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飛

[摘要] 目的 探究DHS和PFNA內固定對于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Harris評分的影響。方法 整群選取該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間接收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74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的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DHS內固定治療,研究組采用PFNA內固定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治療,患者的術后Harris評分為(94.6±3.2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3±3.46)分;且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在股骨粗隆間骨折中采用PFNA內固定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療效,利于患者術后各項功能指標的恢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DHS內固定;PFNA內固定;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Harris評分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b)-00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HS and PFNA internal fixation on the 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 of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Methods 7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group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DHS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PFNA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4.6±3.27)points vs (81.3±3.46)points], and various clinical indexe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PFNA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for 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can obtain a good curative effect,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covery of various function indexes after operation,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HS internal fixation; PFNA internal fixation; 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
股骨粗隆間骨折主要是指發生在股骨頸基底部到小粗隆以上的骨折,該種骨折類型在老年患者中有著較高的發病趨勢。而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能夠降低病死率,控制臥床并發癥的發生,恢復患者的患肢功能,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1]。股骨粗隆間骨折之后,應該選取有效的內固定物,以預防髖內翻及下肢短縮,進而確保臨床療效。當前,我國的早期內固定術在復位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動力髖螺釘(DHS)與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PFNA)便是臨床上治療粗隆間骨折的常見手術形式[2]。該文主要研究DHS和PFNA內固定對于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Harris評分的影響,并以該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間接收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74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整群選取的74例研究對象,均為該院接收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將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每組37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齡59~82歲,平均年齡(63.6±3.31)歲;按照股骨粗隆間骨折Evans分型,其中,Ⅰ型12例,Ⅱ型21例,Ⅲ型1例,Ⅳ型2例,Ⅴ型1 例。研究組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齡在60~81歲,平均年齡(64.1±3.45)歲;Ⅰ型13例,Ⅱ型20例,Ⅲ型2例,Ⅳ型1例,Ⅴ型1 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占比、骨折分型等臨床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分析。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進行常規檢查,并對患肢予以皮牽引、骨牽引,在確保沒有任何手術禁忌癥條件下,實行骨科牽引床閉合復位內固定術。對照組實行DHS內固定,具體手術方法為:采用硬膜外麻醉處理,讓患者平臥于骨科牽引床上,進行牽引復位,并墊高患髖,實行髖部外側縱行切口,將切口從大粗隆位置一直想股骨干延伸10~15 cm,并通過縱行切開形式,充分顯露大粗隆。在粗隆下股骨外側,利用DHS導向器置入導針,并用C型臂X機透視檢查,對頸干角與前傾角進行調整,確保針尖在距離股骨頭軟骨面的0.5~1.0 cm位置。在明確髖螺釘長度后,要沿定位針鉆孔進行開槽,并置入髖螺釘,進行鋼板、螺釘、螺栓的依次安裝,并放置負壓引流管,對切口逐層縫合,并清理傷口。研究組實行PFNA內固定,具體手術方法為: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或是全麻處理,并墊高患髖關節15~30°,將大轉子充分暴露出來,并在C型臂X線透視下,對患者的患肢進行牽引,然后內收、內旋,糾正前傾角。在大粗隆頂點做一個縱行切口,并鈍性分離臀大肌,將股骨大粗隆頂點作為進針點,進行髓腔導針的插入,在透視環境下對克氏針位置進行調整。之后,沿著導針擴大入髓針點,并拔除導針,將PFNA主釘置入髓腔,在近端鎖孔向股骨頸內置入導針,在經皮做小切口,并安裝側方瞄準器,鉆入螺旋刀片導針,在確保導針位置沒有偏差之后,測量螺旋刀片長度,把螺旋刀片沿著導針敲入股骨頭內,擰緊螺帽與鎖釘,再放置負壓引流管,逐層縫合切口,對切口進行沖洗。
1.3 效果評定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髖關節Harris功能評分,功能評分可分為疼痛評分、功能評分、下肢畸形評分、髖關節活動評分4項,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功能恢復越好。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負重時間、住院時間。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Harris評分對比
研究組術后,患者的術后Harris評分為(94.6±3.2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3±3.46)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993 3,P=0.012 5 <0.05)。
2.2 兩組各項臨床臨床指標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為骨科中一種常見的疾病,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瘀斑廣泛、腫脹等,臨床上針對股骨粗隆間骨折多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而DHS內固定與PFNA內固定便是兩種常見的手術方式[3]。
DHS在髓外固定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動力螺釘能夠讓骨折持續動態地進行軸向加壓,以確保軸向滑動,進而刺激骨折斷面,促使骨折的愈合。然后,由于該種手術在股骨頸內,只存在一枚螺釘,所以,對于骨質疏松患者的防旋能力較差[4]。同時,DHS內固定的主螺釘力臂較長,當剪切力集中于螺釘及套管交界處時,很容易導致鋼板螺釘的斷裂,并致使螺釘松動穿出股骨頭,不適用于反粗隆間骨折與粗隆下粉碎性骨折。
PFNA內固定的手術操作方法較為簡單,切口較小,不容易對股骨外側肌群造成損傷,且不需要進行骨膜的剝離[5]。因此,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并促使骨折的愈合。因髓內釘在髓腔內,更符合于人體生理力線,所以,可以負擔經過股骨近端的負荷[6-8]。同時PFNA內固定的加壓螺釘能夠對骨折處予以加壓,并能夠預防遠端鎖釘旋轉,穩定作用良好,因此,不容易形成骨折處的塌陷及肢體的縮短[9-10]。PFNA內固定是當前一種常見的髓內系統固定方法,能夠減小股骨頸內的骨質受到破壞,較適應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排斥反應較小,且感染率低,能夠長期滯留于體內[11-12]。從該次研究結果可看出,研究組患者的術后Harris評分為(94.6±3.27)分,高于對照組的(81.3±3.46)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63.4±7.42)min,術中出血量為(189.6±13.52)mL,下床負重時間為(59.4±3.71)d,住院時間為(12.5±3.32)d,明顯優于對照組的手術時間(91.4±10.8)min,術中出血量(276.5±12.61)mL,下床負重時間(76.8±4.06)d,住院時間(16.8±3.43)d,經比較,研究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內固定方法進行治療,不僅能夠促使患者的盡早康復,而且患者的功能指標恢復良好,可在臨床上大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鈺軍,李志斌.動力髖螺釘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不穩定骨折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3,26(12):977-980.
[2] 王海軍.微創DHS內固定與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對比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5(3):375-378.
[3] 徐沁,田守進.不同手術方案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對比[J].河北醫學,2014,20(11):1781-1784.
[4] 肖文煥,陳慶元.中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內固定方式的選擇[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10):1041-1042.
[5] 黃永棟,趙輝.PFNA與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4):402-404.
[6] 杜國聰,李啟中.DHS、PFNA和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預后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6,15(5):30-34.
[7] 王智,任平.三種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人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優缺點分析[J].海南醫學,2015,26(1):31-33.
[8] 程建民,王義生,杜慶民.4種內固定方式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7):137-138.
[9] 夏春明,胡阿威.DHS、LPFP和PFNA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2):197-198.
[10] 蘇文珍,林永杰,孫立民,等.PFNA、DHS與FHR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醫學與哲學,2014(3):26-29.
[11] 田福亮. 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老年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J].中國衛生產業,2012,9(23):94.
[12] 胡阿威,呂建芳.動力髖螺釘與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研究[J].廣西醫學,2015,37(12):1830-1832.
(收稿日期: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