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婷
摘 要:課外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完善。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利用課堂所學的知識訓練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英語的交際水平。同時,科學有效的作業布置又會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起到及時反饋的作用,有利于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作業;有效性;布置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228-01
小學英語教學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所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需學生主動去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精彩有趣的課外作業,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還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課外英語知識,這樣既有利于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個性化、自主化發展。因此,我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了不同形式的作業。
一、設計分層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任何一個群體的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我們要承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此,學生作業不能一刀切。教師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采取“分層作業”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組作業,摘到屬于他們自己的“果子”。所以,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各個層次學生的要求,使每個學生在完成不同難度和不同數量的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收獲。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自助餐”作業。教師可將作業分成A、B、C三類套餐:A作業為比較簡單的鞏固性作業;B作業在難度上略高;C作業偏重于理解、想象和運用。例如,教學PEP五年級每單元的教學對話后,我設計了以下作業:A——模仿錄音,朗讀或表演對話;B——根據提供的信息替換詞語對話,表演對話;C——在理解的基礎上,創編對話并表演。
二、設計創造型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供表現機會
興趣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和培養起來的。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不會成為負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布置創造型作業。
小學生喜歡動手操作類型的活動,如畫圖和手工等。根據這一特點,我設計作業也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才藝的機會。如:學PEP五年級《In my room》一課時,教授完房間里的物品單詞和There be...句型后,我設計了畫圖作業,要求學生回家畫出自己的房間,并模仿例文寫出一段簡單的短文介紹自己的房間。比如,展示作品時說:This is my room. There is a bed,a desk,a sofa and a bookshelf. The bookshelf is near the window.這類作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了知識。
三、設計任務型作業,提供實踐機會
新課程改革中倡導任務型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習內容設計各種交際任務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學會用英語做事,體驗學習語言的過程。
小學生活潑好動,心靈手巧,動手能力強,例如Lets make a survey環節既有較強的活動性與趣味性又能使英語作業生活化。PEP教課書中設計了許多小調查,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如:教學《Season》一課后教師讓學生設計小調查利用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I like...best. 句型進行操練,學生互相詢問并匯報調查數據。這些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任務型作業,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和整理所學的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設計生活型作業,提供體驗機會
為了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更貼近生活,我設計了“找一找”作業,讓學生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利用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輸入,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比如,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出一些縮寫英文字母,如:在家用電器上可找到up,on,off;在藥品上可找到 OTC等。又如我結合PEP教材C部分中涉及到的一些西方國家的節日讓學生在網上收集關于愚人節、母親節、萬圣節、感恩節和圣誕節等節日的傳說和有關知識。從中領悟英語文化,感受異域風情,體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另外,教師創造性的批改作業,也能使每個學生獲得激勵,從而提高課外作業的有效性。
1、多寫激勵性評語。無論哪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給周圍同學好印象,然而他們還不能應付情緒的波折,易產生挫折感,因此,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以肯定與鼓勵為主。相對于等級評價,激勵性評語耗時較多。但是此類評語對學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我采用Good! / Great!/Wonderful!等,這類評語多用于低年級;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Keep it up!/Hope you can be better!等,這類評語多用于中、高年級的學生。鼓勵性的語言既能引導學生重視自己的作業,又能暗示學生的學習方式。
2、及時評價,當天任務當天清。及時評價可以及時發現作業中的問題,以便及時解決,及時評價還可以及時發現哪些孩子沒有按要求完成作業,以便及時了解原因,及時補做,使他們養成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的習慣。
3、實行多元性評價。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自評中樹立信心。通過自評家庭作業,讓學生客觀認識自己的優點,樹立自信心,查找不足,努力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互評中學會欣賞。小組集體評議作業,可以彌補自評的不足,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同時也能使學生學會客觀的評價別人,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書本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使小學英語作業趣味濃厚,形式多樣。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讓學生多動口、動腦、動手,發展學生思維力、想象力、創新力等綜合素質,讓作業成為每個學生和教師之間心與心的對話,真正做到“有效”。同時教師要能藝術性地對學生的作業做出評價,讓課外作業成為每個學生和教師之間心與心的對話,有效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從而提高英語課外作業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