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直

隨著克里斯蒂娜 拉加德接任IMF總裁,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正在逐漸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諾貝爾獎得主居里夫人,還是互聯網女王瑪麗·米克爾,抑或是近兩年因為滴滴而出名的柳青,女性已經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電競圈也不例外。
90%以上的男性、類似交易員的職業選手、高昂的獎勵。和金融圈存在著某些本質上相似性的電競圈似乎一直充滿了濃郁的雄性氣息。這里面固然有諸如RURU、魚七這樣的站在前臺的俱樂部管理者,也有隱藏在行業身后,無聲地推動行業發展的女性們。
正如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身后都站著一位女性,每一個蓬勃發展的行業也離不開那些隱藏在光鮮外表之下的女性從業者。盡管她們并不會直接走到臺前,但卻在背后一步一步地推動著行業向前走。
2012年,在這個算不上好的時間點,黃姍和木女士加入了電子競技這個初生的行業。彼時的電競行業仍一片混亂,沒有資本的青睞,沒有“專業出身”的內容制作團隊。LPL的出現還遙遙無期,TI遠沒有提供如現在一般的高額獎金。堅持在這個行業中的多是曾經堅守下來的人,忍受著來自家人與社會的不理解,拿著難以維持生存的收益。對于黃姍和木女士這樣的已經在其他行業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來說,出于何種理由加入電競行業在當時都算不上一個理智的選擇,更何況是對兩位女士。
然而商業的發展有時得益于非理性。黃姍和木女士的進入帶來了成熟的管理經驗、商業運營理念、內容制作理念等。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這些來自成熟行業的寶貴的經驗是電競火爆發展的助燃劑,而這些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用事實證明了,她們是踩在趨勢上的人。
VSPN黃姍:電競內容演進的弄潮兒
可能很多人對黃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提起Lying Man,可能沒有人不知道。從《加油!DOTA》到《Lying Man》,作為制作者的黃姍一直在用自己的專業性推動電子競技內容的發展。回顧歷史,從最初的VOD到現在多元化的內容,內容上的迭代始終是推動電子競技發展的原動力。
“你好,我是電競美少女”
“你好,我是電競美少女。”這是筆者與黃姍對話的開始。
盡管早在2000年之前黃姍便接觸了鼻祖級電競游戲《星際爭霸》,但只會玩Big Hunter的她并不知道電子競技是何物,直到她考上浙江大學。
彼時星際爭霸的流行以及Phenix66等人使得浙江大學成為了中國電競早期的圣地。在前輩們的帶領下,黃姍趕上了中國電子競技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期。
然而,一次參與賽事執行的經歷卻讓黃姍選擇了另一條職業道路。
“我記得有一次浙江省體育局舉辦了一個比賽,我當時是裁判長。越是條件艱苦的地方越需要可靠的人去協調,當時網吧賽的條件最不好,所以我就去了。結果去了才知道,網吧是黑網吧,硬件不達標,沒有比賽區,甚至沒有競技區。我只能和網管一臺臺地檢查電腦硬件,游戲版本,那時我第一次對電競產生了懷疑。當時每個人都肩負了很多的工作,比如我還不僅是賽事組織者,還是裁判長,并擔任現場解說,賽后還要制作VOD。那天忙到很晚,盡管邊上訂了賓館,但因為第二天早上8點就開始比賽,所以就沒有去,睡在了網吧里。我是最怕老鼠的,那天晚上睡到一半就覺得腳上有東西爬來爬去,可是你知道那個狀態,你非常累,你的意識很清醒,但是你動不了,你知道老鼠在你腳上爬,可是你就是動不了。那種感覺可以說是我一輩子的夢魘。”
這段難忘的經歷使得黃姍意識到,電子競技仍處于襁褓之中。她將自己形容成一個堵搶眼的人,“我感覺我就是憑著個人能力去堵槍眼,但是整個體系漏洞百出,我堵不過來。”
電子競技內容的質量直接反映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在那個蠻荒生長的年代,正如黃姍所說,漏洞百出的行業體系以及不專業的內容是電子競技最鮮明的特征。這也是黃姍沒有在畢業就投入電競行業的原因。
盡管黃姍并沒有在一開始就投身電競行業,但身邊的人還是給了她很大觸動,最后只有Phenix66堅持下來的結局也讓她多了一絲冷靜。她想把身邊這些人的故事講出來“他們是我覺得最淳樸,最有希望改變中國電競的人,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很精彩。”但這些僅僅是想法,當時的黃姍并不知道如何實現。的確,在那個賽事VOD傳播都并不順暢的年代,更何況還原一個個真實的人,無論是制作水平,還是硬件條件,都制約了這類內容的制作,而這也制約了電子競技早期的發展。甚至讓電子競技蒙上了罵名。
職業上的一小步
在浙江衛視工作的經歷磨練了黃姍的技能。當她回想起最初的想法時,一個個活生生的電競人似乎躍然眼前。在經歷一系列事件后,一個有夢想的人與冗余的政府機構之間固有的不協調,導致黃姍選擇了休息。她請了假,做了背包客。
在新疆時,黃姍恰巧看到了ACE DotA聯賽.“那是我第一次覺得國內還有人可以把電競賽事做得像模像樣,就像之前看到的韓國的OGN一樣。”值得一提的是,黃姍認為ACE DotA聯賽和CFPL這兩檔電視聯賽是電競發展過程中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賽事。也許是ACE DotA聯賽讓黃姍覺得時機成熟,于是她選擇只身來到北京,找到了當時GTV的總監滕林季并以實習生的身份加入GTV。
黃姍的加入為當時的電子競技帶來了專業的內容制作經驗。就如黃姍提到的,拋開競技因素,登陸電視的ACE DotA與CFPL聯賽的制作水平在當時確實遙遙領先。彼時的互聯網視頻行業尚以UGC為主,在保證了供給的同時,制作能力的專業門檻被大幅降低。而黃姍的加入無疑為電子競技帶來了專業的內容制作經驗。這對于內容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你的父母當時是何反應呢?畢竟你在浙江衛視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我媽直接和我斷絕母女關系。”
“但你仍然堅持自己的選擇。”
“對,因為我現在已經有能力證明給她看,我的選擇是對的。”
內容產業的一大步
黃姍就這樣在GTV重啟了自己的電競人生。面對已經成熟黃姍就這樣在GTV重啟了自己的電競人生。面對已經成熟的賽事內容,黃姍并沒有選擇熱血的一頭扎進去,而是從個性化的角度選擇了真人秀。“當你不了解一個行業的時候,做和人、和人性相關的節目是最好的方法,因為情感是相通的。”
然而現實卻不盡人意。早在黃姍之前,大部分選手的宣傳片都用固定的套路講同一個故事:壞孩子或者網吧少年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最終取得成功。即便是一些已經成功的職業選手也只會對著鏡頭擺幾個看上去很酷的POSE。這也難怪,在有限的制作水平下,選手難免會被臉譜化、符號化,而選手自身難以得到提升的表現力又反過來制約內容開拓的可能性。在為穿越火線拍攝CFPL 第二賽季的宣傳片時,黃姍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其實當時還是很難的,因為我不玩CF,很可能聊幾句就露餡了。而且我和選手又不熟,他們很難和我敞開心扉。”為難之下,黃姍一狠心,把幾個選手關在小黑屋中長達8個小時,運用在電視臺學到的各種詢問溝通技巧,“答不出就不讓走,后來有一個選手被我問得崩潰痛哭。”過程是煎熬的,結果是滿意的。這個宣傳片終于擺脫了之前僵硬的套路,一個個真正的人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黃姍也打開了內容升級的篇章,內容制作開始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單調走向多元。過往簡單的模板式制作被證明是落后的并逐漸開始了改進。隨后的內容制作者都開始有意對選手進行“去符號化”,而一個個真實的人的故事也不斷向外傳遞著電子競技的精神。電子競技在不斷掙扎著前進的同時,開始獲得大眾越來越多的認可。。
從《加油!DOTA》到《火線兄弟》
在內容探索的道路上黃姍并沒有就此停步。2013年3月,黃姍以導演的身份加入游戲風云,制作了《加油!DotA》。
《加油!DotA》作為第一個達到電視臺制作級別的競技真人秀取得了諸多的成就,并在2015成為法國戛納電視節SMG的參展節目。而黃姍的制作理念也徹底的成型:信奉“能感動人的永遠是人”,提倡把“人”的打造作為終極目標,通過放大人的面貌、人的特質、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來感染觀眾。
至于為何選擇真人秀黃姍認為涉及到兩個維度的考慮。首先是個人價值的實現。人的特質是黃姍想要的東西,也是能做出高度的東西。其次是隨著電子競技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賽事體系下的內容制作格局已經相對固定。即便是黃姍這種帶有專業能力的人加入,也只是帶來能力維度上的提升,對于她個人而言,很難突圍。
基于這些考慮,入行比較晚的黃姍選擇了自己擅長的,而電競行業又缺少的真人秀。當被問及是否還有其他原因時,一向開朗的黃姍竟然顯得有些不好意思。“當然,也有績效考核的關系啦。”
真人秀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人來表現人,但電競圈眾多極具價值卻不知如何表現自己的職業選手卻無形中制約了內容的制作,于是她想到了對這些未來的明星進行培訓。《火線兄弟》就是她一次突破性的嘗試。
黃姍嘗試的第一個想法是組合直播,即多位選手在直播間里“說多口相聲”:在規定的話題內有捧有逗,互相接梗。再配合上韓國男團的培養理念,一群剛剛退役的極具直播價值的職業選手就這樣在VSPN里開始接受培訓,這一過程持續了3個月。“培訓一般分為上下午,上午主要教他們怎么說話,怎么拋梗,怎么接梗。下午的話就看錄像,看看哪些梗應該大哥說,哪些梗應該小弟接,按照男團模式安排的人設,是否做到了位?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不好的地方回去練,第二天接著這么培訓。”
在黃姍與選手的共同努力下,通過三個月的時間,《火線兄弟》成為穿越火線區關注度第一的品牌體系,成功包裝馬哲等6位一線CF明星的黃姍在探索游戲明星轉型培養之路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粉絲經濟是電子競技永遠繞不開的話題。如何將選手身上巨大的價值開發出來,這不僅僅是內容制作者應該關心的,也是所有從業者都在不斷思考的。從一個有價值的選手變成一個真正可以帶來收益的明星,這不僅僅是對選手的再包裝,也是對于呈現內容的選擇。這不單純是前文提到的過程的逆過程,即將一個真實的人還原為一個個符號。更確切的說,是將一個個真實的人打造成一個個特殊的符號。黃姍借鑒娛樂行業的嘗試是否被后來的從業者模仿我們不得而知,但從目前培養明星的體系來看,二者并無明顯的差別。
《Lying Man》只是開始,泛娛樂已在路上
有了《火線兄弟》成功的案例,黃姍又把目光投向了另一群具有巨大流量價值的人群- - -主播。黃姍的想法把這些人聚在一起做一件他們擅長的事,于是Lying Man就誕生了。黃姍提到最開始他們嘗試了多款桌游,包括殺人游戲、德州撲克。“但是德州的心理算計很多,語言表達不多,很靜態,畫面感不好看。狼人殺則相反,需要很多的表達,畫面感很好,后來推出后市場的反響也比較好。”
Lying Man的成功讓眾多從業者找到了泛娛樂趨勢下內容制作的新方向。受制于頭部內容的直播平臺開始獨自在制作內容。一時間,如這樣的各種泛娛樂節目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而制作理念和Lying Man并未相差太多。在泛娛樂的趨勢下,粉絲的需求開始多元化。順應趨勢的俱樂部、賽事、直播平臺等行業主體們,開始沿著粉絲經濟的邏輯運營旗下的“內容”或內容產出者,廣義的內容運營概念在電子競技行業逐漸成型。
驚喜仍在繼續
2017年,黃姍又一次帶來了驚喜,推出了《我是創始人》創業真人秀。這是電競行業內第一檔為頭部衛視制作的節目并在浙江衛視播出。在這當節目中,黃姍邀請董明珠、任泉、張良(瀘州老窖董事長)、王小川(搜狗CEO)等一線企業家參與節目。某業內管理人士曾經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只有電子競技真的產出跨界內容時,才稱得上真正的發展。也許在黃姍的嘗試下,趨勢正在悄然形成。
“最后用幾個詞形容一下自己吧。”
“這個太難了,我要想一下再回答你。”這個答案并不意外,即便黃姍還原了一個個真實的電競選手,但還原自己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十幾分鐘后,微信的聊天框內顯示著“天馬行空的腦洞,游戲里暴力殺戮、游戲外嚴謹敏銳,天真的踐行者。”
“要加上電競美少女嗎?”
“要的!”
從VOD到泛娛樂,從泛娛樂到跨界合作,以黃姍為代表的內容制作者還會不斷推動電子競技向前發展,與黃姍類似的傳統行業的從業者也會陸續加入,電子競技的故事也許才剛剛開始。
木女士:我是一個產業從業者
雖然某賽事執行公司多次成功的舉辦第三方賽事,但作為執行官的木女士對外界仍顯神秘。三月份,雜志記者有幸采訪到了她,但在她強烈要求之下,本文還是選擇了匿名。
談到木女士,其最明顯的標簽可能是其主導的某第三方賽事。在第三方賽事的生存空間被一方賽事無限擠壓的現狀下,木女士主導的第三方賽事成為了極個別連續舉辦持續盈利的個例。也許這樣的成績值得我們去了解這個賽事背后的女人。
臨危受命的職業經理人
木女士在大學畢業后進入了外資企業工作,幾年后便和人合伙創業。在成為該賽事公司的執牛耳者之前,木女士擁有多年的媒體從業經歷以及投融資經驗。豐富的職業經歷使得木女士“臨危受命”,在公司轉型的時候,毅然接過了對電競市場的二次開拓。“我是這個行業的外來者。我進來并不是我熱愛游戲,熱愛電競,而是我有一個使命。那就是公司要發展電競。從管理層的角度講,公司要發展電競,我就要帶電競、帶團隊、分析產業,明白干什么。”
職業經理人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經營權與產權分離的狀況下,經理人的主要任務就是接手企業并將其經營好,而其所接手的企業并不一定長期處于同一行業之中。雖然木女士早在2002年便接觸到電競行業,但彼時與此時仍然存在著很大的不同。能夠迅速的適應市場并找出相應的策略,這些都得益于木女士多年的職業經歷。而其主導的盈利的第三方賽事也許是其交出的一份滿意答卷。
“我可能是這個圈里年齡最大的從業者。”木女士笑著說。為了適應團隊的特點,木女士也在不斷變更著自己的某些習慣。“這幾年在電競行業的經歷讓我在心態上變得年輕了,也逐漸接受了年輕人更多元的思維。為了和團隊磨合,我得改變生活作息。我現在天天晚上不睡覺,11點半還和他們聊工作,沒辦法,年輕人的作息都是這樣。”
木女士的做法也許清晰地傳遞出職業經理人的形象。即便是為了將負責的業務經營好,木女士完全可以讓團隊跟著自己的節奏。然而,木女士卻選擇了遷就自己的團隊。“沒辦法,我熱愛我的的團隊同時我對他們有責任。”
打造企業其實就是打造人
木女士進入電競行業中的首件事便是著手打造自己的團隊。“企業只是一個空殼,一個個員工才構成了一個真實的企業。因此,你的團隊什么樣,就代表了你的企業在市場上是什么樣。”
在培養團隊時,相比于能力,木女士更看重“職業性”。“我經常對我的團隊說,你們不要做一個游戲愛好者,你們要做一個產業從業者,體育行業從業者。”在木女士的要求下,他團隊有周報、有每周例會。對于這樣一群有能力但思維新穎的年輕人,木女士不停地傳遞職業精神,利用職業規范約束他們。“我和他們說,如果你真的熱愛這個行業,你就不能給他抹黑,就像你愛你的父母一樣。”
落到實際上時,木女士會要求他的員工有正規的著裝,會教他們如何職業地對待同伴和合作伙伴,要持有開放、公平公正的職業心態。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每一次賽事結束后,木女士及其團隊都會在朋友圈中對廣告商表示感謝,“這已經成為一種儀式了。”木女士笑著說。在木女士的帶領下,她的團隊正在不斷的成長,完成了一個個“小”目標。“我每年都會給他們定一個目標,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木女士與團隊的不斷成長反映在該賽事近年來廣告主的變遷之中:哇哈哈、天貓、可口可樂、奇瑞。更大眾的品牌意味著木女士正在完成她最開始的想法:讓電競回歸主流。
不玩游戲的電競從業者
與大多數從業者不同,成功運營賽事的木女士是一個從來不玩游戲的人。“我連連連看都不玩。場上誰輸誰贏我也看不出來。”然而,豐富的職業經歷使得木女士察覺到市場的變化。“我是一個不打游戲的從業者,但是多年的職業經歷讓我可以理解年輕人對游戲的需求,理解廠商需要我做渠道的需求。其余的方面我的團隊有足夠的能力把控。”
在核心團隊中,木女士負責公司層面的戰略方向,張先生則負責具體的賽事內容,比如項目的選擇、賽制的設計等。這種分工明確的合作方式使得每一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也正是因為擁有這種開放性的心態,使得不玩游戲的木女士反而成為了電競行業頂尖的管理人員。
雖然電競行業在近兩年發展迅速,木女士卻認為遠遠不夠。“電競產業仍然沒有產業化,很多從業者都是因為曾經或現在喜歡玩游戲所以來從事這個行業。他們過去沒有產業經驗。”從業者的不成熟是木女士認為電競行業目前面臨的較大問題。盡管這種情況在過去兩年有所好轉,但仍然需要一個過程。外界人才只是剛剛開始流入電競行業,這意味著電競行業的原生從業者們不具備產業經驗,又沒有別的行業的產業經驗流進來。因此大部分從業者都是在爬坡、在學。但行業被資本推著快速的向前走。這時有一些從業者就會迷失,而有一些從業者選擇在某一個方向沉淀。
做一個被沉淀下來的從業者
“最后剩下的一定是沉淀下來的人,踏踏實實做事的人。”
在交談中,木女士多次提及自己的任務是踏踏實實做事。“我要給我的股東創造收益,我要讓我的員工做的更好。過去的經驗告訴我,這些事都是急不得的。必須要踏踏實實做事。”在被資本重點關注的這兩年,電競行業誕生了太多的造富神話,也使得一些從業者迷失了自己。
這種對于資本的火熱也傳染到了她領導的團隊中。以至于她手下的員工們不止一次的向她詢問為什么不選擇在這個時候融資。“我會和他們講,人家融資一定是錢不夠花了。可是我們不同。賽事的盈利保證了公司的正向現金流,加上充足的注冊資本。我們的錢夠花,不需要融資啊。”木女士認為,公司一定要善于利用資本的好處,讓資本幫助公司發展,而不是資本推著公司發展。“行業的成長是有序的,不要為了資本而融資,我不會把團隊逼死,也不會讓投資人把我逼死。做賽事做內容IP是一步步來的,不是花幾千萬做一個PR就搞定的。如何利用資本的好處帶動企業的發展,避免急功近利的資本,避免陷入被資本拉著跑的境地這些都是我過去的經驗告訴我的。”
木女士豐富的從業經歷也體現在對電競行業主體的理解上:“我不是重資產項目,做不到借著資本騰飛。我要做的就是耕耘好內容,服務好客戶、媒體、政府等。而且你的團隊是要逐步生長的,這些靠資本辦不到的。”
在貪婪時恐懼,在恐懼時貪婪。也許木女士是少數能夠保持冷靜的人。而這份冷靜也許是當前電子競技行業必需的。
黃姍和木女士是眾多女性電競從業者的一個縮影。也許這些從業者都具有各自的特質,但是通過黃姍和木女士,我們還是能看到。在這個極度陽盛陰衰的行業中,這些女性從業者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電競行業的不斷發展,女性從業者在一點一點變多已是不爭的事實。盡管這個行業充滿了誘人的前景,但作為從底層做起的學生,可能面臨的其他行業都面臨的問題。“進入到這個行業之前,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木女士認為,從底層做起意味著并不算高的收入和非常多的付出。“堅持下來了,才能享受這個市場的發展。”
對此,黃姍認為,在理性選擇職業的前提下,女性的身份確實會對職業發展造成影響。“低職位的時候,女性的身份是助力,物以稀為貴嘛。但在高職位的時候會有阻力,會受到能力上的質疑等等,但這是所有行業都會面臨的問題。其實和打游戲一樣的,用實力證明就可以了。”
不管怎么說,注入更多的血液總是好的。最后祝所有女性從業者,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