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奇
摘 要:本文分別針對課堂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多媒體、課堂教學板書的三個設計,從理清授課思路、授課內容和授課重難點出發,提出了幾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教學效率和知識點的關聯度。關鍵詞: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 多媒體 板書
引言
如今大多數院校都把教育質量當作生命線,而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學效果的體現,對教學質量起決定性作用。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主要方面[1]。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完成教與學的主要途徑,必須注重教學的每個環節組織以及多個要素的優化設計。
一、理清授課思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做好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要上好一堂課,必須做好課堂教學設計,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2]。整個教學過程要做到優化課堂引入、優化教學方法手段、優化課堂小結。
(一)優化課堂引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課堂引入環節是一堂課的開始,因此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本節課知識與技能的強烈求知欲。對于不同類型的課程、同一課程的不同教學內容,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引入方法。比如對于基礎類課程,可以利用與專業應用相結合的實例為引入,案例化教學內容;又如對于專業類課程,可以創設職業崗位任職的情境,情境化教學內容。
(二)優化教學方法手段,增強主體內容的講授效果。主體內容的講解是一堂課的落腳點,因此需要增強其講授效果,促進學生對本節課主體知識的學習掌握。針對不同課程的教學、不同類型的知識點,需要區別運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比如對于難點知識,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法,形象具體化工作原理;又如對于專業設備的教學,可利用實物教學法,突出設備的外部結構特性,并現場演示其工作過程。
(三)優化課堂小結,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課堂小結環節是一堂課的結束,因此需要與課堂引入首尾呼應,并促進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歸納總結。對于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授課類型,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小結方法。比如對于理論類課程,可以對照課堂教學板書,突出重點和難點知識,完成梳理羅列;又如對于操作實踐類課程,應注重對學生操作的講評,注重好的方面的表揚和不足的查找。
二、理清授課內容,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做好課堂教學多媒體設計
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現教學內容的多媒體課堂教學,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3]。教學多媒體要做到優化多媒體配色、優化多媒體動畫、優化多媒體布局。
(一)優化多媒體配色,提高清晰度和舒適度。多媒體的配色,很大程度影響著聽課者觀看授課內容的清晰度和舒適度。比如利用藍色系的背景,采用黃色系的文字再加上黑色的描邊,其顯示效果就會很清晰;又如若采用較深顏色的背景色,再加上多種顏色的字體或圖片,那么觀看的舒適度就會很差,從而影響學習者的注意力和興趣,相反采用淡雅一點的背景色,再加上對比度較高的幾種文字和圖片,就會顯得很清新利索。
(二)優化多媒體動畫,增強其原理分析的功能。多媒體動畫的播放,很大程度影響著對工作原理分析的展示效果。對如課件本身的動畫,要選擇是點擊播放還是自動播放,還要控制好播放的速度和重復次數,以密切配合教師講解為宜,還要注意播放的次序,以適應工作過程的逐步分析;針對Flash動畫、3D動畫、視頻動畫,需要細化組成結構、細化工作步驟、慢化復雜控制過程,從而達到增強原理分析的目的。
(三)優化多媒體布局,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多媒體的布局,很大程度影響著對重點知識的展現效果。比如可采用組織結構圖、循環圖、射線圖、棱錐圖、維恩圖、流程圖等多種布局方式,來清晰的展示具有一定關聯的多個知識點;又如對于頁面中的多個圖片,需要注意圖片間 的對齊、亮度對比、對稱等效果設置;還比如針對圖文混排的情形,需要注意字體的設置、圖片的版式等問題。
三、理清授課重難點,提高知識點的關聯度,做好課堂教學板書設計
傳統的板書雖然沒有多媒體課件獨特的優越性,但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4]。教學板書要做到優化板書的“寫”、“畫”、“演”功能。
(一)優化板書的“寫”,提高知識點的整體性。關于板書“寫”的部分,重點是完成主要知識點的文字性說明和展示,包括課題的名稱、各項分內容、方法步驟、重難點標記等。一是要注重板書的整體布局,比如課題名稱居中,各項分內容均勻排列、保持對齊,副板書側面保持間隔并對齊;二是要突出重難點,將重點知識詳細清楚的寫在板書上,提示學生做好筆記;三是要保持字跡清晰流暢,增強板書的可讀性和觀賞性。
(二)優化板書的“畫”,增強知識點的形象性。關于板書“畫”的部分,主要是為了形象化教學內容,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服務組成結構、工作過程、操作流程等相關知識點。一是要畫出組成的示意效果,板書的畫可能不如多媒體展示的細致逼真,但主要作用是通過示意結構的方式,輔助教學分析;二是要畫出原理的基本過程,通過流程圖、步驟推導、連接關系、層次結構等多種形式更好的演示工作原理;三是要畫出知識點的關聯度,通過連線、框圖、大括號、箭頭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完成縱向橫向的聯系比較。
(三)優化板書的“演”,注重知識點的動態性。關于板書“演”的部分,關鍵是實現板書內容的動態變化,完成與講授內容的同步。一是由于黑板書寫范圍較小,同時需要展示所有內容保持其整體性,所以要注重主體內容分項知識點的列舉和動態更新;二是要注重體現副板書作用,利用副板書列舉關鍵詞、書寫需要對照學習的知識點等,輔助好主體內容的教學;三是要重視對照板書,體現板書“演”的功能,引導學員做好知識點的前后對照、歸納總結,并做好課堂小結。
參考文獻:
[1]李卓.關于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的若干思考[J].高教學刊,2015(15):75-76.
[2]葛春,宋仔標,裴宇.改進教學模式,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學效益[J].卷宗,2014(5):149-150.
[3]麻友良.提高多媒體課堂教學質量的探索與研究[J].大學教育,2013(2):119-120.
[4]周進,周以俊.怎樣講好一堂課[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