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藝文
關于這期專題,我找到了兩位前職業女選手,她們的職業生涯都可以被定義為成功,甚至得到過世界冠軍這樣的佳績,但另一方面,她們的職業生涯都因為各式各樣的客觀條件而變的很短暫。
記得前幾年,有一位某領域很著名電競解說曾經說過,“這個圈子的姑娘太少,所以就算她是坨屎,她也是香的。”雖然話語很粗魯,但道理的確如此,電競行業性別歧視幾乎是從它誕生之日就存在的,而在兩人作為選手的年代,他們得到的關注很大一部分的都是因為她們是“游戲玩的還不錯的妹子”。而除了這些關注,她們作為選手幾乎得不到任何東西。
“沒有女子比賽可以打,只能轉行。”
這是一位受訪者對當時境遇的描述。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傳統體育的女子領域同樣存在,選手沒有比賽機會自然會選擇退役,如果曾經是知名選手,那么她們退役后可能會出任女子職業教練、領隊、解說等等相關職業,像郎平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但即使是在男女都有的競技項目里,女性也很難在男性主導的領域得到尊重,馬刺助教貝基哈蒙是WNBA歷史15大巨星,她在2014年退役并受聘成為NBA馬刺隊的全職助教,她也是NBA歷史上第一位全職女助教,3年的時間過去了,雖然她的工作得到了馬刺主帥波波維奇的認可,甚至有傳聞她可能會是下位馬刺主教練,但她依舊沒能贏得NBA里很大一部分人的尊重。
明星選手尚且如此,成績一般的女選手退役之后很可能需要離開這個行業另謀職業,而在中國由于運動員受教育水平較低,這類退役選手境遇潦倒不堪的并不占少數。還有一些面容姣好的女選手則有可能奔向更有前途的工作,小陶虹就是因為當年在國家花樣游泳隊被姜文相中而出演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由此進入影視圈。
再來看看我的我的兩位受訪者,他們在結束職業生涯后不約而同的轉行電競解說,至少當時看起來做女解說是繼續在電競圈生存的唯一出路,如今兩人有了完全不同的境遇,一個“沉迷”內容創業并已經收獲了一些成功,另一個則考慮過離開電競圈繼續新的旅程。
雖然電競圈的環境已經和兩人做選手時代的大不相同,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即使是在今天,女子電競依舊毫無進展,女選手退役之后想要繼續留在電競圈是否只有轉行解說一條路,或許你會從她們的采訪中找到答案。
不做選手的小蒼依舊“玩”的很開心
采訪里,小蒼讓人覺得她是一個很矛盾的人,我問過她這樣一個問題,喜歡做解說小蒼還是創業者張翔玲,她覺得小蒼更好一些,無憂無慮,可以玩喜歡的游戲,可以把好游戲和其他玩家分享。職業選手和解說的經歷為她積攢了大量的人氣,她的工作態度和個人魅力也讓她慢慢的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而不再是因為她是個“游戲打的好的妹子”。
但正是為了和越來越多的人分享游戲的樂趣,她成為了創業者張翔玲,她識圖去嘗試更多與游戲有關的“樂事”。雖然在創業路上有很多“坑”,她還樂此不疲,最終她把自己定位成喜歡“自虐”。
職業女子電競還是夢想
2012年小蒼辭去了英雄聯盟品牌方面的工作,開始創業。她和她的小蒼工作室直到今天一直都在產出游戲視頻內容,她也成為過一些業內公司的合伙人,打造過一些圍繞電競的產品,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她在2012年成立的女子戰隊LOLadies。
作為前女子戰隊出資人以及前女選手,小蒼在女子電競的領域很有發言權。她并不否認女性在競技領域與男性的差距,但她認為環境才是制約女子電競發展的主要因素,“戰隊的本質不能脫離競技和賽事,但現在女子戰隊的形式都是競技+娛樂,我個人希望能出現一些好的賽事讓戰隊體系變得健康。”
如果環境能夠好起來,能夠出現有影響力的賽事,小蒼還是愿意再次嘗試女子戰隊。
兩年后可以坦然接受失敗
而作為著名解說,小蒼入行的時間同樣很早,她在2005年還是選手時就已經開始參加解說工作,雖然小蒼說自己開始創業的主因是她覺得2012年時《英雄聯盟》的市場已經足夠龐大,但其實她能夠先從內容創業入手也和她解說多年積攢的人氣不無關系。但是有人氣和市場并不代表創業就會一番風順。
關于創業經歷,小蒼主動談到了自己在2014年做過的一個項目——賽事狗,這個提供LOL賽事報道分析的軟件在2014年下半年上線,但在短短幾個月之后該APP便停止了更新。彼時小蒼并不愿就此事發表看法。
“當時我開始創業才一年,賽事狗是我認為很有潛力的項目,因此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但在經歷第一個月的快速增長之后,整個APP迅速陷入發展瓶頸期,無論如何也無法得到明顯提升,這件事對于當時的小蒼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2014年《英雄聯盟》是電競行業的“當紅炸子雞”,用戶體量增長迅猛,但LPL以及S系列賽事的熱度卻遠不及今天,需求不足成為了當時賽事狗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兩年的時間,按照小蒼的話來說就是更多的“坑”讓她對創業有了新的感悟。
偏執狂才能生存 不分男女
“我認為創業者的初心不應該是掙多少錢,或者讓公司上市,而應該去努力做好自己喜歡的事。”
在小蒼眼里,包括自己的失敗都只是機遇沒有到來。如果能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業,并一直保持努力,當真正的機遇來到之后,成功會顯得水到渠成。她自己就覺得如果賽事狗放在今年的話可能會好得多。
從2004年第一次加入女子戰隊,到今年小蒼已經在電競圈摸爬滾打超過十年,但在交談中你還能感覺到她對游戲最單純的喜愛,只要有關游戲的東西,她總是熱情滿滿。這是她和另一位受訪者的不同之處。
現在小蒼將自己的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制作節目、直播和公司管理之中,她甚至透露自己幾乎沒有假期,除了春節抽空去旅游潛水就沒有休息過。別人評價她是工作狂她也完全不否認。
“工作給我帶來的提升感、成就感是其他事無法比擬的,即使將來生活重心轉移,甚至結婚生子,我也很難將事業放下。”
世界冠軍、職業解說之后,馬雪的下一站可能不是電競?
2014年11月14日,馬雪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奪得IeSF第六屆電競世錦賽《星際爭霸2》的女子組冠軍,成為中國第一位《星際爭霸2》女子世界冠軍。當時的主流媒體爭相對她的經歷進行了報道,甚至有一些媒體在采訪中將她塑造成“新晉電競女王”,但在高光之下她卻選擇結束選手生涯,并在不久之后加盟NEOTV成為一位全職解說。
距離這一切發生已經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兩年后面對采訪,馬雪卻說她似乎失去了對于游戲的熱情,而且她的下一站可能并不是電競,下面就是關于她的故事。
做選手是挑戰,但絕不是一時沖動
“我是在2012年開始接觸《星際爭霸2》的,當時班上男生比較喜歡這款游戲,會傳閱一些書籍和雜志,我主要是受到他們的影響,真正上手之后發現這款游戲確實很有魅力,自己很喜歡。”
但喜歡和成為選手又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現在行業內很多年輕的姑娘憑著對游戲的一腔熱情就投身電競圈,但真正融入這個圈子卻發現面臨的問題很多,而自己已經沒有多少退路。
馬雪說她在做選手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即使這條路走不通還可以去干自己的其他事業,當時馬雪和朋友在老家開了家咖啡館。由于自己比較有主見,因此家人在成為職業選手這件事上也沒有過多的干涉。
接下來的劇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因為IG教練Edision的推薦,馬雪得以以國家隊隊員的身份參加IeSF,并獲得了世界冠軍的頭銜以及2500美元的獎金,這也是她第一次拿比賽獎金。但同樣是世界冠軍,那年的Newbee卻在TI4上斬獲了500萬美金。
奪冠后的兩個月,她放棄了選手這個挑戰,轉而成為了NEOTV暴雪游戲的全職解說。
解說消磨了我的熱情
“沒有女子比賽可以打,只能當解說。”
事實上《星際爭霸2》游戲的遇冷讓星際選手在國內一直舉步維艱,而2015年初正值暴雪另外一款新游戲《風暴英雄》在國內開啟測試的初期,很多星際選手都轉向了《風暴英雄》領域。其實入職前馬雪就曾在《風暴英雄》雷鋒杯上擔任過一段時間的解說。而當上解說以后,馬小閑這個ID逐漸被越來越多玩家所熟知。
全職解說不像兼職解說一樣自由,工作壓力很大,有時甚至要連著解說多場比賽,如果有國外的比賽可能還要半夜上工。兩年的時間里,馬雪以解說或者主持的身份參加了很多職業比賽,這是她以選手身份無法做到的事,但她自己卻覺得對于游戲的熱情正在消退。
“現在許多比賽的邀請我都推掉了,一方面因為近期身體狀態不太好,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把游戲當工作以后,我覺得自己熱情快被磨掉了。”
即使能夠一直保有熱情,解說這個工作也很難成為終身的事業。對于未來,馬雪并不覺得電競是自己的唯一選擇。
“我比較任性,喜歡挑戰自己,高中的時候我就試過成立搖滾樂隊,眼下我則在嘗試餐飲業。”
現在的女子電競可能并不是電競
當我們聊到在這個行業里生存的最大難點時,馬雪給出的答案就是這個行業歧視女性。但她認為的最大原因是很多女性本身就不自重。
“打開百度,搜索女子電子競技戰隊,你會找到很多我之所以這么說的理由。”
我確實這樣做了,至少我在翻了幾頁后,沒有找到任何關于女子戰隊成績的報道,有的只有花邊新聞。
電競圈物化女性的現象十分嚴重,但物化女性并不只存在于電競,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是如此,大家評價女性單純以物質甚至是肉欲的標準來評判高低而不是從精神上的指標來評價。而在電競行業,由于沒有女子比賽,沒有最強有力的“成績”做背書,無論你扮演什么角色,幾乎都難以幸免。
馬雪如是說道“首先你要自己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
沒有官方比賽就不會有女子電競
兩位受訪者都表達了類似“女子電競脫離本質”的觀點,但這個現象的根源在哪?
我認為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大型的賽事將男女比賽分開,而目前出現的女子賽事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
小蒼和馬雪在選手階段都有至少不遜于普通玩家的游戲實力,但將她們放在充斥著大量男選手的賽場上,她們的實力可能只有三線水平甚至更低,所以她們的職業之路最終都無法走下去。但兩人也都表示了她們想要對抗,想要展現自己在競技上的實力的觀點,而她們欠缺的可能只是一個平臺,一個公平的賽場,一個沒有男選手的賽場,而這個賽場或許只有官方給得了。
但首先,這個觀點并不適用于所有游戲,假設在全球職業化如日中天的CS:GO設立官方女子賽事,我并不認為這個賽事會成功,因為它對于女性幾乎毫無吸引力。
不過當下出現的輕度競技游戲例如守望先鋒,英雄聯盟,以及更輕度的移動電競手游,女性在玩家中的占比已經較過去的游戲提高了很多,更大女性用戶基數決定了女子電競賽事可能會有市場,更重要的是女子電競官方賽事的出現很可能幫助這些游戲廠商進一步開拓還處于“荒蕪”狀態的女性市場。
當女選手真正成為常態,成為一個真正的職業時,深處電競行業的女性們才能得到更大以及相對公平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