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緒寬



[摘 要]在分析2016年各地中考語文試題的基礎上,提出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思考,以期促進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語文 素養 能力 考查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10006
語文教學檢測和評價的目的既是為了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更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因此,要以課標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同時要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基于2016年各地中考語文試題,談談自己的一點思考。
一、關注基礎知識、學用結合
試卷關注學生基礎知識以及學以致用的考查,以“漢字書寫”為例,在這一部分中,小學和初中的要求相同,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書寫正確、規范,工整。
如,2016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第5題(2): 對文中劃線字筆順的判斷,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江蘇省南京市2016年初中語文畢業生學業考試第2題:請在田字格內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寫下面的名言。(4分)
這些試題既檢測了學生的書寫能力,又考查了學生在九年中的學習內容與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情感的發展。這些試題啟示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規范地進行漢字的書寫,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有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規范、工整、美觀,學以致用。
二、倡導經典閱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課標指出:“語文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翻看2016年各地中考試卷,古詩文積累與閱讀部分,試卷精選命題素材,大都關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的內容選入試卷,立德樹人,體現核心價值觀。
如:重慶市2016年初中畢業暨高中招生考試(語文)第8題古詩文默寫填空。(10分,每空1分)
(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2)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7)讀詩歌,我們深深地感嘆:有了第一等襟懷方才有第一等的詩歌。曹操在《觀滄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抒發了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里心憂天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現了他的濟世情懷。
2016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卷第6題默寫。(共4分)
(1)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分)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過零丁洋》)(1分)
(3)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柳宗元《小石潭記》)(2分)
各地試卷都注重古詩文的積累和默寫,體現注重經典閱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體現了課標“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注重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的要求。不僅古詩文這樣,現代文閱讀也是如此。
2016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卷名著閱讀《論語》和現代文閱讀板塊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基礎運用”板塊中的對聯、書法,現代文閱讀中京劇閱讀材料等,無一不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激活思維,鼓勵創新
試卷強調學生問題意識,激活思維,鼓勵創新。如,2016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卷第2題:
下面是利用漢字結構創作的一幅窗花。這幅窗花中有四個跟“口”有關的漢字。請你將這四個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內,組成一個表達人生態度的四字短語。(2分)
這道試題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大膽想象,能充分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又如,重慶市2016年初中畢業暨高中招生考試(語文)的15、16題:
15.聯系前后文,具體說說下面這個比喻句表達了作者“那一刻”怎樣的心理感受?(4分)
那一刻,心上的繭殼片片剝落如花。
16. 文章第⑨段劃線句子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父母護著他拼命擠到車窗前,用兩雙手將他推了出去。
第15題、第16題設置問答題、讓學生談出思考,這是對學生閱讀品質的考查。這些題目可以展示出學生閱讀過程以及思維過程,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語文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四、關注生活、注重體驗
2016年中考語文關注生活,注重體驗,關注學生心靈成長,注重學生的生活經歷,生活思辨,情感修養,彰顯人文特色,意在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重慶市2016年初中畢業暨高中招生考試(語文)同樣是關注生活、注重體驗。現代文閱讀記敘文《比剎那更短,比時光更長》,借助生活中三個片段,讓學生明白瞬間的感動會溫暖長長的一生;現代文閱讀說明文選文《笑,不苦口的良藥》,從科學的層面上闡釋笑不僅有助于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還能融解人們彼此之間的冰霜,傳遞愉悅與友善;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將“自己的行為”與重慶“創建文明城市”聯系起來,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意識,也考查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而且,試題強調語文生活化的運用。如“文化助陣”:曉雪同學為本小組制作的小面擬寫了一則廣告語(廣告語:麻辣當前,豈能面不改色;香飄萬里,安能端坐如山),請對這則廣告語加以評析。此題意在考查學生遷移書本知識,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016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卷,第一板塊以春節為背景,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情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答題。
江蘇省南京市2016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語文)文言文閱讀《養生》讓學生在考試時懂得安分知福、儉以養生的生活道理;現代文閱讀《車夫老馬》以及習作修改《留點時間來“浪費”》無不密切聯系生活,注重生活體驗,閃耀人性關懷的光輝。
根據課標要求及各地中考語文試卷特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注重學以致用;倡導閱讀經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培養問題意識,激活思維,鼓勵創新;關注學生生活、注重生活體驗。總之,語文教學不僅要選擇一些必備的于終身發展有益的基礎知識教給學生,而且更應關注學生生活,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以滿足其終身發展的需要,幫助其創造人生幸福。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