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要]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就診及收治的50例糖尿病腎病為研究對象,將其歸為觀察組,然后再選取同一時期來該院進行健康檢查的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歸為對照組,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方法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檢測,對其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為(13.46±4.92)mg/L,顯著低于觀察組的(60.65±17.92)mg/L;觀察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為5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病程越長,尿微量蛋白檢測陽性率也相應的越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效果顯著,能夠對患者的臨床治療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在患者預后的改善中能夠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a)-0080-02
臨床上,糖尿病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類型,因為患者在較長一段時期內處于高血糖的狀態,因此會促使其出現微血管病變現象[1]。其次,隨著患者病程的不斷延長,微血管病變的嚴重程度也會不斷加重,進而引發各種并發癥的出現[2]。糖尿病腎病就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是促使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3]。因此臨床上需要尋找一種科學有效的方式來及早診斷糖尿病腎病,進而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控制,最大程度上降低對患者腎功能的損害程度[4]。該研究主要探討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來源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來該院進行就診及治療的患者中,將其歸為觀察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52.21±8.26)歲,平均病程為(8.08±4.82)年。患者排除標準:不愿參與研究者;應用過腎毒性藥物進行治療者;近期有腦血管事件者;因腎病綜合征或者腎小球炎癥等引發的腎臟疾病者;肝腎功能或者心功能不全,會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者。選取同一時期來該院進行健康檢查的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歸為對照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52.05±8.12)歲。2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檢測方法
對觀察與對照兩組研究對象均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方法進行檢測,檢測的儀器采用特定蛋白分析儀,以檢測儀器以及檢測試劑說明書為依據,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檢測操作。具體的檢測方法為:將清潔容器提供給兩組研究對象,囑咐采用該容器進行晨尿中段尿的留取,完成標本的采集后,將其在2 h之內送到檢驗科進行檢查。標本進入檢驗科之后,要對其進行離心處理,將離心的速度控制在3 000 r/min,離心時間為10 min。吸出上層清液,將其作為檢測的對象。采用散射比濁法對尿微量白蛋白進行全定量檢測。通常情況下,尿微量白蛋白的標準值為:尿微量白蛋白 ≤20 mg/L;陽性判定標準為:尿微量白蛋白>20 mg/L。
1.3 觀察指標
對觀察與對照兩組研究對象的陽性情況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與此同時,要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觀察,比較不同病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陽性率。
1.4 統計方法
使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將數據進行錄入,然后再將數據轉化為SPSS 16.0統計學軟件數據庫,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正態分布檢驗及齊性檢驗分析。
2 結果
2.1 觀察與對照兩組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結果分析
對兩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可知,對照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為(13.46±4.92)mg/L,觀察組為(60.65±17.92)mg/L。觀察組的尿微量蛋白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次,觀察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為56.00(28/50),而對照組健康體檢者的檢查結果均為陰性,陽性率為0.00(0/50),觀察組的尿微量蛋白的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微量白蛋白陽性率與病程之間的關系分析
通過對比分析可知,患者的病程越長,尿微量蛋白檢測陽性率也相應的越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獲得了較快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在很大程度上發生了變化,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因為受到治療方法以及治療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也相應的上升[5]。研究顯示,我國大約有五千萬人被糖尿病困擾。臨床上通常會采用尿蛋白、肌酐以及尿素等定性檢查方式對患者進行早期診斷,但是不能獲得顯著的診斷效果。在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發病早期,可以采用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進行診斷,但是在這種方式下,需要對尿液進行繁瑣的保留,因為受到標本采集方法以及保存方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容易促使其診斷結果出現誤差,進而患者不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腎活檢的方式雖然能夠對糖尿病腎病進行早期準確診斷,但是這種診斷方式會給患者帶來創傷,并且檢測費用高昂,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在臨床上不適合對其進行廣泛性的開展。研究顯示,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法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早期診斷能夠獲得良好的診斷價值。通常情況下,糖尿病腎病是因為腎小管功能或者腎小球受損造成的,腎小球功能的受損情況可以通過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反映出來。在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發病早期,其基底膜中的其它成分會發生關聯變化,腎小球濾過膜電荷會出現選擇性下降的現象,進而會增加尿液中白蛋白的排出量。存在于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還能夠對腎小球功能進行有效反映,其等電點為4.9,分子量為69 KD,在血漿中,它主要通過結合態與游離態這兩種形態存在。游離型α1-微球蛋白能夠從腎小球濾過膜中通過,并且大多數能夠被腎小球進行重復吸收與分解,因此α1-微球蛋白在正常人尿液中的含量較少。通常情況下,大部分mAlb不能夠從腎小球過膜通過,但是在糖尿病腎病發病早期,腎小球還沒有出現器質性病變,腎小球濾過膜的電荷具有較低的選擇性,濾過膜濾孔的孔徑會出現增大的現象,這會增加白蛋白在尿液中的排出量。除此之外,在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發病早期,會有腎小球基底膜結構改變的現象出現,對腎小球的濾過屏障進行破壞,增加濾過膜的通透性,促使蛋白漏出,在腎小管受到損傷之后,會對其重吸收進行阻礙,促使蛋白尿形成。所以可以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法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早期診斷。
尿白蛋白的檢測結果不僅會受到標本保存方式與時間、檢測方法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而且也會相應的受到藥物、疾病以及應激等因素的影響。該研究在患者排空晨尿之后的1 h對研究對象的尿液進行收集,然后再將其送檢,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以上因素帶來的影響進行合理規避。其次,對微量白蛋白尿采用散射比濁法進行測定,能夠顯著提高其特異性與敏感性,測定結果不會受到標本保存的影響。該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為(13.46±4.92)mg/L,顯著低于觀察組的(60.65±17.92)mg/L;觀察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為56.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0.00;患者的病程越長,尿微量蛋白檢測陽性率也相應的越高。由此可知,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效果顯著,能夠對患者的臨床治療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在臨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杰,郭瑞靜,張連勝,等.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對診斷糖尿病早期腎病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2):78.
[2] 陳濤,王紅,馬季,等.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與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關系[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2):151-152.
[3] 蔡文娟,李洋,門嵐,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9):1650-1653.
[4] 單立新,高越,王學菊,等.血清Cys C、RBP、尿mALb/Cr檢測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4,20(3):241-242.
[5] 陳濤,王紅,曹瑞鋒,等.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在2型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4):67-69.
(收稿日期:201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