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第七中學 盛鮮花
淺談小學生英語教育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第七中學 盛鮮花
小學英語教育是根據開辦卓越的語言環境,提供很多的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真正了解英語,并經過親身體驗、感受、實踐、參與和溝通形成一種語感,然后通過教師的栽培和教育,利用觀察和總結的方式,掌握語言的一種規律,形成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交流與合作的方式,使學生習得學習運用英語的能力,讓學生愉快地學習,不斷地進步;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感觸到起源于教師和知識的歡樂;教師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安排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成長。
鼓勵有趣;開展活動;手段新穎;自信
為了真正適應全球的發展趨勢,國家在小學階段開辦了英語課程,但是如何讓小學生在剛開始的時候把英語學得更加優秀呢?因為英語課程的終極理念是培養和鍛煉學生歸納語言使用的技能,這種特別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學習方法和文化意識等素質的整合,目標確定后,使學生不僅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還可以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為以后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進一步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設想出適當的語言形式,也可以布局含有實踐意義的語言本質活動。英語教師是英語課程的重心,教師應學會巧妙地把英語學習融入日常生活當中。本文提出了一些方法可以激發小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平時的小學教學中,設想新情境能夠使學生感同身受,去感受語言,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鍛煉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讓他們感覺到英語特的趣味性,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在平時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與動物、植物相關的單詞,也可以提前教授下一單元的單詞,例如flower、pig等這些類似的單詞,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用學過的單詞結合自己的想象,編個簡單的小故事,題目可以設為“我的小花園”等,通過這樣的過程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
人都是有感情、也比較感性的,學生也一樣。平時的學習趣味和研習結果和學生自身的情感有很大的聯系,根據心理學家推出:擁有勇往直前的態度可以發生顯著的結果,讓孩子自信地學習。有自信的學生,思維敏捷,記憶力強,想象力充足,喜愛語言學習;反之,缺乏自信的學生一般會覺得自己和別人的距離很遠,產生自卑的心理,這樣一來學生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如此持續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就會很自卑,最終放棄自己。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怎樣讓學生產生自信心?先教會學生如何擺正心態,使學生養成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態度特別重要。
一開始就要讓學生產生一種自信的心理。成功的快樂體驗是一種很奇妙的力量,可以促使學生更快樂更積極,從而更好地學習。教師在教學的自由談話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用簡易的對話起步,像Hi!這樣輕松地打招呼,也可以加上肢體語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和力,還可以讓他們覺得英語很簡單,在上課的時候,讓他們自我介紹,激勵他們自己說,也可以依據主題,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溝通,像談游戲、平時生活,一旦學生參與了,教師要給出肯定的獎勵,說的優秀的要用微笑肯定,用言語贊揚,當學生膽怯的時候,也不要指責,用積極的口氣說:Take it easy!最后,要多表揚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更有動力和信心學習英語知識。
俗話說得好“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興趣很重要,也是學習的一種強大動力,產生的興趣去越濃厚,注意力越容易集中,也就會越用心地學習,其反應更明顯;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好奇心、貪玩的特點,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根據活動所采用的方式引導學生,例如:做游戲、唱歌等,讓味同嚼蠟的句型變得更加鮮活;也可以借助圖畫、多媒體等輔助工具,先制造情境,然后在展開教學,使課堂更加有趣,如可以把各種各樣的花帶到教室,可以練習Do you like...? I like...這種句型,讓每個小學生問自己同桌喜愛哪種花?最終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句型。
想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就要讓學生多體驗。對小學生而言,平時上課的時間也是讓學生來說英語的時間,在課堂上多給他們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比如在平時教新單詞之后,可以讓學生跟著讀,熟悉之后可以讓某個學生站起來領讀,像這樣持續的跟讀學習可以使學生們更加開心,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生的信心,更加快樂地學習;也可以讓學的較快的學生進行小組競賽,比如背單詞、背句子;或可以讓先完成任務的學生去指導沒有完成的學生。在平時的課外活動中,教師可以提倡用簡單的英語做簡單的溝通交流,平時還可以開展像單詞比賽類似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新的知識,而且又與日常生活相關聯,最主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的實踐中獲得更多的自信和歡樂。讓學生愛上英語這門學科,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更加快樂地學習和進步。
一般情況下,很多學生都是在產生興趣的條件下學習英語的,但隨著學習知識的不斷增多,學習的困難程度也增強了,有很多學生漸漸對英語失去興趣,更沒有了信心。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保有英語學習的動力和成就感,主要在于他們有沒有學會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教會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對策。剛開始,要培育學生養成學習的習慣,在學生剛接觸英語時,教師可以教會他們在家和學校怎么學習英語;在平時上課的時候必須做到認真聽課,不僅聽教師的,也要注意同學的回答,讓自己可以放開了去說。自己讀句子或者單詞的時候要有感情用心地去讀,在學英語的時候,單詞、句子和對話都要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另外就是在寫這方面,須用正確格式書寫英語,多加練習;寫的同時用嘴念出來;不懂就問。溫故而知新,預習新課程,為下次學習新的英語課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在平時設定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真正達到效果。可以考慮以學生為中心,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對英語產生興趣,從而更加快樂地學習,不斷尋求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語成績;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舉辦的活動要貼近新課標要求下優良的教學目標和方法,只有這樣持續才可以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都要符合學生的本性,靈活風趣,這樣可以提高學習效果、也有益于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也是家長和教師的理想所在。
劉舒生. 2012. 教學法大全[M]. 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3-39.
章兼中,俞紅珍. 2000. 英語教育心理學[M].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2-26.
張正東. 2014. 外語教育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