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 張學武

今年,單位體檢,劉先生被查出尿酸偏高。醫生建議他少吃海鮮、少喝啤酒,以免發展成痛風。
劉先生想不明白,覺得自己年紀還算輕,身體一向也很好,怎么就尿酸偏高了?
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產物。人體嘌呤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身合成,一種是攝入嘌呤飲食。后者攝入的嘌呤約占體內總尿酸量的20%。
如果尿酸生成過多或者排泄減少,就會出現血尿酸偏高現象,在醫學上叫作“高尿酸血癥”。
◎大量進食肉類、海鮮、動物內臟及堅果類食物者。
◎常飲用啤酒、白酒者。
◎進行劇烈體育運動者。
◎長期服用利尿藥、小劑量阿司匹林、復方降壓藥等藥物的患者。
◎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癥以及慢性腎臟病患者。
患高尿酸血癥的人只有一部分會發生關節炎、腎臟損傷、腎結石等,這部分人可能發展成痛風。然而,大部分高尿酸血癥患者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發展成痛風,這種情況叫“無癥狀高尿酸血癥”。
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癥的人群發生痛風的概率平均在12%~15%,而尿酸越高,發展成痛風的概率肯定也會越大。
一般而言,尿酸稍稍增高者,其患痛風的概率是5%;而尿酸高出正常值50%,甚至是1倍的人群,其患痛風的可能為30%~40%。
體檢查出尿酸高的人很多,哪些會發展成痛風,哪些會平安無事,現在的科學技術還很難解釋清楚。
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要不要治療呢?
目前有如下兩種觀點:
一種認為應該積極降尿酸。因為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主要病理基礎,且它可危及人體多個系統,是心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可引起腎臟損害。
另一種則不主張積極降尿酸。原因是,只有10%的高尿酸血癥會轉變為痛風,全民降尿酸會增加醫療負擔,藥物還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我們一般認為,對血尿酸水平在535μmol/L以下、沒有痛風家族史的人不需要用藥治療,但是應該控制飲食,避免誘因,并密切隨訪。
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高尿酸血癥及痛風防治的重要環節。減肥及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是必要的。
首先,患者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暴飲暴食;要注意多喝水;避免嘌呤含量高的飲食,飲料如啤酒、白酒,還有食物如海鮮、動物內臟。這些食物都容易誘發痛風。
一般而言,嚴格限制含嘌呤食物的攝取可以使血尿酸水平下降10%~15%,并且能有效控制痛風的發展。
同時,適當運動也必不可少,可以做到消耗熱量、減輕體重,但又不能過分地運動,以免損傷關節。一般我們會推薦一些既能活動又不負重的運動,如游泳、騎車、打太極拳等。
關于痛風發作,人們最深刻的印象是疼痛,如某個關節突然紅、腫、熱、痛。而除此以外,很多人還會出現“痛風石”:關節周圍出現一塊一塊的“石頭”,按著會痛;耳郭周圍也會有“石頭”出現,按著也會痛。
這些“痛風石”的成分是尿酸鹽結晶,這種結晶可以突出于關節的表面,造成皮膚破潰;也可能侵蝕到骨頭里面,破壞骨組織。
此外,大量的尿酸還會從腎臟排出,還可能引起“腎臟結石”。它的癥狀和普通腎結石的一樣,都是突然出現腰痛和血尿。
因此,當出現以上這些癥狀時,高尿酸血癥的人一定要警惕痛風發作而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