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謙
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是我國司法解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探索(1952年1月1日-1980年12月31日)、發展(1981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和規范(2007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三個階段。
相對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解釋對象只限于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第二,解釋內容側重于刑事法和程序法;第三,本質上體現了法律監督屬性。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的基本價值包括:保障檢察人員正確理解法律,促進司法辦案尺度的統一;彌補立法和立法解釋遲延之不足,為立法或者立法解釋積累司法經驗;彌合司法機關之間對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認識分歧,促進公正司法,維護司法權威。
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植根于我國政體,來源于檢察機關的司法屬性,具有體制合理性、功能正當性和實踐必要性。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合法原則,制定司法解釋的主體、內容和程序必須以法律為依據;必要原則,司法解釋是檢察工作中適用法律所必需的;科學原則,司法解釋的方法和內容應當科學合理;協調原則,前后制定的司法解釋內容上要一致;公開原則,司法解釋工作公開透明并接受人大監督。在新的歷史時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加強和規范司法解釋的工作要求,以問題為導向,推動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工作科學發展,應當加強司法解釋的計劃性、時效性、協同性、系統化和建立效果評估機制。
(摘自《中國法學》,2016年第6期,第40-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