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洪霞
[摘要] 目的 探析規范化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回顧相關資料,選取該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由于治療的方法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實驗組則應用規范化治療方法,對比各小組患者治療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 進行不同的治療方法后,各組患者的臨床效果不同,其中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出現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壓、產后出血、羊水過多、早產兒、巨大兒等妊娠結局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各組之間數據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規范化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效果良好,減少了各種并發性疾病的發生,控制了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提高了產婦及胎兒的生活質量,值得患者信賴和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規范化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影響
[中圖分類號] R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a)-0067-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由飲食引起的疾病也越來越多發,其中糖尿病就是其中典型的疾病之一[1]。糖尿病又俗稱“富貴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病,該疾病種類較多,該文主要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在我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高達80%左右[2],該疾病主要是指在妊娠前存在糖耐量下降現象,隨著妊娠的發展,逐漸出現的糖尿病,該疾病發生后對產婦以及妊娠結局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嚴重影響了產婦及胎兒的生存質量[3]。因此,在臨床中應該及早篩查,發現該疾病后,及時給予干預治療,控制血糖水平。在該文中就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用規范化治療的臨床效果做進一步的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相關資料,選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經該院護理委員會批準和患者知情同意自愿,由于治療的方法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其中實驗組患者年齡在20~34歲,平均年齡(27±3.5)歲,孕周30~38周,平均孕周(34±4.2)周;對照組產婦年齡在22~36歲,平均年齡(29±4.6)歲,孕周32~39周,平均孕周(34.5±4.7)周。所有患者中存在初產婦63例,經產婦27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心臟疾病和精神障礙疾病。對比各組患者的年齡、孕周及產次等一般資料方面后,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在妊娠前不存在糖尿病現象或存在潛在的糖耐量下降;在妊娠后的篩查中,發現其血糖水平較高,空腹血糖≥7 mmol/L,隨機血糖≥11.1 mmol/L。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實驗組則應用規范化治療,主要包括飲食治療、藥物治療和運動治療等。
1.3.1 飲食治療 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給予合適的以滿足產婦及胎兒生理需求的飲食。飲食中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均需要根據產婦的體重進行給予,且三大基本的營養物質的總熱量所占百分比分別為脂肪20%~30%,蛋白質15%~30%,以及碳水化合物的50%~60%等,還要根據少食多餐的原則,給予患者合理的營養分配,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及葉酸。
1.3.2 藥物治療 根據產婦病情的嚴重程度,給予相應劑量的胰島素注射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治療,控制空腹血糖在5.6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水平在6.7 mmol/L以內。
1.3.3 運動治療 患者每天應該進行一定有氧的運動,如散步等,20~30 min/次,但切不可在空腹時進行運動,可能會使患者出現低血糖。
1.4 觀察指標
觀察各小組患者的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后,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的變化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5 統計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資料進行分類匯總,匯總數據的分析處理借助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數據結果對比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各組患者的妊娠結局
進行不同的治療方法后,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其中實驗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優于對照組,各組間的數據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各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給予不同的治療措施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所好轉,其中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各組間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對比各小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經治療后,所有患者均出現不良反應,實驗組存在惡心嘔吐1例,其他患者均無不適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6%,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3例,低血壓患者5例,實驗組不良反應的總率2.22%低于對照組17.77%,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由于飲食習慣不良導致的疾病多發,其中糖尿病就是最常見的代表疾病之一。糖尿病(Diabetes)是一種血糖含量較高的代謝性疾病,該疾病病程較長,按其起病原因不同可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4]。該文中主要研究妊娠期糖尿病,該疾病是在妊娠后出現的,且多出現在妊娠中晚期,與患者體內的孕酮、雌激素等水平不斷的升高,導致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不斷下降,該病理機制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息息相關[5]。隨著孕產婦生活飲食習慣的變化,導致GDM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具有關研究顯示,近年來發病率已經高達80%左右[6]。該疾病發生不斷增多,主要是由于該疾病并發了血管性病變,容易使產婦出現早產、流產以及妊娠并發癥等,影響了妊娠結局,嚴重威脅母嬰的生命健康[7]。在臨床上應該對GDM 及早診斷,通過妊娠篩查的方法,給予患者進行糖耐量試驗篩查,有利于有效的診斷。GDM進行早期診斷,可以采取措施積極的治療該疾病,可以有效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母嬰健康是家屬與醫生都較為關注的問題,在臨床上醫護人員應該本著以“患者為中心”服務的理念,給予患者有規劃的、合理的、人性化的治療和護理。在該文中對GDM 患者給予規劃化治療,給予患者飲食指導,根據少量多餐的原則,合理的分配營養飲食,同時給予患者三大營養物質適宜的供給熱量,以滿足產婦及胎兒的生理需求為標準。還要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給予合適的胰島素劑量,注意在初次使用胰島素時應從小劑量開始,在進行藥物治療時,再給予患者適量的有氧運動,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循環,但不能在空腹時進行運動,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生低血糖,不利于母嬰健康。經過大量的可靠數據顯示,對GDM 進行積極治療后,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待血糖水平恢復正常范圍后,可降低了孕產婦妊娠并發生的發生,提高了母嬰的健康[8]。
綜上所述,針對GDM患者采用規范化治療,可以改善妊娠結局,提高母嬰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曉棠. 妊娠期糖尿病規范化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臨床醫學,2013,15(2):70-72.
[2] 楊玉環. 妊娠期糖尿病(GDM)規范化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6(3):73-75.
[3] 孟和其其格. 規范化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4,24(35):67-69.
[4] 胡玉玲. 妊娠期糖尿病規范化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現代醫院,2015,16(7):57-58.
[5] 陳月娥,鐘偉嬌.規范化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18(34):2718-2719.
[6] 焦彩環. 妊娠期糖尿病的規范化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21(48):64-66.
[7] 王曉霞. 規范化治療對妊娠期間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21(35):120-122.
[8] 陳秀華,尚立敏. 妊娠期糖尿病規范化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學工程,2014,16(7):128.
(收稿日期:2016-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