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心航
摘 要:供給側改革主要是通過調整企業的經濟結構、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使企業贏得生存與發展的活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此,本文主要就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企業提高質量、增強效益的方法進行具體論述。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提質增效 方法
引言
供給側改革對于企業提質增效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通過供給側改革,可以有效解決企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促進企業積極轉變發方式、提高生產的效率與質量,激發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與優化調整產品結構,非常有利于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高、經濟效益的增加、市場影響力的擴大,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對于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企業提高質量、增強效益的方法進行具體研究與分析,對企業的進步與發展有重要的啟示作用。而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需要在新的形勢下,應用新的手段與方式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企業自身的價值。
一、深化改革轉變企業經營的理念與方式
企業需要在生產與經營中進行經營理念與發展方式的深化改革,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講,首先,企業需要加強制度上的頂層設計,完善內部的管理體制,積極進行市場化發展模式的轉變,增強企業的生機與活力。其次,遵循市場規律,應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式來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全新問題,通過改革內部發展結構與運行機制的方式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企業抵御市場中的風險、保障企業的發展。比如:第一,控制投資風險不要盲目的擴張,避免使企業陷入到困局中。第二,建立嚴格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應用現代的網絡信息技術設計出一套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嚴格控制企業的投資。第三,建立嚴格的內部財務審查制度,使得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現有的財務狀況進行合理的生產和決策,有利于企業的進步和發展。第四,嚴格控制負債比例,避免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著巨大的資金風險,陷入到債務危機中。第五,加強內部財務人員的管理,使他們完全按照企業正常財務制度管理資金和賬目,避免盜竊事件的發生。第六,根據市場動態調整企業資金運轉的方向,不要一味的進行違背市場行情的行為,使得企業的發展與進步受到嚴重的限制[1]。
二、加快產業機構的調整進行科學的戰略布局
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進行科學的戰略布局,有利于企業可以持續性的進步與發展。比如:第一,企業需要淘汰落后的產能、將非核心的資產進行剝離,從過去粗放型的經營模式向集約型的方式進行轉變,以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自己的本質目標,重視企業投資的長期回報率,降低投資風險。第二,嚴格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使得企業的員工在科學的管理體制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全面提升企業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保障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實現自己的價值[2]。第三,企業需要依據自己的實力進行科學的市場定位,并且制定出詳細的發展規劃方案,憑借著不斷的努力、一步步的發展與進步,最終在行業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比如:我們以土建工程企業為例子進行具體的說明。首先,土建工程企業需要樹立起良好的信譽與形象,嚴格進行施工材料的把關、人員的管理,保障土建工程施工的質量與安全。其次,土建工程企業需要建立起施工的安全責任機制,把責任落實到人嚴格獎懲,保障施工合理進度和施工的質量與安全,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實現。最后,擴大國際上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拓展自己的市場空間,有利于土建工程企業應用世界性的眼光進行投資與決策的科學選擇,保障企業資本的安全,使得土建工程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保障了經濟效益的獲得[3]。
三、進行強強聯合推進企業的轉型與升級
應用強強聯合的方式,進行企業的升級與轉型,有利于企業發展質量的提升與經濟效益的提高。一方面在強強聯合的方式下企業的資金、人才的儲備、在市場中的影響力與競爭力都會得到全面的提升,增強了企業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企業的升級與轉型有利于企業應用全新的理念與方式武裝員工的思想,形成新的企業文化精神,使得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得到充分的展現,為企業的發展與進步,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獲得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4]。結論:對于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企業提質增效的方式進行研究與分析,有利于企業應用多種的方式全面提高自己的發展質量與發展水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高了競爭力,保障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實現,為今后的進步與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麗莎. 用供給側改革實現國有企業提質增效[J]. 先鋒隊,2016,05:17-18.
[2]公丕祥. 經濟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的法治邏輯[J]. 法學,2016,07:17-30.
[3]武明毅.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石油企業提質增效策略[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4:189.
[4]北京金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加速供給側改革,推進企業轉型升級,聚焦提質增效[N]. 中國建材報,2016-08-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