血量為(24.9±9.7)mL,與對照組(73.63±18.56)min、(47.56±11.4)mL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 05) 。
研究組患者踝關節骨折愈合時間為(63.4±17.6)d,參照AOFAS評分系統評分,平均為96分(75~100分),有效率為96.5%,與對照組(11.5±22.7)d、87分[4]。76.7%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 05);對照組4例患者術后出現感染并發癥(13.3%),研究組患者無術后并發癥(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 05)。
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方法在踝關節骨折治療期間的應用,最大限度的強化了骨折對位效果,具體是整合了切開復位內固定與閉合整復外固定,侵入性操作程序相對簡易,無需分離骨膜,從而減輕了對骨折部分軟組織與骨膜血供的損傷程度,創設了較為理想化的組織修復生物學環境,為關節術后恢復以及營養供給的充足性創造了有利條件[5]。該類治療方法可以被視為一種微創手術,切口短小且手術用時短,術中出血量低,并推動了患者關節功能恢復進程。此次研究組中涉及的所有數據深刻的證明了,與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法相比較,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術在踝關節骨折治療中應用的可行性,值得推廣。
[1]郭曉方.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在踝關節骨折中的治療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69):77-78.
[2]孫瑞軒,牛廣新,修海軍,等.切開復位內固定與經皮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治療內踝骨折療效[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6(5):37-39.
[3]相小剛.閉合復位經皮空心螺釘內固定與傳統切開復位治療踝關節骨折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1):114-115.
[4]胡天輝.踝關節骨折患者利用經皮雙側加壓空心螺釘治療的療效[J].雙足與保健,2017(4):56-57.
[5]王海都.中醫正骨聯合經皮內固定術對踝關節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