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榮莉
摘 要:作為初中地理的開首篇,地球地圖部分概念多,是初中地理最為抽象、最難理解掌握的部分,但它又是學好地理的基礎。學生學習過程中,如果僅靠簡單的死記硬背是很難掌握的,也很難取得高分的。因此,教師組織教學時,要根據七年級學生初學地理的特點:一要立足課本、巧用比較法,夯實基礎;二要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識圖習慣,提高讀圖能力; 三要利用多媒體,增強直觀教學效果;四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五要掌握規律,理解巧記。
關鍵詞:地球地圖;教學;反思;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193-01
長期以來,地理是基礎學科不容質疑,但由于中、高考的導向,學生、家長、乃至學校普遍不太重視,以至于初中階段學生視地理為“副課”,學習不認真,基礎不扎實,更大的問題的是給高中地理學習埋下了隱患,直接影響了近幾年的高考文綜成績。從長遠看,影響學生的資源觀、環境觀乃至終身發展。特別是近期對七年級地理第一章《地球地圖》部分復習之后,我感觸頗深。
作為初中地理的開首篇,地球地圖部分概念多,是初中地理最為抽象、最難理解掌握的部分,但它又是學好地理的基礎。學生對本章的理解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整個初中乃至高中地理的學習,因此學好本章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學習過程中,如果僅靠簡單的死記硬背是很難掌握的,也很難取得高分的。為此,我認為我們教師組織教學時,要根據七年級學生初學地理的特點,注意以下幾點:
一、立足課本、巧用比較法,夯實基礎
我們雖然朝夕生活在地球上,但由于地球之大,我們日常情況下不能觀其全貌,再加上本章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現象龐雜,特別是經緯線、經緯度、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地圖上方向的辨別方法、地球自轉公轉現象等等,學生容易混淆,有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因此,教師教學時要立足課本,多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列表比較法理清各種概念、要素、現象的關系及差異,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從而夯實基礎。如:教學時,可將學生易混淆的經線緯線的定義、形狀、條數、長度、指示方向等進行比較;將經度緯度的起始線、度數范圍、度數變化規律、半球劃分、特殊線等進行比較;將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旋轉中心、運動方向、運動周期 、產生現象等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概念清晰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了,才能靈活應對各種試題,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識圖習慣,提高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科鮮明的特色。要學好地理特別是學好本章,必須要多看圖、會看圖、掌握圖的規律。例如經緯線分布規律圖、地球五帶分布圖、各種等高線地形圖等等都是很抽象的。如果學生掌握了其分布規律和特點,做到地圖與知識點兩者之間的轉化非常嫻熟,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題或考試時遇到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反之,不理解的死記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勞的。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教材中重要的地圖、地理圖片裝進大腦、記在心中,正確掌握讀圖、識圖、繪圖的基本技能,做到“心中有地圖、手中會畫圖”。同時,教師要配套綜合性較強的試題進行訓練,加大對知識點的歸類辨析,對解題方法與技巧的總結,使學生徹底融會貫通。
三、利用多媒體,增強直觀教學效果
地球地圖部分過于抽象,大多數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時要善用多媒體將自然界學生不易看到、看全的現象搬到課堂,增強直觀教學效果,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對于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地球,學生只能看到眼前,看不到全貌。老師可將神州七號拍攝的地球照或發生月食時地球影子的圖像等展示給學生,說明地球是個球體,因為它們是最科學的證據;在講地球運動時,將自轉公轉的flash動畫展示給學生,地球的運動方向、產生的地理意義等學生會一目了然。所以,對于抽象的知識教師要善于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抽象為直觀。
四、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地理知識的學習離不開人類的生活生產,因此在學習時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相聯系,使學生感到學好地理可以解釋許多自然現象,可解決現實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可以指導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助于我們提高生活質量。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心甘情愿地為自己的將來學習,為終身學習。比如,太陽為什么每天會東升西落?一天為何是24小時?一年為何是365天?我們夏季為何是晝長夜短?我們當地為何是冬冷夏熱?當地為何沒有種植自己喜歡吃的柑橘、甘蔗、菠蘿等?男同學喜歡的世界杯足球賽為何總是在深夜比賽?出門怎樣看地圖等等,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生活、娛樂;同時,也要關注熱點問題,引起學生興趣。如全世界關注的馬航失聯時的經緯度位置在哪里?學生肯定急于在地圖中查找。神七返回時的經緯度位置學生也樂于去查找。某地發生大地震時,震中的經緯度位置等等,只要老師關注熱點,能及時引導學生去查找,長此以往,學生的看圖習慣養成了,識圖能力肯定能得以提高,而且也會成為一個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熱心公民。
五、掌握規律,理解巧記
實際教學中,有些學生平時很認真,考前復習記憶也刻苦用心,但地理考試成績卻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理解能力差,沒有掌握規律的緣故。地理學科中的有些知識,學生只有理解掌握其規律了才能記住,做題時才能運用自如。本章難度最大的知識點之一是經緯度位置的辨別,學生往往寫經緯度位置時,不會辨別度數分布規律、南北緯和東西經。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觀察基礎上掌握經緯線、經緯度分布的規律。如,一般情況下:緯線為橫線,經線為縱線。緯線往北(上)愈大為北緯,往南(下)愈大為南緯;經線往東(右)愈大為東經,往西(左)愈大為西經;再例如,東西半球的判斷學生也易出錯。教師可讓學生巧記 “小小為東、大大為西”(即經度小于160°E的和小于20°W的為東半球。反之,大于160°E的和大于20°W的則為西半球)等等。學生經過舉一反三的練習,就會掌握正確的判讀經緯度和判斷東西半球的方法和技巧。
總之,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同于政治、歷史等學科,僅靠記憶是不行的,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規律,心中裝有地圖才能學好地理。只有學好地理,將來才能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熱愛大自然的人,一個有高素質的、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