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實驗學校濱湖校區(qū) 王 振
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不足之處淺析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實驗學校濱湖校區(qū) 王 振
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自2013年修訂以來,因其語言地道、文化信息濃郁、交際功能凸顯等原因廣受師生好評。但筆者在使用該教材的過程也發(fā)現(xiàn)其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從語音、詞匯、語言知識、初高中銜接等幾個方面梳理這些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教材;音標;生詞;語言知識
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以下簡稱“教材”)自2013年修訂使用以來,受到一線師生的歡迎,大家普遍認為這是一套實用高效的好教材。筆者自2014年9月使用該教材,和以前使用的教材相比,發(fā)現(xiàn)該教材有明顯的優(yōu)勢,比如:信息量大,體現(xiàn)在詞匯量大,句型豐富,語篇長,語言輸入量大;較多地涉及文化層面,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并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母語文化的特長;注重交際性和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該教材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擬提出這些問題,就教于編者和方家。
教材把音標教學分散在七年級上下冊的共計17個模塊中,每個模塊學習的音標基本上是該模塊生詞里出現(xiàn)的部分音標,這些音標有可能是輔音,也有可能是元音甚至是雙元音,數(shù)量為3~5個。這樣的課程設(shè)計有意識地降低了音標學習的難度,和“在語境中教生詞”這一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比較方便學生鞏固記憶。而且,該教材在教學基本音標的同時,還安排了名詞復數(shù)、動詞一般現(xiàn)在時和過去式變化的音標,而不是像其他教材把這些音標學習放在語法學習時進行。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尤其是程度中下的學生對音標學習表現(xiàn)得十分不適應,具體表現(xiàn)在:一是他們很難區(qū)分元音和輔音的概念;二是頭腦中根本沒有形成音標的網(wǎng)絡(luò)圖;三是拼讀困難,有些學生到了八九年級認讀單詞都有困難。出現(xiàn)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材可能是其中之一。如果教材在學生學習所有基本音標之后,能夠安排一兩個模塊按照單元音、雙原因、輔音等順序進行歸納學習,再安排輔音和元音的拼讀環(huán)節(jié),情況應該會有所改善。
在教材的生詞表中,單詞的音標注釋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英式美式讀音不加區(qū)分,或者在有美式讀音的情況下只標注英式讀音;二是音標標注錯誤;三是省略標注不統(tǒng)一。眾所周知,世界上的英語主要有英式和美式之分。我國英語教學對于學習英式英語還是美式英語并沒有硬性規(guī)定,大多數(shù)英語教材在讀音和拼寫上都是英式美式同時注明。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單詞拼寫一般都同時標注英式和美式拼法,但是在讀音上只標注英式。比如七年級上冊Module 7中的holiday一詞 ,英式標注應該為 ['h?l?de?],美式標注應該為['hɑl?de],而教材生詞表中只標注英式讀音。關(guān)于音標標注錯誤,還以七年級上冊為例,預備級中的his,教材標注為[h?z]和[?z]兩種讀音,翻遍詞典也沒有[?z]這個讀音,可以說,這是一個錯誤的讀音。省略標注不統(tǒng)一在這套教材中十分普遍。比如,七年級上冊Module 5中的difficult一詞,課文標注為['d?f?klt]。其實這個單詞有英式美式兩種讀音,分別為英式讀音['d?f?k(?)lt]和美式讀音 ['d?f?k?lt],英式讀音中?可省略可不省略,教材則直接去掉?音;而有些?可省略可不省略的,教材卻又予以保留,比如finally['fa?n?l?]。這種前后不一致的處理方法讓學生不知其然,也讓教師無所適從。建議再版時有英式美式兩種讀音的還是標注出兩種讀音,可省可不省的讀音不要省,用斜體標準出來,便于讓學生選擇自己偏愛的讀音。
關(guān)于漢語意思的標注,詞典中一般是按照字面意思(literal meaning)到引申義(figurative meaning)的順序,這個順序一般也是單詞意思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但是詞典上的意思是否就應該是教材中的意思?教材對單詞意思的呈現(xiàn)順序是否就應該按照詞典中排列的順序?生詞表提供的意思是否只要是課文中出現(xiàn)的意思?教師和研究者較少關(guān)注英語單詞的漢語意思標注,而實際上漢語意思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成績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對漢語意思的處理是比較粗糙的,筆者以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單詞意思標注錯誤。比如funny,生詞表標注為“有趣的”,這個意思讓它幾乎等同于interesting。而實際上,funny和interesting這兩個詞的差別是非常大的,如果說一個人interesting,可能會讓他感到高興;如果說他funny,則會讓他很不悅。因此,把funny理解為“有趣的”,是根本錯誤。二是漢語意思注釋累贅。比如from,生詞表提供的意思為“來自,從……來”,driver標注為“司機,駕駛員”,merry標注為“愉快的,高興的”,food 標注為“食物,食品”,等等。如果不考慮語體的話,這些義項幾乎都是同義詞,沒有必要重復提供。三是漢語義項過于單一。初看本套教材里的詞匯表注釋,提供的義項1到3個,大多數(shù)都有2個意思。細細推敲一下,實際上基本都只提供了一個義項,其他義項都只是重復意。比如family,詞匯表注釋為“家,家庭”,這兩個義項實際是一個意思,而對于學生經(jīng)常會遇到的“家人”這個義項卻沒有提供。只提供一個義項的做法是十分狹隘的,因為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或是參加考試時,遇到的義項可能不局限于教材提供的那個義項。2015年安徽省中考英語卷,考到的move意思為“感動”,而教材只提供了“移動”,不少學生就在這個詞義上吃了虧。因此筆者建議,詞匯表提供課文中的義項外,再提供一兩個常見的義項,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和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總體上說,教材語言地道、語法規(guī)范,是學生學習模仿的范本。但有些語言知識還是值得商榷。比如七年級下冊第10頁:I play basketball in the school team.此句中的介詞in似乎應該改為on。在《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中,on意思之一是 used to say that someone is a member of a team, organization。與in相關(guān)的意思為 working at a particular kind of job。由此可見,on 表示“是某一組織、隊伍的一員”,而in表示“從事某種工作或職業(yè)”。因此,“在校隊打籃球”應該是 on the school team 要更準確。再比如七年級上冊63頁,教材用 clean homes 來表達“在家大掃除”的意思,而英語中這個意思一般用 clean houses 來表達。另外,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加定冠詞the, 而這套教材中的七年級教材中沒有給Spring Festival加the,到了九年級又加上了the。這里的the并不是可有可無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都是要有定冠詞。
對于生詞,教材一般的做法是在詞匯表中列出生詞,便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集中記誦。但也有個別生詞沒有在詞匯表中及時出現(xiàn)。比如,八年級下冊50頁,encourage就是該課的生詞,此前的課文中沒有出現(xiàn)過該詞,生詞表中沒有標注出來。直到72頁第二次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時候,教材才將其作為生詞在生詞表中標注出來。再比如,九年級下冊18頁,課文中出現(xiàn)了disease,這個詞此前教材中也沒有出現(xiàn),課文生詞表中也沒有標注出來。可以斷言,這兩個詞的遺漏應該是編者的疏忽。就disease來說,它不是《課程標準》中列出的詞匯,當然也不是各地中考考綱的詞匯,應該說,它是一個比較難的詞匯。極個別單詞不標,貌似影響不大,其實不然,教師和學生都很容易忽視對這個別單詞的學習,同時也給學生理解語篇造成一定的障礙。
課文應該是學生學習新詞的最主要載體。一方面,通過語篇學習單詞便于學生在理解和運用中掌握新詞;另一方面,課文也是學生復習語言的最主要材料,學生復習英語功課常常是朗讀課文。所以,新詞的呈現(xiàn)應該盡可能多地在課文中。本教材的生詞量比較大,但出現(xiàn)在課文中的生詞卻不是很多,不少生詞出現(xiàn)在讀前或聽前的活動中,甚至出現(xiàn)在課后練習中。以八年級上冊Module 3為例,該模塊共有36個生詞,出現(xiàn)在對話和閱讀課文中的總共只有22個,其他14個生詞分布在聽前活動、讀前活動、課后練習中。再比如八年級上冊Module 10,該模塊共有30個生詞,出現(xiàn)在對話和閱讀課文中分別是11和9個,有1/3的單詞不是出現(xiàn)在課文里。沒有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單詞自然缺少了相關(guān)的語境,而由于缺少語境學生也較少復習到,因此很難被學生長久地記憶和掌握。
雖然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但這套教材仍然是一套難得的優(yōu)秀教材。筆者學識淺陋,冒昧評點一二,寄希望于改版時編者能認真修訂,給使用這套教材的萬千學子奉獻更加科學好用的精神大餐。
陳自鵬. 2012. 中國中小學英語課程教材教法百年變革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程曉堂. 2011. 英語教材分析與設(shè)計(修訂版)[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