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強+南小莉
[摘 要]“詞類漢化”就是學生按照漢語語言習慣和語法規則運用英語詞匯進行表述的現象,成為英語寫作中普遍存在的錯誤類型。明確“詞類漢化”的表現形式,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能夠幫助學生減少英語寫作中詞匯的誤用。
[關鍵詞]詞類漢化 英語寫作 歸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10045
英國的應用語言學家威爾金斯(D. Wilkins)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很顯然,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一個因素,也是文化的載體。因而,英語寫作中詞匯的正確運用是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英漢語言分屬不同的語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成、變化,其詞匯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學生受到漢語語言特征和使用規則的負遷移的影響,在進行英語寫作時,按照漢語習慣和規則選擇運用英語詞匯,寫出來的英語作文不倫不類、詞不達意、錯誤滿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高中英語寫作中的“詞類漢化”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詞性誤用
“詞性誤用”是在英語寫作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漢化錯誤。通常表現為:名詞當動詞用,形容詞當副詞用,介詞當動詞用,連詞與介詞混用等。
例1. 誤:You will success.
正:You will succeed.
說明:雖然success和succeed均可表示“成功”,但詞性不同,前者是名詞,不能作謂語。
例2.誤:The guests were shown into a beautiful decorated dining room.
正:The guests were shown into a beautifully decorated dining room.
說明:英語中常用副詞來修飾動詞。雖然例句中beautiful(形容詞)也有漂亮的意思,但由于其后修飾的decorated為動詞,所以只能改為beautifully。
例3. 誤:Some students against this point of view.
正:Some students were against/objected to this point of view.
說明:誤用句出錯的原因在于沒有意識到against是介詞而不是動詞。英語中介詞是不能獨立充當謂語的,需和系動詞連用或改成動詞形式。
例4.誤:Some students cant go to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one subject is not good.
正:Some students cant go to universities because one subject is not good.
說明:從句意看,用because of 并沒有錯,但從句法來分析,由于其后面緊跟的是一個句子,而 because of是介詞,顯然無法承擔起連接兩個句子的重任。
【原因分析】其一,漢語中詞的兼類現象比較普遍,即一個詞同時具備兩類或幾類詞的語法功能,可以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體現出不同的詞類。正因為如此,學生在寫作時很容易將母語中的這種兼類現象遷移到英語中去,從而造成詞性漢化現象的出現。其二,學生對于英語中不同詞類的具體用法不夠熟悉,也沒有完全掌握詞類間轉換的規律。
二、詞義誤用
英語和漢語兩種語系之間明顯的差異使得學生很難在英漢詞匯之間找到一一對應的關系,在英漢詞義不對應的情況下按照漢語詞義進行英語表述從而造成詞義漢化現象。通常表現為:英漢詞義范圍差異引起誤用,英漢詞義沖突引起誤用,聯想造義等。
例5.誤:Hell be waiting for you in the rest room.
正:Hell be waiting for you in the lounge/lobby.
說明:英語中rest room并沒有“休息室”的意思,學生望文生義地認為rest room是“休息室”。應改為lounge或lobby。
例6.誤:This is a lucky dog. The car has not been bruised.
正:It is a lucky dog. The car has not been bruised.
說明:要表達的是“這是一只幸運的狗,竟然沒有被車碰傷。”在英語中lucky dog是“幸運兒”的意思,用“This is a lucky dog”表述可能會被理解為“這是一個幸運兒”,引起誤解。
例7. 誤:I dont have time for that. Im a busybody.
正:I dont have time for that. Im a busy man.
說明: 這是典型的聯想造義。英語中busybody不是“大忙人”,而是“好管閑事的人”。
【原因分析】其一,在英語習得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只是機械地記憶單詞的字面意義,忽略詞匯使用的具體語境,在寫作中盲目地尋找對應關系,望文生義,生搬硬套漢語的意義,因此造成詞不達意。其二,學生缺乏對英漢文化和語言差異形成的詞義沖突現象的深入了解,造成學生根據母語習慣隨意造詞,或者用詞不符合英語國家文化、道德、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習慣等的嚴重錯誤。
三、搭配不當
受漢語詞語搭配的干擾,學生寫作時常出現不符合英語表述習慣的“搭配不當”錯誤。主要表現在:固定搭配掌握不清,修飾搭配錯誤,主謂不一致等。
例8. 誤:She became interested on Chemistry.
正:She became interested in Chemistry.
說明: 英語中的一些固定搭配是已經約定俗成的,不能隨意改變。此例中的be interested in sth / doing sth是固定搭配,不可隨便更改其中的介詞。
例9.誤:I have important something to tell you.
正: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說明: 此例是修飾搭配錯誤。漢語中形容詞一般放在被修飾詞前,而英語中形容詞用來修飾somebody, someone, something, anybody, anyone, anything, nobody, nothing等復合不定代詞時必須放在不定代詞之后。
例10. 誤:My family is all music lovers.
正:My family are all music lovers.
說明:此例因主謂不一致造成錯誤。在英語中主語若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后面謂語動詞用單數; 如就其中每一個成員來考慮,則用復數。
【原因分析】其一,不同的語言中,詞語搭配的習慣各不相同。比如,漢語中有“高高的山”“高高的樹”“高高的男孩”等,英語中卻用不同的形容詞來搭配:a high mountain, a tall tree, a tall boy.如果把英漢搭配機械對應,就會造成表達時的選詞錯誤。其二,由于漢語詞匯搭配比較自由,再加之學生對英語詞匯搭配知識的學習不夠深入,寫作時就會出現隨意搭配詞匯的現象。其三,在現代英語中,主語與謂語動詞從形態上必須在人稱、數、格等方面保持一致,而漢語中沒有主謂一致的問題,且漢語的“形容詞”可以直接作謂語,而英語卻往往還要加上一個動詞,即只有動詞才能作謂語,這些都會造成學生寫作時用詞上的錯誤。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