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具備生態效益價值和經濟效益價值的雙重屬性,而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價值對于現代工業社會具有更加獨特的作用,但隨著蘑菇養殖等以木材為主要原料的產業的興起,濫伐林木犯罪案件呈高發態勢。只有加強宣傳、合理調配砍伐配額,加大對濫伐林木的處罰力度,才能實現保護與生產并重,最終實現森林資源生態效益價值和經濟效益價值的完美契合。
關鍵詞:濫伐林木;現狀;對策;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 F326.25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7.044
自古以來,我國對森林資源的保護都十分重視。在現代工業發達的社會背景之下,對森林的保護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森林的生態效益價值遠遠超過森林作為木材等產品的價值,中國林業科學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表明,森林生態效益是經濟效益的七倍”。國家制訂了《森林法》及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對森林進行保護,并對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進行打擊,尤其是在刑法中規定了“盜伐林木”“濫伐林木”“非法收購盜伐、濫伐的林木罪”等罪名,對嚴重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進行打擊。司法實踐中,盜伐林木犯罪并不常見,但是濫伐林木犯罪卻呈增長態勢,這與近年蘑菇培育產業迅速發展,鋸末需求上升,人們對森林資源保護意識不夠有重要關系。
1近三年辦理的濫伐林木案件的特點
1.1濫伐林木犯罪案件呈明顯上升趨勢
2014年以來某檢察院共受理濫伐林木案件14件15人。其中,2014年為2件2人,2015年為6件6人,2016年截至9月份為6件7人。通過統計分析發現,濫伐林木案件呈斷崖式躍升態勢,2015年比2014年增長300%,至2016年9月份案件數量就已經與2015年持平。
1.2濫伐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
2014年~2015年,僅有一件案件濫伐蓄積超過50立方米,但截至2016年9月份就有3件案件濫伐蓄積超過50立方米,且蓄積分別為116立方米、260立方米、509立方米,數量大幅上升,給森林資源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有很多被濫伐的樹木屬于國家公益林。
1.3濫伐林木目的單一,但去向不明
犯罪嫌疑人實施砍伐的目的大多數是為了牟利,即加工鋸末,提供給食用菌養殖大棚用作加工菌種之用,但是具體賣給了哪些人,是何人實施的運輸,大多語焉不詳,因而難以對收購、非法運輸者實施有效的處罰。
2濫伐林木案件高發的原因
2.1森林保護意識薄弱
在一些森林覆蓋率高的地區或者林區,由于森林保護的歷史傳統較好,現實宣傳又較為到位,人們通常自覺的對森林實施保護,并按照相應的森林保護法規行事。而在一些森林覆蓋率較低的地區,人們未形成自覺的遵循森林保護法規行事的意識,在砍伐林木問題上,往往隨意行之,任意買賣山場,買到手后,不辦理砍伐許可證即進行砍伐。
2.2經濟利益驅使
隨著近幾年食用菌養殖的興起,對鋸末的需求大幅上升。通過分析發現,被砍伐的樹種主要是柞木,因為柞木加工的鋸末是制作菌棒的主要原料之一。在這種情況刺激之下,一部人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不辦理砍伐許可證砍伐自家山場上的林木,仍然滿足不了需求的情況下又去購買他人的山場進行砍伐。更有一部分人專業從事購買山場、砍伐林木,加工鋸末,然后進行售賣進而牟利的活動。
2.3砍伐許可證辦理程序繁瑣,耗時過長
個人辦理砍伐許可證,需攜帶林權證或者村委會證明,到所在鄉(鎮)林業站提出申請,填錄表格,然后報縣林業局審批,并由縣林業局派人員再進行現場勘察,制作勘察表,林業部門在研究決定是否批準砍伐。這一套程序下來,至少需要四個環節,花費20個工作日,很多人為省事,不辦理砍伐許可證,自行砍伐。
威懾力不足。對于此類案件,一般是在發生案件后,相關部門才到現場進行查處,此時一般已經造成數量較大的森林面積被砍伐。而對濫伐林木類案件的處罰上,如果未達刑事案件立案標準,雖然按規定是補種樹木,但一般均被折抵為罰款。而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案件,如果是濫伐數量較大情節的,大多被處以緩刑。即便是達到濫伐數量巨大情節的,因為量刑幅度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部分被告人依然是被判處了緩刑,即便是被判處實刑的,也大多是被判處了三至五年的有期徒刑。
3懲治和預防濫伐林木犯罪的對策
3.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森林資源保護意識
國家在森林資源保護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制訂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如何將書面的規章制度內化于心,形成全社會自覺的森林資源保護意識,是需要林業主管部門、司法部門等共同做好的工作。
3.2合理調配林木砍伐配額,跨地域統籌林木的經營管理
因為鋸末是生產經營蘑菇的必備原料,在集中連片的蘑菇經營地區,經營者為了獲得原料、維持生產,在合理配額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總會有一些人鋌而走險,濫伐林木。如果在更大的地域范圍內,調配林木砍伐配額,則可有效調劑林木的供需,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濫伐林木案件的發生。
3.3簡化砍伐許可證辦理程序,縮短時間
農業生產經營需要遵循一定的農時和生產周期等規律,繁瑣的砍伐許可證辦理手續和較長的辦證時間,使一部分人在不辦理砍伐許可證的情況下砍伐林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濫伐林木案件增多。在統籌林木砍伐配額,統一規劃的前提下,簡化林木砍伐許可證辦理程序,縮短辦證時長,可以提高砍伐許可證辦證率,規范砍伐行為,減少不按規劃,胡亂砍伐,破壞森林資源現象的發生。
3.4分清責任、豐富處罰手段、增大處罰力度、加強威懾力
應當強化“守林有責”觀念,查清濫伐林木案件背后相關人員的不同責任,依其不同責任、不同情節,進行相應的處罰。在處罰手段上應在圍繞森林資源保護的基礎上,豐富處罰手段,如要求責任人進行和植樹造林相關的義工,實際履行一定數量的植樹造林活動等,而不應罰款了之。同時應加大處罰力度,尤其是經濟處罰力度上、以增強法律的威懾力,以達到警示相關人員,使其不敢、不愿去濫伐林木的目的。
3.5運用科技手段,提高森林資源保護的效率
科技手段可以在森林資源保護上大有作為,森林資源保護宣傳、合理調配資源保護配額、簡化砍伐許可證辦證手續等保護手段,均可以將高科技手段運用其中。一些公益林或防護林在生態價值上要遠遠高于其他普通林木,但是有好多人并不知道這些林木性質,甚至辦案機關也需查閱相關部門的檔案資料和數據才能確定。如果建立森林資源的數據庫,同時向相關職能部門開放客戶端,以便于核實、確定林木權屬、性質,變動情況,同時配置向群眾發送森林資源保護信息及公眾查詢、辦理砍伐許可證功能板塊,制作配套手機APP軟件,實現群眾快捷的自助辦理砍伐許可證。同時有效運用大數據,可以準確測算和預測不同地區樹木的需求量,從而為調配執法力量、調劑砍伐配額、調整保護方案提供準確的參考。
森林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具備生態效益價值和經濟效益價值的雙重屬性。只有加強宣傳、合理調配砍伐配額,加大對濫伐林木的處罰力度,才能實現保護與生產并重,既使森林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保障群眾依法使用林木、取得必要的收益,又能提高群眾的森林資源保護意識,促使其自覺的植樹造林,最終實現森林資源生態效益價值和經濟效益價值的完美契合。
作者簡介:吳治國,本科學歷,河北經貿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