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環宇
[摘要] 目的 探析急診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相關資料,選取該院2014年12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由于治療的方法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其中,實驗組采用急診手術治療,對照組則進行常規治療,對比各小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術后并發癥情況及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疼痛程度。結果 給予患者不同的治療方式后,臨床效果均不相同,其中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且術后并發癥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各小組間的數據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急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急診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及早的進行治療,減少了對其它臟器的損傷,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患者信賴和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急診手術;急性膽囊炎;糖尿病;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a)-0074-02
急性膽囊炎是普外科較常見的急腹癥疾病之一,該疾病發病突然,疼痛劇烈,呈絞窄樣疼痛,會出現惡心嘔吐、發熱、寒戰、壓痛及反跳痛等[1]。病情發展快,若不能及時治療,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飲食習慣越來越差,導致急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升高。合并糖尿病后,會使患者體內的細菌更加快速的繁殖,加重炎癥反應,應該及時的進行急診手術治療[3]。該文就急性膽囊炎患者應用急診手術治療,觀察其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相關資料,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在該院治療的急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經該院護理委員會批準和患者知情同意自愿,由于治療的方法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齡30~72歲,平均年齡(51.0±10.5)歲,平均病程(8.0±0.4)d;實驗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53.0±6.2)歲,平均病程(9.0±0.5)d。兩組患者均排除患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臟疾病。組間對比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史等資料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急診手術治療該疾病,具體內容如下:先對患者進行血糖水平的測定,所有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后,鋪治療巾,患者取頭高腳低位,并進行氣管插管,然后應用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在臍周圍1 cm的位置做弧形切口,插入氣腹針,往腹腔內注入CO2,建立氣腹,并使腹壓維持在10~15 mmHg,在右鎖骨中線和腋前線的交叉處,做2個小洞分別插入Trocar。通過腹腔鏡探頭探查的膽囊病變位置圖像,進行治療,先吸出腹腔積液,分離膽囊與其周圍組織,用可吸收線套扎膽囊周圍的血管,直接切除膽囊,應用電凝針止血并清洗腹腔,檢查無誤后,釋放腹腔壓力,最后縫合切口[4]。對照組則常規治療,即患者入院后,先進行各項檢查,檢測患者血糖,對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進行評估,根據不同患者的血糖水平給予藥物,控制血糖,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電解質和酮體水平,發現存在酮癥酸中毒應該及時糾正,待患者血糖恢復平穩,才可以進行手術。
1.3 療效觀察指標
經不同的治療方式后,各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同,其治療效果評定標準為:①顯效:患者疼痛較輕,無術后并發癥,傷口愈合快,生活質量高;②有效:疼痛較輕,術后并發癥發生較少,傷口愈合較快,生活質量較好;③無效:患者疼痛劇烈,術后并發癥發生較多,傷口愈合較差,甚至出現感染,生活質量較差。(總有效率=顯效數+有效數)。應用VAS評分量表,表示患者疼痛程度,并在進行治療后觀察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
1.4 統計方法
對以上所有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應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對各組中的數據結果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數據結果對比采用t檢驗,P<0.05表示數據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各小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不同的治療方法后,各組癥狀均有所改善,但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5%仍舊高于對照組7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各小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質量評分
不同的治療方式后,兩組患者均有疼痛和生活質量均有所好轉,實驗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質量均優于對照組,對比各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比各小組患者并發癥情況
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后,所有患者均出現并發癥,實驗組出現切口感染1例,對照組則出現了切口感染患者6例,膽內感染3例,實驗組總不良反應率2.5%為低于對照組的22.5%,兩者間數據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膽囊炎是普外科較常見的的急腹癥之一,位居第二[5]。該病病因較多,但主要是由膽囊管阻塞和細菌引起的膽囊炎癥。由于病因不同所引起的膽囊炎癥性質不同,膽囊炎種類也較多。經大量實踐顯示約94%的急性膽囊炎患者均合并有膽囊結石,稱為結石性膽囊炎[6]。該病在臨床上主要的特點為右上腹陣發性絞痛、惡心嘔吐、發熱、腹部腫脹、黃疸以及腹膜刺激征等[7]。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飲食越來越豐富,一些由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的疾病多發,其中急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升高[8]。糖尿病患者自發的出現神經功能的病變,使膽囊的代謝收縮功能減弱,導致膽囊內容物的排空緩慢,最終導致結石的形成,加速了急性膽囊炎的發生[9]。
急性膽囊炎的發生與糖尿病存在較大的直接關系。該疾病發病急驟,應早診斷早治療,如不及時救治,可能會引發更加嚴重的膽道結石疾病或出現一些并發癥,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疾病治療的難度越大,且治療后的效果愈差。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會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對術后組織的修復效果較差,如果不能進行及時的治療,會導致術后出現切口感染,甚至腹腔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的術后發展。在該文中,對于進行膽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急診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減輕了患者疼痛,減少了對其它內臟組織的損害,降低了白細胞數量,同時降低了術后感染的發生率。保守治療,主要先控制血糖,穩定電解質水平,再進行手術治療。對于該方法,只能控制血糖水平,卻不能減輕患者的疼痛,讓患者持續地忍受疼痛,最終錯過了手術的最佳時機,增加了感染的幾率,不利于患者術后的傷口愈合和恢復。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急診手術治療的臨床作用顯著,減輕了患者疼痛,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啟余. 6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膽囊炎肝外膽管結石的手術治療[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83(25):67.
[2] 周春林. 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8(7):112-113.
[3] 黃新力. 急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應用急診手術治療的療效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1(25):76-77.
[4] 鄧安文. 探討分析急診手術治療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效果[J]. 糖尿病新世界,2014,23(10):72.
[5] 楊勇.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21(9):85-87.
[6] 蘇波. 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5,13(19):83-84.
[7] 葛巨剛. 急性膽囊炎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的臨床探討[J]. 糖尿病新世界,2015,17(34):88-90.
[8] 范海浪. 強化血糖控制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膽囊炎非手術治療預后的影響[J]. 中華全科醫學,2013,12(26):1911-1912.
[9] 卓奇峰,陳明良,忻暢,等. 老年人急性穿孔性膽囊炎的相關因素及治療分析[J]. 中華全科醫學,2014,16(8):1233-1235.
(收稿日期:201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