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
如何加強學校各學科的德育滲透,是當前教改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這就要求各科教師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根據各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各自形成了一套滲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語文教師結合教學的思想內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教會學生做人。計算機專業課培養學生愛護機房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機使用道德;培養學生協作精神。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把我在數學教育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的做法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愛國主義教育
高中數學教材中,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在教學中適時地、自然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數學中的應用題和一些數學模型,通過一些具體的數據計算,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控制人口,實行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2.利用數學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到農村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分析農村情況,用自己掌握的材料寫一些小論文。使學生認識到國家“三農”政策的英明。
3.適時的介紹我國的數學發展史。介紹我國在數學方面取得的成績和杰出的數學人才及他們取得的數學成果(如楊輝、祖沖之、祖恒、秦韶九、華羅庚、陳景潤等的成就和事績)。數學發展史蘊藏著寶貴的精神財富,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數學學科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辯證思想,它較其它學科更為具體和廣泛,這是數學學科的一大特點,結合教學實際可以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如函數的定義、軌跡的概念等都是運動和變化的思想在數學中的具體體現;數的對立統一(實數與虛數),量變到質變(圓錐曲線離心率e的變化得出不同的圓錐曲線)、運算法則的互逆關系(指數運算與對數運算)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反映;一些定理、定義、公式、法則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都反映了普遍聯系的規律;還有反證法的思想,實際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體現。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逐漸形成的階段,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去認識世界,教師在講授相應新課的同時,適時地、恰當地滲透些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對數學方法的熟練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掌握學情,精心設計教案,特別是新授課中要注意加強學生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強調邏輯推理能力的同時,注重實驗和直觀增強感性認識,循序漸進,以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如在概率教學時由大量實驗培養學生的認識概率,概率可以幫助人們更客觀地認識世界(如破除迷信、揭示謊言等)。
2.數學中應多“授之以漁”,重視思維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強化未知向已知轉化的內在聯系,培養觀察能力和猜想能力,教會學生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如在等差等比數列的教學時特別是求和求通項,如、已知在中求。
解:由已知
可變形為
以上各式累加得:當n2時:
=
=
當n=1時21-1=1也適合所以
在此題的教學過成中可以由等差數列的定義出發,發現其中的差異以及推導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逐差累加法。再結合數求和,即能解決。
3.教學中充分借助“動”和“靜”的相對性分析問題,比如“移動中看空間圖形”。參變量的選取大都是根據運動的需要設置的,這些體現動與靜的統一的思想在函數、三角、復數、數列、解析幾何等數學的各個分支上舉不勝舉。老師應注意讓學生應用。
4.提倡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作好解題后的總結和思考。
如在講解習題:已知數列是一個等差數列,且
(1)求的通項公式an;(2)求前n項和的最大值。
在求解的二問的時候,我們可利用第一問的結果判斷正負項,在求解,也可以求出前n項和公式利用函數性質進行求解。解題后應對兩組公式的作用有深刻認識。同時我們將已知條件該變,再去求前n項和的最值問題,就應該有一定的方向性,我們要求出通項公式,或前n項和公式。
三、意志品質、道德品質、價值取向
高中階段是學生道德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僅靠政治課、班團活動和班主任工作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是不夠的,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把握時機,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可以從下幾個方面進行。
1.意志品質的培養。通過數學概念的形成,結論的推證,問題的求解,引導學生經歷困難、挫折,培養學生學習上不怕吃苦,勇于面對挑戰,不畏困難,百折不撓的頑強的意志品質。
2.道德情操的培養。利用數學應用題,如市場經濟情況,稅收問題,時政應用題,滲透生活、生產常識、金融投資常識、市場競爭常識等,通過應用題的背景及計算的數據,使學生明確應該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3.價值觀的培養。讓學生了解國情、民情,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可通過數學應用題中的一些具體數據讓學生了解我國國情,如市場經濟情況、人口增長情況、交通運輸情況、稅收情況和水土流失情況等。介紹中華民族在數學方面的偉大成就、數學家、數學史。古往今來的無數數學家都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執著的追求。他們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他們對事情的深思、認真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無不給人以深廣的影響;他們“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中學生的楷模。
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潛移默化,既可提高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最終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