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霞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46)
商業銀行市場退出機制研究
徐彩霞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46)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商業銀行市場退出機制不僅是完善市場競爭規則的需要,也是提高機構監管水平不可缺少的手段,更是我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需要。商業銀行本質上是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為了賺取利潤,自然敢于而且一定會冒一定的風險。在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誰也無法保證不出現問題,被市場淘汰也屬于正常,因此,如何引導有問題的銀行安全退出市場、建立完備的商業銀行市場退出機制是亟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通過對建立商業銀行市場退出機制必要性和我國現行退出機制存在的問題的分析,對健全我國商業銀行市場退出機制提出了完善商業銀行退出的法律制度、建立商業銀行危機預警機制以及營造市場化退出環境等措施選擇。
商業銀行;市場退出機制;金融監管
通過我國與國外一些國家銀行業市場退出機制的對比,可以發現,我國商業銀行退出機制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缺乏相關法律支持、缺乏合理的金融風險轉移機制、缺乏危險預警機制等。提出了完善我國市場退出應該改變過多依靠行政手段的現狀而轉向建立依靠市場的規范的退出制度。
銀行業是一個高度規范的產業,它在分享廣泛的公眾利益的同時,也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金融風險問題是關系到我國金融業乃至整個經濟領域的非常重要的問題,要建立金融危機預警機制,以便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要建立對不能挽救的商業銀行的市場退出機制,防止蔓延到整個金融體系,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建立商業銀行退出機制是完善市場競爭規則的需要。商業銀行經營出現問題,說明其運營機制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競爭規則的要求,及時讓那些出現問題的、沒有競爭力的商業銀行退出市場,可以提高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資源,完善市場競爭規則。其次是提高金融機構監管水平不可缺少的手段。對銀行實施市場退出處理所造成的震動是較大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完善的商業銀行退出機制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經濟活動氛圍,同時也給銀行以生存的壓力使商業銀行不斷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提高管理銀行的水平。最后是我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需要。
(一)缺乏相關法律支持。我國現有的關于商業銀行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十分健全,有關銀行市場退出的具體內容還不夠具體,如何操作還有待探討。此外,我國的法律法規也沒有明確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在進行接管時的具體方法,以及接管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可依就可能增加政府干預的隨意性。另外我國現行立法對基于商業基礎的并購等主動性市場退出行為也完全沒有規定。
(二)缺乏合適的市場化環境。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市場會發揮其基礎性作用,各國家大都以“適者生存”為原則,以私有制為基礎建立起來。但是,在我國,銀行業長期處于缺乏競爭的行政性環境里面,不僅競爭和淘汰能力不足,而且缺乏與西方商業銀行類似的自我監督機制。近幾年,我國金融業經過多次改革,缺乏憂患意識的現象已經有所改變,但是整體來看,銀行體系還是處于軟約束的的預算體系,出現問題是沒有自我解決的能力。
(三)缺乏合理的金融風險轉移機制。所謂風險轉移就是指當商業銀行市場退出時,由于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人的損失由存款保險公司給予賠償。嚴格來說,我國金融業并不缺乏“公共安全網”,只是當前的安全網并不合適,突出表現是我國還沒有建立起一個相當合理的金融風險轉移機制,因此,每當出現金融風波時,本應由負債者承擔的責任卻由政府出面承擔了,對整個社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四)缺乏風險預警機制。相比國外銀行的監管機制,我國還沒有完善的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機制,也沒有能與發達國家相匹敵的風險管理手段。具體表現在:
1、有缺陷的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機制。雖然我國監管機構通過不良貸款率、單筆貸款比例和貸款風險度來約束商業銀行的貸款行為,但是這種模式對于現階段轉變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模式并不適用,當前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還是缺乏有效的預警機制。
2、效率低下的信息收集、共享機制。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數據口徑不一、信息傳遞渠道不暢通、風險管理信息利用不足等問題,使得商業銀行對于貸款人資金情況無法準確獲得,降低了銀行信用風險預警與防范決策有效性的能力。
3、較為落后的信用風險預警機制。我國大部分銀行都缺少能夠獨立于主營業務經營系統的風險監管部門,而且這些商業銀行又缺乏及時的反饋與調整機制,出現問題時也不能及時解決。
(一)完善商業銀行退出的法律制度。金融市場的開放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將造成大量商業銀行主動或者被動退出,從維護經濟體系的安全與穩定以及保護存款者和投資者的利益出發,我國必須要構建商業銀行市場退出的法律制度。健全的商業銀行市場退出的法律體系不僅應該包括對被動退出的法律規定,也應包括主動退出的有效規制,同時兼顧對存款者和投資者的利益保護
(二)建立商業銀行危機預警機制。建立完善的銀行危機預警機制可以可以起到降低商業銀行退出市場的成本、提高市場退出的效率以及及時化解風險的作用。商業銀行的風暴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有效的預測、制定防范措施可以避免風暴來臨時的措手不及,建立商業銀行危機預警體系,隨時觀測全球經濟發展狀況,仔細研究,對在危機中可能發生的現象、原因、及時了解、分析,針對不同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有的放矢,經濟全球化的現狀迫使人們必須及早考慮排查,唯有如此,才能在風暴來臨時減少損失,并有效地抵御風暴。
(三)營造商業銀行市場化退出環境。我國銀行業還有很多計劃經濟體制的痕跡,距市場化還有相當長的距離,還沒有找到令人滿意的辦法來解決國有產權的代理問題。因此,首先要加快商業銀行體制的改革,建立市場化的現代銀行體系,改變監管體制,尤其是自我激勵和約束機制,使銀行員工有銀行主人翁的意識,真正建立起利用市場規則解決銀行退出問題的機制,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為商業銀行順利退出創造良好的環境。其次,要改善市場結構,擴大市場規模,完善市場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市場監管,促進商業銀行市場化。商業銀行的退出應避免“行政性退出”,遵循“適者生存”的規律,用市場化方式解決有問題的商業銀行,以避免只是由政府下令交給運營良好的其他金融機構;對實在沒有挽救可能的商業銀行則采用歸并等機制宣布其破產,充分發揮其中的優勢資源,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商業銀行內部要主動實行優化組合,積極學習引進先進的適合于自身發展的技術,采取有效措施,使銀行業不斷總結經驗繼續前進。
總之商業銀行是金融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于商業銀行的退出,絕不可簡單地認為是銀行的退出,需要國家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依據經濟法律法規,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有效措施,有計劃、有步驟的有序退出。適合國情的有序退出,才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經濟平穩發展。
[1]黃國強,陳瑞華.我國金融機構市場退出的制度安排構想.特區經濟,2008(07):22~24
[2]閻維杰.金融機構市場退出問題研究.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214
徐彩霞(1990-),女,漢族,河南商丘人,經濟學碩士,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方向:財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