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錚
摘要: 在工程實踐中,針對影響鉆孔灌注樁承載力的關鍵因素—孔底沉渣厚度,在保障樁基承載力前提下,從幾個方面對孔底沉渣厚度的控制和檢測進行了探討,確保成樁施工質量。
Abstract: I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iming at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bored pile—bottom sediment thickness,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foundation, the control and detection of hole bottom sediment thickness is discussed from several aspects, to ensure the pile construction quality.
關鍵詞: 鉆孔灌注樁;沉渣厚度;控制
Key words: bored pile;sediment thickness;control
中圖分類號:U443.1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9-0127-02
0 引言
灌注樁以其施工噪聲小、振動影響小、單樁承載力高、適用范圍廣、成本適中等優點在送電工程基礎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施工中,對樁底沉渣厚度的控制非常關鍵,通過對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某標段樁基施工的過程分析,對鉆孔灌注樁沉渣厚度控制要點進行了探討。
1 工程概況
此工程采用耐-直-直-耐方式跨越長江,兩基同塔雙回路跨越塔,四基單回路干字型鋼管耐張塔。北岸跨越塔采用灌注樁支撐承臺及連梁的型式,主鉆孔灌注樁樁長38.5m,樁徑1m;連梁支撐鉆孔灌注樁樁長20m,樁徑0.8m;電梯井筒灌注樁,樁長15m,樁徑1m。灌注樁混凝土標號為C30,設計要求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
塔位分層地質大多為粉細砂及卵石層,各土層從上至下描述如下:①地面至地下5.5m為粉土層;②地下5.5m至地下12.5m為粉質粘土層;③地下12.5m至地下24.1m為粉細砂(中密)層;④地下24.1m至地下47.5m為粉細砂(密實)層。
2 施工方案及設備選擇
采用泥漿護壁正循環回轉鉆進成孔,自然造漿為主、膨潤土和人工泥漿為輔,正循環進行清孔,使用商品砼,導管回頂法進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成樁(見圖1)。清孔后沉渣厚度必須小于100mm,清孔后泥漿比重1.15~1.20,粘度20s,含砂率<4%。鉆孔采用GPS-10型鉆機,三翼鉆頭,配備3PM泥漿泵。
施工過程中通常需要兩次清孔。第一次清孔是在鉆進到設計深度之后進行的泥漿清潔工作,沖擊力度較大,清孔能力較強,能夠把絕大部分沉渣及泥塊清除孔外。第二次清孔在施工完成鋼筋與導管工作之后進行,主要使用導管進行清孔工作,目的是把泥渣沉淀到孔底,也把鋼筋等材料沖擊到孔底。
清孔過程中應該保持孔內部的水頭處于正常狀態,這樣才能夠有效防止孔壁坍塌。清潔工作完成后,應在孔底抽取泥漿樣品并進行性能測試。
3 沉渣厚度控制要點
3.1 泥漿制備
北岸地面以下12m范圍內鉆進時利用地層粘土自造漿為主、膨潤土和人工泥漿為輔,12m以下進入砂層時,添加適量纖維素和純堿溶液以增大泥漿粘度。開孔泥漿指標:比重1.3~1.4左右;鉆進中泥漿指標:比重1.3左右、含砂率10%,粘度<30s。加入纖維素和純堿溶液后,泥漿比重最大調整至1.4g/cm3,在鉆進過程中,應在循環漿溝中取樣,檢測有關指標。
3.2 砂層鉆進速度
在泥漿壓力的作用下,泥漿中膠質顆粒分子滲入孔壁表面的縫隙中,使孔隙在泥漿膠質顆粒的膠結作用下逐漸被嵌填密實,從而有效防治孔壁表面的積水滲入孔隙,確保護筒內水壓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避免孔壁在水的侵蝕作用下坍塌。鉆進到砂層時,須根據鉆進深度適當放緩鉆進速度,以減少鉆機對砂層的擾動,泥漿在孔內的循環時間短,護壁穩定狀態較差,無法徹底清孔,致使孔底容易殘留較多的沉渣。另外,鉆速過慢也會影響工作效率,進而影響工期及經濟效益,根據地層情況及施工經驗,粉土層鉆進速度宜為6~8m/h,砂層鉆進速度宜為3~4m/h。
3.3 成孔深度及沉渣厚度控制
沉渣厚度的測量必須采用正確方法(見圖2),首先需準確測量樁的終孔深度,終孔深度應為孔內鉆桿長度+鉆頭高度的1/2。當鉆進至設計孔底標高后,用測繩準確測量孔深,確認孔深達到設計要求后,開始一次清孔,沉渣厚度=終孔深度-清孔后深度,用測繩測量孔深。由于測繩長期浸在水中,測量精度容易出現偏差,應該不定期校準,然后在鉆孔中心施測,清孔直至沉渣厚度滿足規范要求。
3.4 清孔換漿控制
使用換漿清孔法施工,即用新制備泥漿不斷地從鉆頭、鉆桿內壓入孔底,將孔底的沉渣泛起,攜帶土渣回流到孔外,循環稀釋樁孔內的泥漿以降低泥漿比重。清孔是為了置換孔內的泥漿防止其變質,同時將孔底沉渣清出,通過減小沉渣厚度降低樁的承載力。
泥漿循環清孔過程中,每30min測一次泥漿比重,及時對孔內泥漿含砂率的變化進行分析。第一次清孔,在鉆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此時稍提鉆桿,使鉆頭距孔底10~20cm,清孔的過程中應緩慢轉動鉆頭打碎孔內大的沉渣泥塊,同時增大泵量充分利用泥漿將孔底的沉渣攜帶出孔外。將比重為1.25~1.3的不含雜質的新漿壓入鉆桿,把鉆孔內懸浮較多鉆渣的泥漿置換出孔外。第一次清孔根據地層和現場施工情況一般控制在30分鐘至60分鐘為宜,砂層清孔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孔壁坍塌,同時清孔時間過長也影響施工周期。一般以孔口返漿比重在1.25左右(手觸泥漿無明顯的顆粒感覺),另外孔底沉渣量測定以小于10cm為控制標準。
3.5 二次清孔
二次清孔應該在施工完成鋼筋與導管工作之后進行,沖擊力度較小,主要用導管進行清孔工作,清孔時間不小于30分鐘。二清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沉渣厚度和孔壁質量,并影響承載力,因此二清的返漿量必須滿足大于80m3/h的要求,二清時導管要勤動,但不得猛插,防止破壞孔底持力層。二清后泥漿比重必須小于1.25,含砂率小于8%,粘度小于28s;清孔后孔內注滿泥漿,以保持一定的水頭高度,并應在30分鐘內灌注混凝土,若超過時間,則重新測定沉淤,若沉渣不符合要求應重新清孔。
3.6 混凝土初灌量控制
盡量增大混凝土的初灌量,首盤混凝土至少保證埋管深度2.0m以上,且第二盤連續灌注,以增大混凝土對孔底殘渣的沖擊力,使孔底殘渣在不間斷的沖擊下順利排除孔外。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能夠保證初灌的連續性,利用混凝土對孔底殘渣的沖擊能夠有效的減少沉渣厚度。
4 結論
要處理好沉渣問題,應根據地質情況、樁基類型、樁長采取相應的施工方法,從鉆孔、清孔、灌注等一系列環節控制,從而保證沉渣厚度滿足設計要求,確保樁基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10SG813,鋼筋混凝土灌注樁[S].
[2]黃玲彬,吳蘭英.鉆孔灌注樁孔底沉渣質量問題的探討[J].山西建筑,2010(2):132-133.
[3]王志偉.淺談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的控制重點[J].福建建筑,2011(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