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楷
《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大幅度提高了貪污、受賄、職務侵占等罪的數額標準,但其理由并不充分,而且必然導致貪污、職務侵占罪與盜竊、詐騙罪之間的不協調。當下,需要思考貪污賄賂罪的司法與立法發展方向。
《解釋》全面提高了貪污、受賄、職務侵占等罪的數額標準,其依據的與人均GDP增長相適應、與司法實踐相符合等理由并不具有充分性。在某種意義上說,《解釋》大幅度提高貪污賄賂罪的數額標準,只不過是在對貪污賄賂犯罪束手無策或者策略無效背景下的無奈之舉。
對于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竊取、騙取公共財物,沒有達到貪污罪的數額較大標準,但達到盜竊、詐騙罪的數額較大標準的案件,應當以盜竊、詐騙罪論處。為了使職務侵占罪、貪污罪與盜竊罪、詐騙罪保持協調關系,應當將竊取、騙取行為排除在職務侵占罪之外(刑法有特別規定的除外),對于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竊取、騙取本單位財物的,應直接認定為盜竊罪、詐騙罪。對刑法第382條規定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的竊取、騙取行為,應當進行限制解釋。《刑法修正案(九)》雖然對貪污、受賄罪規定了相同的法定刑,而且使情節與數額并重,但由于二者的罪質不同,在刑事司法上應當對貪污罪重視數額,對受賄罪重視情節。從立法論上來說,將來應當將職務侵占罪與貪污罪合并成一個職務(業務)侵占罪,將其規定在侵犯財產罪中;應當根據法益侵害程度設計不同的受賄罪類型,將其置于瀆職罪中。
(摘自《政法論壇》,2017年第1期,第3-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