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素芳+黃超
摘 要:檢測是提供數據,檢驗是提供數據和結論,檢查是人的主觀判定,授權簽字人是簽發檢驗檢測報告的人員,須經資質認定部門考核合格,檢驗檢測報告就是產品在進入市場前的質量檢查,是對產品合格數的統計。
關鍵詞:報告組成 抽查
一、檢驗檢測報告
檢測是提供數據,檢驗是提供數據和結論,檢查是人的主觀判定,授權簽字人是簽發檢驗檢測報告的人員,須經資質認定部門考核合格,原始記錄是通過文字或表格形式,對檢驗檢測活動和業務活動所做的最初的數字或文字的記載,是未經過加工整理的第一手資料。
二、檢驗檢測報告組成
檢驗檢測報告由三個部分組成:委托單或抽樣單或合同,原始記錄,檢驗檢測報告三部分組成。
檢驗檢測報告主要應包括12項基本情況:
(1) 認證標志(如果有);(2)標題;(3)實驗室的名稱和地址;(4)檢測報告的唯一性標識;(5)客戶信息(受檢單位或委托單位)的名稱和地址、聯系方式;(6)產品相關信息:產品名稱、商標、規格型號、樣品等級、生產單位等;(7)樣品的狀態描述和標識、樣品數量、抽樣基數、批(貨)號;(8)日期:包括樣品生產日期、接收日期和檢測的日期、報告簽發日期;(9)所用標準和方法的識別:相關法規、所用標準(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聯盟標準、企業標準)名稱、代號;(10)檢驗檢測的結果、結論;(11)檢驗(檢測)人員、審核人員、批準人簽字
三、檢驗檢測報告抽查方法
1.合法性規范性檢驗檢測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否符合評審準則規定。抽樣樣品數量、抽樣操作規范是否按照檢驗標準或方案實施抽樣、檢驗,檢驗依據標準是否引用正確,年代號或編號信息是否完整無誤,不使用過期標準。
2.人員是否符合法定上崗要求,人員包括檢驗檢測人員和校核人員、授權簽字人,授權簽字人需要資質認定部門批準,在批準的檢驗能力范圍內簽發報告,檢驗檢測人員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或10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并應符合法定上崗要求,取得相應檢驗的資格證書,如珠寶的檢驗,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交通工程質量檢測,職業衛生技術檢測等領域的檢測人員應按法律法規規定持相關部門頒發的檢驗人員證,無法律法規規定的領域,可由實驗室自行發證,如產品質量檢驗。
3.設備是否符合計量檢定校準要求,設備的檢定、校準是否符合計量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同時,關注設備是否存在(尤其一些小型,輔助設備)有損壞,測量值是否在規定的范圍內。
4.項目是否超期超范圍出具報告,檢驗檢測報告上所體現的檢驗檢測場所(移動或臨時性場所除外)、檢驗檢測項目、檢驗檢測參數是否在資質認證批準的能力覆蓋范圍內,是否是客戶要求所檢的項目。如,企業標準,食品的一些限值標準GB2760,GB2761,GB2762等。
5.記錄是否信息齊全,內容真實。記錄包括與檢驗檢測過程有關的原始記錄、設備使用記錄和環境條件監控記錄,原始記錄應實時記錄,能夠再現檢驗檢測活動全過程,包括數據表格、圖譜等;涉及出具數據的設備應有使用記錄,設備使用記錄上應標明所對應的樣品或報告編號;記錄應真實、及時,環境監測記錄的溫度和濕度在多個時間的數據,注重檢查相關記錄信息前后的邏輯性。
6.檢驗檢測周期查是否滿足檢測標準的時間要求,一些檢測項目涉及對樣品的前處理、培養等環節不能在短期時間內完成。應重點關注一些時間跨度較大的項目,其檢測周期是否符合滿足檢測標準的時間要求。如食品的微生物培養時間,水泥的培養時間,燒結普通磚的泛霜等。
7.數據查是否前后數據結論的一致性,同一數據在原始記錄、檢驗檢測報告上是否一致,檢驗檢測結論的判定是否符合標準規定。
8.在檢驗檢測能力范圍之外的,不得標注資質認定標志(應在檢驗檢測報告的申明中明示其相關檢驗檢測能力未通過資質認定,不作為公證數據使用)。
9.簽字檢驗檢測人員簽字、校核人員簽字、授權簽字人簽字。
10.日期授權簽字人簽發日期
四、檢驗檢測報告常發現的12個主要問題
1.超出資質認定范圍出具公證數據。
2.未按照檢驗標準要求實施檢驗或單位錯誤。如: GB/T13545-2014《燒結空心磚和空心砌塊》中泛霜試驗時間要求7天后取出試樣,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放置4天,然后在105℃±5℃鼓風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量,開始記錄泛霜程度,與出具的檢驗報告時間相矛盾;壓強單位兆帕MPa寫成Mpa,質量千克kg單位寫成Kg,黃曲霉毒素B1(μg/kg)單位寫成B1(ug/kg)等。
3.未依法在檢驗報告上加蓋單位檢驗專用公章。
4.原始記錄的信息不完整,不能再現檢驗檢測全過程的情況,包括原始數據、結果計算過程等。
5.原始記錄真實性不強,如水泥環境監測記錄的溫度和濕度在多個時間都是相同的數據。
6.檢測依據標準引用錯誤。如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 50003-2011,寫成GB 5003-2011。燒結空心磚和空心砌塊GB/T13545-2014,寫成GB13545-2014。
7.抽樣樣品數量不足。
8.委托合同內容不全,缺少異議處理、樣品保存期、雙方權利和義務,以及委托方對樣品及其相關信息的真實性負責的承諾。
9.檢驗報告信息記錄不規范。如,樣品描述中只描述了封樣狀態,未描述樣品狀態。
10.原始記錄填寫不規范。如,修改數據未采取劃改法。
11.抽樣操作不規范。未按照抽樣標準或方案實施抽樣。
12.檢驗報告類型錯誤。出具了測試報告,監督報告出具成了委托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