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強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α-硫辛酸與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在2015年10—12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54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組后采用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并在治療后對評價指標內容進行統計比較分析。結果 采用α-硫辛酸治療的觀察組在治療總有效率(96.30%)及神經傳導速度改變情況均優于采用甲鈷胺治療的對照組(85.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傳導速度均得到有效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兩種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均能獲得較好的效果,但相比而言α-硫辛酸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更適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α-硫辛酸;甲鈷胺;治療 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效果;對比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a)-0019-02
成人發病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占到90%左右,該類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迄今其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臨床呈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下肢癥狀較上肢多見;便秘、腹脹,嚴重的會出現腸梗阻;引發如電擊樣疼痛,還有針刺、火烤、撕裂樣疼痛以及異常出汗等,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負性影響[2],目前臨床主要以嚴格控制血糖并使用抗氧化藥物、改善神經營養藥物、改善神經微循環藥物等進行治療,為此進行α-硫辛酸與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臨床效果對比分析的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5年10—12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54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組,各組的基本情況為:觀察組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齡41~62歲,平均年齡為(50.4±2.3)歲;對照組27例,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齡40~63歲,平均年齡為(49.8±2.4)歲。兩組患者經檢查診斷(糖尿病的診斷、神經病變的診斷、神經病變與與糖尿病關系的確定)均得到確診,并且排除治療用藥禁忌癥狀及排除伴有嚴重心腦、肝腎器臟及傳染性疾病,兩組患者均為自愿自愿選擇治療用藥并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一般性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控制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血壓等治療。
1.2.1 對照組 對對照組患者采用甲鈷胺(甲鈷胺片)進行治療:采用口服方式給藥,0.5 mg/次,1.5 mg/d(可根據年齡、癥狀酌情增減)。甲鈷胺片的規格為0.5 mg。
1.2.2 觀察組 對觀察組患者采用α-硫辛酸進行治療:采用口服方式給藥,0.2 g/次,3次/d(或0.6 g/次,1次/1 d),注意在早餐前30 min服用。
1.2.3 注意事項 對兩種服藥方式的患者均需進行長期服用,并在治療中注意使用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可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進行調整。
1.3 評價指標
將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脛神經)傳導速度及治療效果為評價指標內容。治療效果的評判標準為:顯效:患者疼痛、麻木感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神經傳導速度提高程度≥5 m/s;有效;患者疼痛、麻木感等癥狀有所改善,神經傳導速度提高程度<5 m/s;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及神經傳導速度均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1.4 統計方法
對收集的數據資料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速度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速度均出現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治療組在治療前的神經傳導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神經傳導速度值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統計比較情況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達96.30%優于對照組的85.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的生活飲食習慣都發生明顯的改變,加上環境的日益惡化等,糖尿病患者的發病人速呈逐年上升趨勢,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2億多,到2025年可能會突破3億,我國目前已經確診并接受治療糖尿病患者已超過5 000萬,占總人口的4%左右,并且發病人群正呈年輕化趨勢,其中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患者占有率達到90%[3]。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指患者出現與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和(或)體征,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種主要并發癥,其病理原因主要與患者的體內代謝出現紊亂、氧化應激、神經營養因子缺乏、血管損傷等有關。已有研究表明該研究中使用的兩種藥物均對治療對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較好療效[4]。甲鈷胺是一種內源性的輔酶B12,參與一碳單位循環,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轉甲基反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促進培養患者組織中卵磷脂的合成和神經元髓鞘形成,適用于周圍神經病變[5]。α-硫辛酸是是一種水溶性和脂溶性代謝抗氧化物,類似維他命,是唯一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的萬能活氧劑,且作用力也比其它抗氧化劑來得持久,能平衡血糖,促進葡萄糖的吸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使患者減少使用胰島素或降糖藥物;可以保護糖尿病患者神經組織,幫助治療末梢神經病變;其抗氧化能力是葡萄籽的5~10倍,而葡萄籽的抗氧化能力又是維生素C的20倍。維生素E的60倍,可被各組織臟器充分吸收[6]。通過該文內容的研究可以得到,使用兩種藥物患者均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α-硫辛酸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認為這可能與其超強的抗氧化嫩里有著關聯,由于其抗氧化能力的增強,豐富患者神經組織的營養并起到保護作用,降低神經病變的發生率。同時發現在使用兩種藥物時均需密切注意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避免出現血糖過低的情況。
綜上所述,在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時采用α-硫辛酸可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對患者而言有更好的接受能力,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建, 陳麗萍, 王宏,等. α-硫辛酸聯合西洛他唑、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3,44(3):224-226.
[2] 楊靜. 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3(34):194-195.
[3] 朱桃珍.α-硫辛酸聯合前列地爾、甲鈷胺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療效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5):90-91.
[4] 牟宗平. 前列地爾聯合α-硫辛酸、甲鈷胺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 2014(27):55-57.
[5] 張艷町, 牛久欣, 張秋婭,等. α-硫辛酸與前列地爾、甲鈷胺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4, 35(2):133-135.
[6] 張玉梅, 石靜. α-硫辛酸、甲鈷胺、前列地爾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4):10-12.
(收稿日期: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