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
摘 要:學生管理工作對于高校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當前的高校管理中,存在制度管理與情感管理分配不均的問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忽略了學生在管理中的主體作用,這嚴重違背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因此對高校的情感管理進行探討具有現實意義。本文主要是針對情感管理在高校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展開討論,內容分為情感管理概述、在高校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管理的原則和在高校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管理的措施三部分,希望能給高校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情感管理;高校教學過程;重要性
高校教育的目的不應局限于傳授專業知識,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提供更多優秀的人才。隨著社會經濟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斷革新,本文探討的情感管理通過結合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和集體教育,以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高尚的品格,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一、情感管理概述
情感管理是指通過情感交流進行管理,運用情感理論激發出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用飽滿的熱情完成任務。從本質上來說,一方面情感管理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延伸,具體是指管理者以情感作為溝通的橋梁,增強與被管理者之間的聯系,對被管理者的思想和情感產生積極影響,并盡力滿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目標的順利實現。另一方面,情感管理以心理學理論作為基礎,因此比傳統的教學管理方法更具可行性。將情感管理運用于高校教學中,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增強溝通和交流,教師也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他們的負面情緒。此外,教師通過發揮人格魅力,讓整個班集體凝聚在一起,從而實現人性化管理。
二、在高校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管理的原則
1.彈性原則。彈性原則就是要求教師將堅持原則和情感管理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在進行情感管理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感情往往是模糊的,情感的給予和獲得也無法準確衡量,完全取決于師生對彼此的內心認可度。教師也不能對此耿耿于懷,因為學生個性獨特,對于外部刺激會產生不一樣的反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能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要把握好學生之間的差異,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2.審美原則。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應用情感教育要遵循審美原則,并按照美的規律進行情感管理,在實踐活動中體現出美的意義。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思維和情感體驗是緊密聯系的,個人情感是不可能單獨存在的。美感是一種高級情感,是在人們的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形成積極穩定的情感狀態,憑借自身的德行征服學生,還要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為學生做好表率,向學生傳輸正確的是非觀。此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全身心投入,以充沛的情感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獲得卓越的情感體驗。
3.適度性原則。適度性原則就是要求教師用情感教育學生時,要把握好度,做到恰如其分,否則就會適得其反,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一方面,教師表達的情感要恰當,語言運用要得體規范,讓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針對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應與學生加強交流,多加鼓勵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平等對待他們,不能存在歧視的想法。與學生單獨溝通時,語氣要溫和平緩,讓學生放松緊張的心情,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展開交談,讓他們的談吐更加自如,這樣他們也會更容易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教師也能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所在。另一方面,教師要掌握好交流的節奏,交談過多就會導致心理上的飽和,也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遇到小麻煩就想向教師求助,無法培養其獨立的能力,也不利于保持正常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要對不同身份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態度,對于膽小內向的學生教師要主動接近,對于膽大的學生教師要適當指出他們的錯誤行為,對于學生干部教師可以提出嚴格一點的要求,讓他們發揮出干部的帶頭作用。
三、在高校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管理的措施
1.展開集體教育。情感管理不僅僅是針對學生的個性發展而開展的,還會重視學生在集體中的感受,高校將增強學生的集體幸福感作為教學目標的一部分,希望可以增強班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教師的情感管理不僅是針對學生個人,而是面向整個班集體,打造出一個團結互助、凝聚力強的集體。高校經常會出現幾個班級一起上課的情形,這就是所謂的大班教學模式,因為大班集體人數較多,所以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比較少,很多學生還互不認識。所以教師應利用大班教學進行情感管理,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增進交流,例如文體活動、社團活動和競賽活動等等,給學生創造展現自我的機會。通過班級活動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讓他們在群體活動中實現自身的價值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此外,教師應注重班風建設,引導學生重視集體利益,養成良好的集體道德,營造友愛和諧的集體氛圍。而營造集體氛圍需要制定一個共同的目標,這個目標是學生們努力的方向和動力,比如在剛開學的時候,教師應帶領學生針對生活、學習和紀律等方面制定不同的目標,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規范的制定,激發出他們的集體認同感,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才可以發動全體學生為集體建設而共同努力。
2.重視個別教育。教師必須清楚每個學生都渴望被關注,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因此高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展開有針對性的情感管理。重視個別教育就是情感管理的一種方式,也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途徑,在與個別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掌握學生最真實的信息,從而能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作為高校的教師,應通過情感管理讓學生獲得感性認知,使其培養出健全的人格。在進行個別教育時,可以讓師生彼此之間更加了解,也可以激發出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也可以更順利地塑造學生的品格。除了教師的情感管理幫助以外,學生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并在實踐中不斷讓情感得到升華,形成穩定而健康的心態。
四、結語
將情感管理運用于高校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提升他們的品德修養。教師通過實施情感管理,可以增進師生的情感距離,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也可以讓學生更喜歡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改善學校的學習風氣,提升高校教學效果,成功實現高校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 吳迪.高校教育管理中運用情感管理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4,26(24):31-32.
[2] 李穎,刁 瑜.淺析情感管理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63(01):42-43.
[3] 馮福斌.“情感管理”與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創新[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17(03):21-22.
[4] 李小紅,徐玉雙.情感管理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3,37(14):169-170.
[5] 史建梅.淺談學生工作中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J].學理論,2014,19(05):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