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瑤瑤

最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提醒,近期由于我國南方部分海域發生赤潮,食用貝類的安全風險加大,容易發生食物中毒事件。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類、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條件下暴發性繁殖(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種生態異常現象的總稱。有毒赤潮中的赤潮生物能夠分泌麻痹性貝類毒素、下痢性貝類毒素、神經性貝類毒素等毒素。
麻痹性貝類毒素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約占引起中毒事件的藻毒素的87%。據統計,全球每年因麻痹性貝類毒素而引發的中毒事件約為2000起,死亡率達15%。
麻痹性貝類毒素進入貝類體內后,對貝類本身無害。而人一旦食用含有麻痹性貝類毒素的貝類,毒素很快在體內釋放,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痹,輕者出現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癥狀,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目前,尚無針對麻痹性貝類毒素的特效解毒方法。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告強調,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要查驗貝類產品產地證明或者購貨憑證、合格證明文件,留存入場銷售者的社會信用代碼或者身份證復印件,并承擔購買者食用后中毒賠償等相應法律責任。貝類產品銷售者、餐飲服務提供者要落實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貝類產品和供貨商的相關信息,保存相關憑證。銷售貝類時,應當在攤位(柜臺)顯著位置如實公布貝類產品名稱、產地、供貨商等信息。不得采購和銷售來源不明以及禁止采捕和銷售區域的貝類。出現因銷售的貝類產品而中毒等問題,銷售者、餐飲服務提供者要承擔賠償責任。
與此同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也提醒廣大市民,購買貝類等水產品時,應到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沿海地區的消費者在毒素爆發高峰期不要食用野生的貝類。烹飪貝類時,要煮熟煮透,單次食用量不宜過多。如發現誤食并出現中毒癥狀者,應盡快前往醫院就診。發現市場和餐飲單位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貝類產品時,可及時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