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向陽小學 郭 佳
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語篇自學質疑能力現狀與培養
江蘇省連云港市向陽小學 郭 佳
語篇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過程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是,當前農村小學生對英語語篇閱讀的現狀令人堪憂。他們不會讀,不愿意在讀的過程中質疑,探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們對英語學習缺乏方法、缺乏興趣、缺乏素材等。針對這一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在英語語篇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興趣、教授方法、給予素材等方式來培養高年級學生英語語篇學習的自學質疑能力,促進他們生動、活潑、全面、主動地發展。
英語語篇;農村小學;自學質疑
“質疑”是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教師要做到“無疑者須教有疑”,立足點就要放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上。教師應從思維訓練著手,開啟學生的思維閥門,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提高他們的質疑能力。通過英語語篇的教學來培養學生自學質疑的能力,將英語語篇教學中學生自學質疑的能力滲透于小學生各門功課的實踐中去,為學生提供一個知識挖掘的平臺,引導學生根據所獲得的學習能力發展思維,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使學生自主掌握學習質疑的方法,力促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思維的發展不斷完善,各方面能力不斷提高。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自學質疑則是學生在英語語篇學習中的閱讀策略之一。然而,由于家庭環境、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詞匯儲備量等因素的影響,使學生無法自學英語語篇,更無法對之進行質疑。尤其是學生升入五年級以后,英語語篇的量變多,難度增大,讓學生無法適從。本校是來自縣區各個地方的農村打工者的孩子,他們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以下是針對本校五、六年級學生英語語篇閱讀自學質疑方面的調查:48.6%的學生課后不自學預習,回家后沒有人督促學習,他們只是完成教師布置的書面作業;21.2%的學生有進行自學預習的意識,但僅僅是瀏覽第二天所學的內容,他們不知道如何自學,如何質疑;18.9%的學生能夠自學書本上的內容,按照書本上所提供的信息學習,但是不知道如何在自學的過程中質疑;只有11.3%的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自學任務,并且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待第二天課堂上教師解答。
新課程標準二級目標對小學高年級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對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有效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上的調查可以看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小學英語課堂的語篇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質疑能力有助于推動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課堂走入高效。
傳統的英語語篇教學較偏重于“授”,而忽視了學生自學質疑能力的培養。俗話說得好,帶著疑問學習,印象才能更為深刻。新課標指出:英語教育的目的應著重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學生自學質疑能力亟待提高的不容忽視的客觀原因是什么呢?筆者對此進行了以下總結:
(1)缺乏方法。王篤勤在《英語教學策略論》曾提過:“閱讀教學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的策略性。”教師在語篇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理念與實踐的誤區,往往不能靈活地根據課堂中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教學。教師經常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忽視了在教學中的學生,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根據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教授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從“學會”到“會學”,會運用自學質疑的方法來學習英語語篇,從而使得他們從被動狀態進入主動狀態,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
(2)缺乏興趣。蘇聯教育家柯羅廖夫說:有趣味,有吸引力會使東西被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對故事非常感興趣,學生能被故事吸引并進入學習情景,這也符合了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教師過于看重終結性評價,即學生的期末成績。其實,由于教師不重視課堂的形成性評價,就會導致學生缺乏激勵性的評價。這就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自學質疑能力了。
(3)缺乏載體。我們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來自農村,他們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環境非常狹小,頻率也較低,基本上脫離了自己的生活,這也是導致他們產生了讀也沒有用的想法。缺少了這樣的載體,學生在語篇的學習過程中,自學質疑能力的提高也就很難實現。
在現如今網絡發展迅速的信息時代,閱讀教學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交際。它著重培養學生快速提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重要,只有在興趣的基礎上才能從本質上激發學生對語篇閱讀方法的改善,通過這一途徑,提高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自學質疑的能力。
當學生對語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培養他們的自學質疑能力。興趣在語篇教學活動中起著調節的作用,推動學生自覺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對英語語篇閱讀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吸引學生主動讀。作為教師,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一些親近、適中、實用性強的語篇閱讀材料。
(1)親切,指的是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編訂的語篇閱讀材料讓學生感到親切,非常愿意去閱讀。這些閱讀材料的形式是多樣性的,包括童話、繪本、歌曲歌謠等。有趣的閱讀材料能夠讓學生樂于閱讀。
(2)適中,指的是給予學生的語篇材料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能夠樂意去閱讀。根據小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以及心理等特點,需要選擇以短句為主,適當穿插長句或者復雜句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行培養自身的自學質疑能力。如果閱讀的語篇過于冗長或者難度較大,則打擊了孩子學習的自信心,在閱讀中想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質疑能力則很難實現。
(3)實用性強,指的是語篇閱讀的材料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閱讀過后產生共鳴,這樣的材料更能激發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學生的自學質疑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鍛煉。在不久的將來,他們語篇閱讀的自學能力肯定會達到飛躍。
良好的英語閱讀環境和引導,有助于培養學生英語語篇自學質疑能力。
(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適當引導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自學質疑能力。如在教學蘇教譯林版五年級上Unit 5 Hobbies(Story time)的Presentation環節時,在分段教學文章內容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通過閱讀語篇并且回答以下兩個問題:What are Liu Tao’s hobbies?What is he good at?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質疑本節課句型是如何在情境中運用的,“be good at”這個短語后面為什么會加動詞的-ing形式呢?在回答問題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在激烈的討論氣氛中和教師的引導下,他們的自學質疑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了。
(2)校園里彌漫著英語書籍。讀書不僅可以到圖書館,還可以到學校的閱覽室,我們學校搞了一次讓英語閱讀走進每個班級的活動。讓孩子們將自己喜歡的課外英語閱讀書目帶到學校,擺放在自己班級門口的閱讀一角,供其他學生利用課間時間來閱讀。在讀的過程中,如果對本書有任何的疑問,可以用一張紙寫下來,夾在這本英文書籍中,請書的主人來幫助解答,如果書的主人不能解答,可以再請別人幫助。其實這樣的小手段也可以激發學生在英語語篇閱讀中的自學質疑能力。
當學生對英語語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通過這樣的途徑,學生的自學質疑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高。如何創新閱讀的載體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商榷:
(1)英語閱讀質疑大賽,助其提高質疑能力。在語篇閱讀的初始階段,學生僅僅只會閱讀,他們完全不知道如何質疑。在教學過程中,迫于時間和教學任務的壓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質疑能力也只能是蜻蜓點水,但是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我們不得而知。教師可以利用英語閱讀質疑大賽,讓學生通過在閱讀的過程中質疑相關內容,并且與其他同學進行探討并得出結論。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自學質疑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
(2)英語手抄報,促其自學質疑能力。在教學的適當時機,引導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做一份相關的手抄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詢相關內容,完成以后在全班展示。展示的過程中,班級中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根據手抄報的內容進行提問,作者對其問題進行相關提問。其實,這一問一答的形式也鍛煉了學生的質疑能力,為以后在語篇閱讀過程中自學質疑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總之,高年級學生自學質疑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實現。這要求教師在明確具體閱讀教學目標要求的同時,從閱讀內容上激發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從教學設計上引導學生自學質疑,從閱讀方法上指導學生自學質疑,從閱讀形式上推動學生自學質疑。
黃遠振. 2003. 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劉瑩,王曉東等. 2003.小學英語典型課示例[M].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魯子問,康淑敏. 2008. 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