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生物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據此,打造高效生物課堂教學,應著眼于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在判斷中思維,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同時運用激勵性評價,以滿足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真正提高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情境;有機合作;有效策略;過程;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0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015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生物課程作為中學課程體系的一部分,要堅決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依據新的生物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教學,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生物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如何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強化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新課程下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應從以下四點著力進行。
一、高效課堂應著力引導學生進行相機合作和自主探索
(一)轉變觀念,優化組合,相機合作
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是新課改下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一種最常用的模式,在中學生物教學中也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參與程度、效果與分組狀況密切相關。教師要結合學習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分組,如果學習的難度不是很大,也不是操作方面的學習,我們可以將同桌作為一個合作學習的小組;如果稍有難度的探究題,可以把前后兩桌的四個學生作為一個合作學習的小組;假如探究的難度比較大,操作的實驗步驟較多的話,可以將六個或八個學生作為一個合作學習的小組。在進行分組的時候,盡量讓學生少搬動桌子,以方便合作學習為原則。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可以確定一個學生做組長,便于做好分工與相互幫助,在具體的活動中,每組里的學生要交替分工,不能總讓某個學生擔任同一工作,比如,在最后向班級匯報探究結果的時候,不能總是組長匯報,要給其他同學匯報的機會;假如這次是某個學生負責記錄實驗數據工作的,那么下次就不能讓這個學生再記錄數據了,要輪換。
比如,對植物種子萌發條件的探索,學習小組要進行討論,猜測哪些因素對種子的萌發有影響,當確定影響種子萌發的可能因素有光、水分、溫度、土質、空氣后,每個學習小組里的成員,就要進行分工實驗,那么多變量的探索由一個學生是很難完成的,而合作學習的小組,就能使每個學生做個變量控制的實驗,最后再把各自得到的結論拿到合作學習小組上進行交流、匯總。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既然新課改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那么就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獨立思考進而主動探究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一條較為有利的途徑。據此,生物教師要結合生物學科實驗、活動較多的特點,給學生提供實際操作實驗、親自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二、高效生物課堂著力引導學生的有效策略
(一)巧妙設計導學案,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探索。教師在設計導學案和教學活動時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學科作為自然科學中一門重要學科,其內容很多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很多知識就是學生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現象。因此,教師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識和學生們熟知的生活現象結合起來,方便學生們的知識學習。如在教學“食物鏈”這一知識點時,可以結合一句俗語:“螂捕蟬黃雀在后”來引入所學內容,然后給學生們展示“樹—蟬—螳螂—黃雀”這一食物鏈的物質能量傳遞過程。這樣,既降低了學生們理解的難度,也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
(二)開展自主學習,讓學生動起來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動起來。這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有效課堂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開展教學方法的探索。只有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能真正樹立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三、高效課堂應著力運用有效的課堂評價
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效的課堂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
(一)運用不同的尺子評價學生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里沒有所謂的“差生”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這樣的學生觀可以使教師樂于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從而開發學生的潛能。
(二)評價方式多元化
1.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表揚時,要采用“捆綁”式,即表揚的是整個小組,而不是某個個人。同樣批評時也要以小組為單位,使一個小組中的成員共進退。如:有的學生不愿意參加小組活動,有的學生討論的聲音過高,有的討論的是與學習無關的內容等等。批評時都不要點到某個個人。
實現以組評價,極大地調動了小組每位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小組中的成員人人為本組爭分數,出現了你爭我趕,互不示弱的情景,也形成了組榮我榮,組衰我恥的學習風氣,為合作學習小組注入了活力,每個成員都行動起來,愛學習的人越來越多。
2.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過程往往決定結果,有了正確的過程離想要的結果就非常近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僅僅關注學生們的成績這一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們學習的過程,從全局、整體來評價學生學習,這樣才能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
總之,打造高效的生物課堂教學,應著眼于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運用激勵性評價,以滿足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真正提高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譚永平.探究性學習與中學生物教材的設計[J].中學生物教學,2005(10):22-23.
[2] 毛玉祺.怎樣理解中學生物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J].生物學通報,1962(1):43-44.
[3] 陳容.淺析中學生物教育如何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9):83.
[4] 尹永元,王玉欣.以教促學教學相長──中學生物教法改革初探[J].中學生物教學,1996(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