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學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基本醫療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全省農村的千家萬戶,在提供參合人員健康保障,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按照全省精準扶貧、健康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為確保貧困人口都能參加新農合,制訂下發了《關于做好貧困人口參合工作的通知》。為使新農合現有政策和扶貧工作有效銜接,又制訂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201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關工作的通知》。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措施達到精準扶貧、健康扶貧的目的:一是對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住院治療實行先診療后付費。二是將貧困人口門診就醫范圍擴大到縣、鄉、村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統籌區域內,門診就醫全覆蓋。2016年,門診統籌資金額度為每人每年100元,全家共享,門診統籌資金在鄉鎮、村級醫療機構就醫的報銷比例為90%,無起付線,個人封頂線為100元;在縣級醫療機構就醫的報銷比例為70%,無起付線,個人封頂線為100元。三是貧困人口在同級別醫療機構住院就醫時,報銷比例在原基礎上增加5個百分點。對同時享受兩項以上新農合報銷比例優惠政策的,患者只能選擇享受一項。四是將貧困殘疾人運動療法等9項醫療康復項目的門診或住院費用納入報銷范圍。五是將“病殘兒童及重度殘疾人”和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
實施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精準脫貧是推進健康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從2016年起,以省內醫學高等院校附院為骨干、其他三甲醫院為支撐,建立了三級甲等醫院與貧困縣縣級醫院一對一幫扶長效機制。對全省28個貧困縣縣級醫院,按照立項目、幫管理、傳技術、帶人才、扶學科、送設備、促健康等主要形式開展幫扶工作。具體幫扶任務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簽訂對口幫扶責任書。市(行署)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武警支隊衛生部門按照已確定的對口幫扶關系,協調、指導相關三級醫院與貧困縣政府和縣級醫院簽訂一對一的對口幫扶責任書,明確對口幫扶總體目標、年度任務和量化考核指標,充分做好支援醫院派駐人員的生活、工作和安全保障。
二是提升臨床專科服務能力。支援醫院要根據受援醫院功能定位和建設發展實際,結合當地衛生發展水平和醫療服務需求,采取“組團式”支援方式,向縣級醫院派駐1名院長或者副院長,至少5名醫務人員組成的團隊駐點幫扶,幫助受援醫院開展日常診療服務,建立針對當地疾病譜的臨床診療科目,加強近三年外轉率排名前5-10位的臨床專科能力建設,提升受援醫院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常見病、多發病、部分危急重癥的診療能力。受援中醫醫院還應提升針灸科、推拿科等中醫特色科室的診療能力。同時,有條件的貧困縣可以依托縣級公立醫院,建立醫學影像、臨床檢驗、消毒供應等中心,推動縣域內醫療資源共享。
三是大力培養合格專業人才。支援醫院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的,要招收受援醫院符合條件人員參加培訓。結合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項目,通過“派下去”、“請上來”等方式,采取教學查房、手術帶教、學術講座等多種形式,每年為受援醫院培訓骨干醫師或其他醫學專業技術人員,有計劃地為貧困縣縣級醫院培養一批業務水平較高的技術骨干,使其人才隊伍更趨合理。通過對口支援,顯著提升縣級醫院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運用適宜技術的能力。
四是顯著提高醫院管理水平。支援醫院要幫助受援醫院完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加強醫院和科室內部管理,提高受援醫院管理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支援醫院為當地三級醫院,可采取委托經營管理、醫療聯合體等方式,由派駐人員擔任貧困縣縣級醫院院長或副院長、科室主任,建立緊密型上下聯動機制。
五是方便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結合“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萬名醫師下基層”等工作,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重點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醫療幫扶:結合貧困縣實際醫療需求,支援醫院定期派出醫療隊,集中解決貧困縣疑難疾病和復雜手術;經常性開展醫療下鄉,支援醫院定期開展巡回義診,為貧困縣居民提供“家門口”的日常診療服務。
六是積極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充分發揮遠程醫療服務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支援醫院與受援醫院建立遠程醫療服務關系,通過遠程醫療服務提高貧困縣醫療服務水平和可及性。支援醫院要積極開展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遠程病理及醫學影像診斷、遠程繼續教育等活動,不斷提升受援醫院醫療技術水平。支援醫院和受援醫院要充分利用社會扶貧網絡平臺,促進信息有效對接。
按照全省的方案,從今年起進一步健全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重點控制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努力降低疾病危害,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一是做好擴大國家免疫(下轉15頁)(上接10頁)規劃工作。為適齡兒童常規接種部分計劃免疫疫苗,在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出血熱疫苗接種,開展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的補充免疫,開展急性弛緩性麻痹病例監測、麻疹監測、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乙肝哨點監測。
二是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開展艾滋病監測檢測、高危人群干預、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隨訪管理,減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擴大免費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覆蓋面,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詢檢測的人員免費提供咨詢和初篩檢測,對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艾滋病病人免費提供抗病毒藥物。
三是做好結核病防治工作。對肺結核可疑癥狀者進行免費X線和痰涂片檢查。完成《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16-2020年)》各項任務指標,繼續實施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技術策略,加強耐多藥防控擴展工作。
四是做好其他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加強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點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強化癥狀監測、哨點監測和暴發疫情監測,及時有效處置暴發疫情。加強手足口病、感染性腹瀉等重點腸道傳染病防控,遏制布病的高發勢頭,有效控制人間布病的發生和流行。落實以免疫預防和滅鼠相結合的綜合性防控措施,進一步降低腎綜合征出血熱發病率。
五是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落實貧困地區重點病區、重點人群和重點地方病防治措施,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有效控制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保持基本消除大骨節病、克山病狀態。加強貧困地區地方病防治能力建設,提高地方病防治隊伍的綜合實力和防治水平。
六是做好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做好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大力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廣泛宣傳慢性病防治知識,構建健康支持性環境。加強監測,構筑慢性病信息平臺,開展高危人群早期篩查和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提高農村地區癲癇防治水平,建立縣鄉村三級癲癇防治網絡。通過開展居民死因監測、腫瘤隨訪登記、慢性病與營養監測等工作,不斷擴展防控工作覆蓋面。
我們衛生計生系統具有結對幫扶的優良傳統和工作經驗。在整個“十二五”期間,全省選派899名縣衛生局長以上領導干部,每人幫扶一個鄉鎮衛生院,一幫五年,成效顯著。今年初以來,省衛生計生委發揚衛生計生領導干部在扶貧攻堅戰中的模范帶頭作用,組織委機關及直屬單位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開展了包縣結戶扶貧工作:一是精準包縣扶貧。針對28個貧困縣,省衛生計生委機關28個處室及26個直屬單位,每個機關處室與一個直屬單位共同負責一個貧困縣,集中負責各項健康扶貧政策措施在該縣的推進落實。按照《黑龍江省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確定的20項重點任務,動員利用各種力量,抓好各項工作任務在本地區的落實。建立健全強有力責任落實機制,強化責任目標分解,建立重點任務清單,實行掛圖作戰,堅定不移、一以貫之地貫徹執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二是精準結戶扶貧。省衛生計生委領導班子成員、所有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一人幫一戶,采取“一戶一策”模式,一幫五年,直至完全脫貧。現在看,廣大幫扶領導干部普遍采取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進行幫扶,帶著政策、帶著專家、帶著技術、帶著資金、帶著項目、帶著設備、帶著藥品、帶著資料,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不辭辛勞、積極幫扶,開了好局、起了好步,取得了初步成效。各市地衛生計生部門、農墾總局、森工總局、各大學附屬醫院也都參照這一做法,組織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開展結對幫扶,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準確掌握、傳達和運用各項健康扶貧政策、措施和辦法,以點帶面,推動健康扶貧工作整體上水平、見實效。□(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