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鳳
【摘 要】文章通過詮釋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的內涵,分析目前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在政府、高校與社會的和諧關系下,通過制度規范化、理念服務化、機制競爭化、隊伍職業化等途徑構建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實現高校建設和發展目標。
【關鍵詞】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 內涵 問題 構建
高校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支持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管理水平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的基礎保障。因此,構建以服務理念和服務行為為導向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是實現高校建設和發展目標的必經之路。
一、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的內涵
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是在民主與開放的和諧環境下,高校行政管理部門以服務理念和服務行為為導向,堅持確保和維護廣大師生和校內外關聯方的利益為根本,建立起高校管理人員、教師、學生以及利益關聯方共同參與高校建設與發展,并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和行政服務質量為目標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與傳統的管理模式不同,它堅持服務理念的主導性、決策機制的民主性、行政權力的有限性,強調參與合作,重視公平與開放,其構成要素包括民主的決策機制、扁平的組織架構、專業的服務團隊、高效的服務平臺、完善的監督機制。總之,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的需求為中心開展各項工作。
二、目前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高校因發展目標、辦學理念、學科設置、教學質量以及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從本科及以上層次的宏觀角度上劃分為教學型、研究型以及教學研究型三類。高校類型的不同決定了高校建設與發展的重心不同。無論如何,行政管理工作在各類高校工作中都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為教育事業和學術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與保障。新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但仍然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
(一)行政管理理念相對滯后
管理理念是指導管理行為的文化內涵。我國高校管理受體制內影響,管理理念滯后于現代化行政管理的需求,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責任意識淡薄。在編制的終身保障下,管理人員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消極對待工作,往往安穩度日,只求將工作做完,而不思考如何將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成本效益意識淡薄。管理人員處理事務容易忽視成本或不計成本投入,經常造成人力和財力的浪費,工作效率低下。
第三,服務創新意識淡薄。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存在墨守成規的現象,長期按照規定流程辦理事務,不主動思考總結,不積極向他人學習,缺乏創新精神。
(二)行政管理職能有待規范
在行政管理職能方面,高校存在“越位”和“缺位”現象。
一方面,高校內部往往依靠行政權力掌握更多的學術資源,過多的介入使行政權力擠占了學術權力,這樣的“越位”不利于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科學研究和培養人才的功能發揮。學術與行政的雙重工作任務干擾了彼此工作的進程,降低了整體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工作作為連接教師、學生、利益關聯方的重要紐帶,向其服務主體提供各種服務,但因不重視管理規律,不顧及管理規范,脫離相關管理職能,而未能向其服務主體提供切實滿意的服務,造成行政管理“缺位”現象。
(三)行政管理效率有待提升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權力是由教育主管部門所授予的,其在組織機構、人員隊伍和辦公設施等方面的壟斷性造成效率低下。高校各部門承擔了較大的工作量,往往部門之間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項管理任務,一旦中間出現問題,容易造成責任不清、相互推脫的現象,使得組織機構效率不高;行政管理人員由于學歷層次、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的差異,缺乏專業化的培訓,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隨著現代化網絡體系的不斷完善,各高校加強了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但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現代化的辦公設施利用程度較低,網絡化工具使用頻率也不高。這些都制約了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組織機構設置有待優化
我國高校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校、院、系三級行政組織為主,各職能部門輔助支持的機構模式。這種模式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組織機構臃腫,行政人員冗余,超出實際管理需求;部分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重疊交叉,導致分工不清,權責不明;繁雜的分支機構導致行政管理人員一味追求本部門的利益和效率,忽視了對其他部門應兼顧的利益,行政部門之間溝通與協調不順暢。
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項復雜、多元和穩定的管理活動。由于缺乏辦學自主權,績效激勵機制不夠完善,民主監督制度不夠健全,組織變革面臨較大阻力等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急需在管理模式上實現轉變。
三、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的構建
高效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是一個系統的體系,是推動高校行政管理服務質量提升的有效路徑。在政府、高校與社會的和諧關系下,構建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需要制度規范化,理念服務化,機制競爭化,隊伍職業化。
(一)制度規范化是構建高效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的基本保障
高效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應在民主決策機制、有效執行機制、及時反饋機制、完善監督機制等一套相互促進的制度體系下運行。要讓廣大教職工、學生代表和利益關聯方參與到學校建設與發展的決策中,并充分考慮他們的意見;適時引入企業化運行機制,提升執行力度和執行效率,保持信息反饋渠道的暢通,及時建立高效率的回應機制;將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分離,并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等制度有效地監督行政管理主體。
(二)理念服務化是構建高效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的行動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崇尚學術、創新發展是管理理念服務化的深刻內涵。服務理念是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的組織文化精髓,是行政管理人員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人性化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行為能夠加深服務型組織在文化層面的積淀,能夠有效地實現高校培養學術人才、積累學術知識、服務社會的功能和目標,為高校教師創造一個公平、公正、透明的資源共享平臺。服務理念也是與時俱進的價值體現,在行政管理方式、組織和結構不斷變化中創新和發展,通過不斷地調整,重新建立滿足新需求的發展模式,形成新的動態平衡。
(三)隊伍職業化是構建高效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的重要內容
高素質、專業化的行政管理隊伍是高校發展的關鍵力量。在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的構建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引入人員競爭機制。通過公開招聘的形式選拔滿足崗位需求的優秀管理型人才,同時明確晉升渠道和考核機制,督促管理人員不斷追求進步,確保管理隊伍的專業化和服務性。
二要優化人員配置。要合理利用人才資源,將合適的人放置到合適的崗位上,綜合考慮崗位需求、個人性格和職業意愿等因素,側重多崗位交叉培養,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專業能力突出的管理隊伍。
三是加強人員培訓。有計劃、有組織地對管理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增強其行政服務意識,提升其崗位服務能力,拓寬其視野,以滿足日益復雜的管理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冷.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增強高校行政管理服務意識[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1):60-61.
[2]武瑞坤,張剛剛.新形勢下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6):122-126.
[3]趙宏偉,杜星武.淺談高校行政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魅力中國,2014(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