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麗
摘 要: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素養一旦養成,將發揮長期、實在的功效。因此,不斷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是教師的職責和義務。小學生數學素養建構可以考慮以下方面:培養數學意識,形成良好數感;聯系生活實際,引領學生走進數學世界;關注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再創造;訓練數學思維方法,發展探究能力;創設活動情境,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小學生;數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285-01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辨十分嚴密的科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育的時候,要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的意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喜歡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從小學階段開始,教師就應全面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及數學素養的培養,為學生成才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什么是數學素養
對于數學素養的解釋,目前尚沒有一個嚴格的、統一的定義。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數學素養的認識也在不斷變化。美國全美數學教師協會(NCTM)1989年發布的 《中小學數學課程與評估標準》提出了把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作為數學教育改革的目標,并提出了“數學素養”的基本內涵:懂得數學的價值,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信心,有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學會數學交流,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增加了“數學素養 ”的闡述,指出:“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眹鴥榷嗝麑<覍W者也撰文闡述了數學素養的內涵。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數學教育的特點,我們認為,數學素養是在人先天素質的基礎上,受后天環境、數學教育等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認識和實踐活動,所獲得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意識、數學能力和數學價值觀等融于身心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品質。
數學素養一旦養成,它將超越數學學科知識的范疇,并發揮長期、實在的功效。數學素養內涵豐富,對小學生來說,由于特定的年齡、認知發展特點以及已有的知識水平,他們的數學素養及發展有自己的特征。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由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數學意識、數學能力和數學價值觀等四個方面要素構成的,數學素養的構成要素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四個方面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數學素養的整體。
二、小學生數學素養構建策略
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都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是促進人類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每個教師的職責和義務。那么,小學生數學素養如何建構呢?
1、培養數學意識,形成良好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活動,感受數學的意義,體會數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抓住教材重點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系生活實際,挖掘他們生活中的素材,創設適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去思維、去分析生活中的事物,用語言去表達、去交流、去分享,逐漸喚起學生的數感。
2、聯系生活實際,引領學生走進數學世界
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教師要善于拓展課程資源,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用具體、形象的教例解釋數學,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關注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再創造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的是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習過程,倡導知識再發現、再創造的探索性學習方式。
首先,教師不要急于教給學生知識的結論,盡量還知識發展過程以本來面目,為學生創設對數學內部的規律和原理進行探索的機會,將教材中的知識結論變成探究的問題,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發現活動。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知識探究過程中積極參與合作交流,在師生的交往與互動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與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與觀念,實現師生間、生生間動態的多向信息交流。
4、訓練數學思維方法,發展探究能力
數學素養最核心的成分和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數學探究能力,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離不開數學思維的訓練。數學思維該如何訓練呢?一是要本著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二是為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我們對所呈現的問題形式要多種多樣,靈活開放。三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靈活地運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老師重在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四是在提倡自主思考的同時,多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地合作交流、探討與研究。五是要逐步培養學生肯動腦、善思考、不怕苦、敢碰硬的思維習慣,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六是要培養學生思維的創新性。
5、創設活動情境,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境教學是現在數學教材的一大特點,很多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情境,直觀生動、圖文并茂,能夠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學“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時,對學生來說,這是用加減法解決新的實際問題。例如:2 人一組擺積木,小紅擺11塊圓積木,小芳擺方積木,要比小紅多擺3塊,這就產生了新的問題,小芳要擺多少塊方積木呢?低年級學生獨立解決有困難,我們就讓學生在小組的相互合作中,通過學具的實際操作,親自去擺一擺,數一數,親身感悟到數量之間的聯系,從而自己摸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了這樣的親身經歷,有利于激起學生學好數學的欲望。
總之,數學素養的建構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和生活經驗累積中內化而成的。我們要積極實踐,把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