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第九中學 王 超
寓教于樂的闖關式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方法探究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第九中學 王 超
闖關式教育活動,從本質上來看,就是一種分層教學活動,即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開展不同水平的教育,即“因材施教”。這種教學模式既符合各個層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夠有效激發其展開學習活動的動力,本論文從實踐教學的角度對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并且對展開這一教學模式的支撐條件進行了總結。
寓教于樂;闖關;初中英語;教學模式
由于生源問題,我校的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整體的學習氛圍也并不是很好。教師普遍認為,學生自身能力有限是造成這一情況的一個原因,教學活動中的均一化是造成這一情況的另一個原因。在目前的教學活動中,針對不同學力的學生都采取同樣的教學方法,沒有形成層級化,學習好的學生感受不到挑戰性,覺得學習索然無味;學習中等的學生學習得并不費力;學習差的學生會覺得難度較大,對學習的興趣逐步降低,這導致了整體課堂氣氛的僵化。為了解決目前教學活動中出現的這些問題以及暴露出來的諸多不良的影響,課題研究決定圍繞對學生的分層教學、分層指導,以“闖關式”教學的方式來展開。
闖關式英語教學模式是這樣的英語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為學生設置諸多不同的“關卡”,通過關卡考驗的學生則進入下一個學習階段,而沒有闖過關的就在當前的學習內容上繼續進行鞏固式的學習活動。這種教學活動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式上的總和即為闖關式英語教學模式。
寓教于樂的闖關式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方法是針對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采用在教學活動中融入游戲、歌唱、舞蹈、表演活動并且對以此為“關卡”的闖關式英語教學活動的總和進行研究。與其他闖關式英語教學活動不同,這一英語教學活動并非以初中英語課本為學習內容,而是以英文游戲、歌曲、舞蹈、表演等趣味性活動為載體的“闖關”內容。
闖關式教育活動,從本質上來看,就是一種分層教學活動,即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展開不同水平的教育,即“因材施教”。關于分層教學,相關學者在前期已經進行了諸多相關的研究。美國的教育家布魯姆也說過:“世界上不存在學不會的東西,幾乎沒有人學不會——只要能夠向他們提供適當的前提以及學習的條件?!彼岢姆謱咏虒W,就是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不同,開展不同層面的教學活動,并針對不同發展層次學生的需求給予相應的學法指導,以達到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學應遵循“可接受原則”“可接受原則要求教學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的可能性,使他們在智力、體力、精神上都不會感到負擔過重”。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在開展闖關式教學模式的時候,就要對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一級到五級的目標羅列,層級難度不斷提升;同時,收集一批與初中英語教學相關的、與英語教學活動需求相匹配的游戲、歌唱、舞蹈、表演活動并與教學目標一一對應,從而確定寓教于樂的“闖關”的內容,學生達到相應能力便可以“升級”。相應的,教師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的日常表現等因素,將學生進行分組,嘗試將學生分組的學力與闖關內容一一對應,對應的標準是學生的學力水平要略低于分組的學習難度和目標標準,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展開學習,同時在學習結束之后得到切實的收獲。
在教學開始之前,英語教師要耐心、細致地向學生說明、明確學習重點、難點,引起學生注意,讓學生明確闖關活動的意圖是為了提升教學活動的樂趣、節省部分學生的學習時間。要注重避免學生產生“自己不如其他同學”的這種誤解,而后再從簡到難的讓學生進行“闖關活動”。
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有很多學生會因為覺得自己分到了學力比較低的一組耿耿于懷,這時教師的作用就至關重要,教師要向學生解釋并且告知學生:分層在闖關活動中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階段,層次是不斷變動的,只要在一段周期內闖關成功,升入上一層就很簡單。也許有的學生在分層之初被教師分錯了組別,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活動,學生的進步神速,“連身三級”也是有可能的。總之,教師要把握“闖關”分層的動態性,要形成學生在層級之間的不斷動態轉移。
闖關式學習的成效能夠得到保障的關鍵在于,學生在完成階段性的教學目標之后能夠“升”到上一級,不但獲得了學習能力的提升也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這一點對于闖關式英語教學模式來說極為重要。因而,在闖關活動中要秉承這樣的原則:幫助有能力的學生升級,能力較差的學生繼續闖關,直到升級為止。
其實,闖關活動本身也是一種類似于“考試、測驗”的活動,只是這種測驗以更加娛樂化的方式呈現。在闖關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每一位同學的表現來確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點上的欠缺等,給學生開“診斷書”,找出問題并告知,幫助其有針對性的展開提高活動。闖關完畢,對學生要進行積極的鼓勵,鞭策其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有學生長期卡在一個層級中無法“升級”,那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闖關活動是一種有難度、有重點、有目標的活動,因而在教學活動中也要給予學生學習成就之外的其他獎勵活動,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闖關活動當中,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小禮品,獎勵給“過關、升級”的學生,或者將學生編成小組,在分組闖關活動中,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幫助學生學力的“爆發”。
闖關式英語教學活動展開分組教學之后,每一位同學身上都擔負著小組的榮譽,因而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學習態度也提升了,因而學習效果也得到了提高;其次,由于將學生分組,因而整個學習組織的人數就變少了,在這樣一個學生人數比較少的場域內,由于無法再像上大課一樣不集中精力、應付了事,所以其對于學習的參與度也提高了。總的來說,由于分組教學使得學生感受到了學習對于自身的意義,并且明確了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的責任和角色,因而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了,學習實效也得到了提高。
對于寓教于樂的闖關式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方法的研究,要采取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實驗活動。為了保障闖關式教學模式方法的實施,教學組需要展開英語教學單元化的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集體智慧對如何組織闖關式英語教學活動的“關卡”進行確定;為闖關式英語教學活動設置整體模塊,明確教學步驟、教學重點、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編輯闖關式英語教學活動的校本教案,形成統一化的闖關式英語教學活動模式。總而言之,闖關式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是一種目標明確、層次分明的英語教學活動,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在總體設計方面多下功夫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陳佳,張威,楊樹波. 2015. 初中英語分層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校外教育(11):72.
郝玉紅. 2016. 關于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運用分層教學的策略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4):112.
胡向紅,張珍珠. 2016. 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性探索[J]. 英語教師(2):24-26.
譚亞萍. 2016.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英語教師(1):140-141.
楊桂陽. 2016. 基于分層教學理論對初中英語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1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