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麗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胰島素泵治療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 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該院對通過胰島素泵治療的69例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全面系統護理。結果 在使用胰島素泵治療后療效顯著,血糖控制良好,胰島素用量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明顯減少,在治療期間69例患者未發生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及甲亢危象。結論 全方位的優質護理對提高胰島素泵治療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具有顯著作用。
[關鍵詞] 胰島素泵;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優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a)-0185-02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是血循環中甲狀腺激素過多引起的以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綜合癥[1]。2型糖尿病是一組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及胰島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全身性代謝疾病[2]。甲亢會引發潛在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亢或發生甲亢危象,并進一步惡化病情。由于甲亢會發生抵抗胰島素產生的作用,促進糖原異生的發生,造成患者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已成為糖尿病的主要標識,同時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的主要誘因[3]。甲亢患者如果并發糖尿病,會進一步加劇病癥[4]。眾多臨床研究證實,胰島素泵模擬人體生理胰島功能分泌胰島素的工作模式是2型糖尿病強化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患者使用胰島素泵。該文對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該院內分泌科住院的69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采用胰島素泵聯合口服甲亢藥物治療。其中男21例,女48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43±7.5)歲。患者常有厭食、消瘦、心悸、乏力等臨床表現。
1.2 治療
根據患者病癥,采用丹納胰島素泵(CSII)持續皮下輸注諾和銳胰島素,按0.4 μg/kg設置基礎量,每日胰島素總用量由專職醫生計算,其中50%設置為基礎量,另外50%為三餐前追加量,同時配合α糖苷酶抑制劑聯合抗甲亢藥物應用。在有效控制患者甲亢后,對胰島素和降糖藥用量可適量減少,并且繼續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或甲硫咪唑。
2 護理
根據回顧性分析,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式對該組69例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
2.1 心理護理
甲亢是一種病程長、易復發的高代謝綜合癥,患者精神神經興奮高、易激動、焦慮和煩躁。糖尿病又是一種慢性的終身性疾病,兩種疾病合并發作帶來的長期治療、反復住院、經濟負擔加重等諸多因素都會導致患者的負面心態,因此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為整體治療效果帶來的正向作用在臨床護理中應該重視對待。護理過程中,醫者應積極主動地關懷患者,為患者解決實際困難并取得其信任和配合,認真介紹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引導患者建立信心面對疾病,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2.2 置泵前的教育與護理
在置泵之前預先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病因、置泵治療過程、簡易原理和日常護理知識。在安置胰島素泵之前需使用血糖儀測量三餐前后與睡前的血糖情況,根據測試結果制定對應的胰島素基礎量和追加量。為避免胰島素剛取出冰箱時溫度逐升導致產生氣泡,進而干擾儲液、輸注等裝置的正常排氣,需提前30 min將胰島素取出放置于室溫下。
2.3 置泵時的護理
置泵前應先檢查患者置管部位皮膚情況并認真核對醫囑資料,同時核查胰島素及相關配套設備的完整性與有效期等。參考在置泵前收集登記的患者胰島素用量與血糖測試數值設置基礎量與餐前追加劑量。使用無菌操作技術,對植入部位用75%的酒精進行消毒,排出管路內的氣體,左手捏起植入部位旁的皮膚,右手將針刺入皮下,然后用防水膠布固定好植入針。泵中加入適量胰島素,由胰島素泵模擬正常人的生理胰島素分泌模式持續為患者輸入胰島素。之后將胰島素泵安置于保護套內并協助患者帶好,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注意事項,如:下床活動、翻身時避免牽拉、打折、受壓,保護好植入針,避免管道阻塞或針頭脫落。
2.4 置泵后的護理
置泵后要嚴密監測血糖變化,每日遵醫囑用血糖儀監測7~8個時點的血糖譜,即三餐前血糖、吃飯第1口計時的三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必要時加測凌晨3:00血糖。交接班時認真檢查機器運行情況、泵內藥液余量及泵內電池電量。查看患者的植入部位是否正常,若出現異常,應及時更換管路、粘貼材料及植入部位。一般3 d左右給患者更換胰島素泵植入針與管路,取另一部位注射,并選擇另一側或距上次植入部位2~3 cm以上位置,以免出現注射局部發生皮下硬結,影響胰島素的吸收。
2.5 用藥護理
在甲亢方面的用藥需注意觀察對患者粒細胞和肝功能的情況波動,若患者出現肌肉酸痛、粒細胞降低或者肝、腎等臟器功能損傷等情況應及時向醫生匯報。在甲亢病情尚未得到控制前,盡量不為患者使用雙胍類藥品。在臨床護理中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藥時間比普通甲亢患者更長,需按醫囑控制藥量及用藥時間。在治療2型糖尿病上,應指導患者在就餐時服用2型糖尿病降糖藥物α糖苷酶抑制劑口服藥。對于糖尿病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選擇使用胰島素降糖。在甲亢癥狀得到控制后,應適當減少用量,防止低血糖情況的出現。
2.6 飲食指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甲亢和糖尿病這兩種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5]。甲亢合并糖尿病都是高代謝、高消耗性疾病,但糖尿病飲食控制是其治療的基礎,所以避免患者暴飲暴食造成的血糖難以控制,指導患者每日定時定量的主副食搭配以達到平衡飲食,同時保證保證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低鹽、低碘“三高兩低”飲食,盡量避免攝入膽固醇過高的食品和動物脂肪,適當增加奶類、蛋類、魚肉類等優質蛋白,避免體內負氧平衡,多食新鮮蔬菜,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可以在兩餐之間適當吃些水果以補充微量元素。甲亢未痊愈前避免食用含碘豐富的食物,忌食海帶、紫菜等海產品,應使用無碘食鹽。
2.7 運動療法
運動治療是糖尿病“五駕馬車”之一,通過運動治療可以有效減輕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對于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如無運動禁忌應積極采取有氧運動,運動時間以餐后45~60 min為宜,運動心率120次/min為宜,運動項目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酌情選擇步行、慢跑、太極拳等活動[6]。對于甲狀腺功能極度亢進患者,應盡量保持臥床休息,以防止甲亢危象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發生。
2.8 出院指導
出院前首先應該讓患者充分地了解飲食治療的重要性,保證患者出院后仍能堅持正確的飲食治療,并且保證充足的休息,避免出現病情反復。其次,應指導患者持續用藥,遵醫囑口服用藥必須堅持。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如甲亢復用丙硫氧密啶藥物可引起外周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肝功損害,因此要定期門診隨訪復查,如出現輕微藥物疹,可用抗組胺藥物控制,一般不比停藥。若出現嚴重皮疹,呈團塊狀則應立即停藥,以免引起剝脫性皮炎。糖尿病根據血糖值情況繼續胰島素應用或口服降糖藥,配合定期監測血糖,如出現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表現時,應該立即自我監測血糖,根據血糖值酌情食用糖果,嚴重時靜推高滲葡萄糖。出院前認真填寫出院報導卡,并告知出院隨訪電話,出院1周及3個月后按時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并囑咐患者定期門診隨訪、復查等。若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盡快來院檢查并調整治療方案。
3 結果
該組69例患者經過胰島素泵強化降糖治療聯合甲亢藥物口服應用后,通過追蹤隨訪2年,其中58例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甲亢治愈出院,治愈率達84%,11例甲狀腺功能好轉。全部患者空腹血糖維持在(5.6±1.3)mmol/L,餐后2 h的血糖測量數值均控制在(7.8±2.1)mmol/L,在治療過程中未有患者出現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及甲亢危象。
4 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高糖、高脂飲食及快節奏的工作生活習慣,加上遺傳(甲亢的家族聚集性十分明顯,具有相同的遺傳免疫學基礎[7])及環境因素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引發甲狀腺分泌激素增多,甲狀腺激素通過激發腎上腺受體中的兒茶酚胺的敏感性導致抑制胰島素釋放,從而造成患者并發糖尿病癥狀,對機體危害性極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甲亢和2型糖尿病兩種疾病對應的護理方法存在部分沖突,加上治療時間較長且容易誘發多種并發癥狀,病情較難控制,在治療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癥狀上,選用胰島素泵連續皮下輸注胰島素治療,是模擬正常人體生理胰島素分泌功能,進而達到有效降低血糖、縮短病程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應該優先做好患者的心理輔導教育,引導病人對疾病的認知與獲得在日常護理上的配合程度,再輔以從患者的日常飲食、用藥以及運動等方面著手開展優質的綜合護理以提高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7):553.
[2] 唐志奇.廖志山.胰島素泵精細調控血糖短期強化治療逆轉初發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5):759-761.
[3] 劉智勇.應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評估2型糖尿病的無癥狀低血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22):21-22.
[4] 方細蘭.農村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護理與康復,2009(8):48.
[5] 謝永紅.甲亢合并糖尿病的飲食護理[J].現代護理,2011,1(8):95.
[6] 戴云芳,周雪娟,劉云.治療甲亢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22):1335-1336.
[7] 徐英潔.甲亢合并糖尿病的飲食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58-159.
(收稿日期:2016-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