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燕培
很久沒有這樣感動過了。本來人到中年后是不容易激動的,但是入廈大求學30年聚會遇到的一些人和事,讓我至今感動不已。
感謝入學30周年聚會,我和大學同學回到30年前入學的芙蓉園,看著舊時的老師、看著曾經的同學、看著嘉庚先生當年建造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物、看著變化著的芙蓉園,一陣陣的感動從心頭涌上……
感動,來自十余位白發蒼蒼的老師。這十余位白發蒼蒼的老師,當年大多為我們授過學業,后來他們或一直在廈大講臺上直至離退休,或離開廈大另有新職。現在他們大多已過耄耋之年,但他們不顧行動是否靈便,不顧交通是否方便,不顧我們所備的菜肴是否適合他們的腸胃……全都早早來到我們約定的見面地方,與我們共敘師生之情,共憶當年美好時光。因為他們對廈大法律系復辦后的第一屆學子獨有用心、感情特別……
感動,來自何永齡老師在會上發表的《1980年重建廈大法律系感言》以及帶來的陳朝璧老先生遺作《試論社會主義的新中華法系的形成和發展》。這兩文讓當年不甚懂事的我們,現在得以了解陳朝璧老先生等老一輩為復辦法律系所作努力和貢獻,了解陳朝璧老先生深遂的學術思想。何老師還以此希望我們堅守法學學術傳統,在現代中國的大業中努力作出重大的貢獻。可見,其用心何等良苦……
感動,來自胡勤同學、吳守湧同學。兩同學遠在北歐、澳洲,都忙于個人事業,聚會期間又不是西方國家傳統的假期(圣誕節前后才是西方國家傳統的假期),但他們毅然放下手中繁忙的生意,不遠萬里回國聚會,心之誠、情之切,難以言表……
感動,來自在廈大工作的朱泉膺同學、李琦同學、李國安同學。他們擔當了聚會的所有事務,為聚會勞心勞力,特別是朱泉膺同學事無巨細、精打細算、親力親為,其行可敬,其神可嘉……
感動,來自韓晉毅同學、林端同學。他們不僅為聚會慷慨解囊,解決了活動的大部分經費;而且在晚會中傾情串聯表演,營造了良好活動的氛圍……
感動,來自所有到會的同學。大家在歌廳中一起高唱在學時校園中流行的歌曲——《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外婆的澎湖灣》、《赤足走在田埂上》、《鄉間的小路》、《童年》、《蘭花草》,仿佛又共同回到在校讀書的年代……
感動,更來自我對當年傳授學業老師的回憶,及對他們看法的反醒。在廈大學習期間,由于陳朝璧老先生、李景禧老先生身體原因,我們未能聆聽到兩位法學大師的課程,實在是件不幸之事;盛辛民、何永齡老師的課卻由于兩位老師的江西口音問題及某些理論的深奧,包括我在內的不少同學未能完全聽懂;其他老師大多是從工廠、農村、下放的干校中調來的,他們雖然十幾年前學過法律,但經過“文革”的折騰已對原先學過的知識忘記不少,所以多數課程并不能令人滿意。伴隨著人到中年后對往事的回憶,慢慢地我改變了看法。想當年,全國除北大、吉大法律系在“文革”中未曾停辦外,其他法律院校都先后在復辦中,沒有太多的師資力量,沒有多少法學教材,老師們也沒有多少授課經驗,要求當時就出現大量的優秀課程是不現實的。
回想當時傳授我們學業的老師,個個都非常用心,皆想盡其所能傳授知識給我們。雖然“古代漢語——中國刑法志”一課十分枯燥,但這可是學貫中西的陳朝璧老先生為體現廈大法律系的辦學特色而提出設立的課程;近期看了米健先生[1]根據陳朝璧老先生《羅馬法新論》手稿校訂出版的《羅馬法原理》,才知道陳朝璧老先生的國文水平誰人能及?何永齡老師講課天馬行空,他的知識涉及法學各個學科,任何一門法學課程他都可以講授,這樣的老師能有幾個?盛辛民老師上的課雖是《法學基礎理論》,可回頭一看他所講的是現在的《法理學》,在階級斗爭遺風仍存的那個年代,能講這樣的課真是了不起。胡大展老師帶我們飽覽世界主要國家的法制歷史;薛景元老師、江文老師的民法課可是讓我們受益匪淺;陳飚老師、郭志豪老師、賴倫廉老師也教了我們不少知識;還有劉明湘老師、沈訓鈿老師、黃道隆老師、張碧筠老師、吳翠華老師……等等。今天,看著八十九歲高齡的何永齡老師及其他幾位白發蒼蒼的師長還那么珍愛我們這批弟子,我們能不感動嗎?
我十幾年前已過三十,距就讀大學也已三十年,兩個三十年交叉疊加,不覺我已奔五十了。在這樣的年齡,能有這樣的感動,真是人生之幸事、人生之快事。但愿這種感動能夠一直陪伴著我的余生……
注釋:
[1]米健,陳朝璧老先生1982年招收的羅馬法研究生,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比較法研究所所長;兼中德法學院院長、澳門研究中心主任。依陳朝璧老先生遺孀之囑,2006年根據陳朝璧老先生《羅馬法新論》手稿校訂出版《羅馬法原理》,全書行文體現古漢語風格。難怪商務印書館1937年出版的陳朝璧老先生的大作《羅馬法原理》在臺灣多次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