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儒
中圖分類號:B9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2-000-02
摘 要 西藏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即是依法治藏的必然要求,又是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保證,也是打壓非法宗教勢力和遏制它們產生的有效途徑,同時是推進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 宗教 西藏 法治化
西藏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即是依法治藏的必然要求,又是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保證,也是打壓非法宗教勢力和遏制它們產生的有效途徑,同時是推進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的要求,對于積極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具有重要意義。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宗教事務條例》明確指出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這一切都充分證明了新世紀我國在宗教理論及政策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宗教作為一種社會組織活動,國家必須對它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是國家公共事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正確認識西藏當前宗教的形勢,正確認知法律在宗教事務管理中的作用,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探析把西藏宗教事務的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
西藏的宗教問題一直是人們議論頗多的相對敏感的話題,國內外的輿論異常關注。舊西藏是一個政教合一、全民信教的社會。20世紀50年代末,西藏進行了民主改革,隨著西藏政治制度的巨大變革,其宗教信仰也發生了變化。
一、宗教事務管理法制化是推進依法治藏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大部署,強調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此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以全會的形式專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治國方略。“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是黨的十八大以后黨中央提出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則。
眾所周知,法律是國家機關制定并由國家強制實施的行為,具有公開、強制、穩定三大特征,是穩定社會秩序和平衡社會關系的工具。社會主義的法律保護各行業公民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神圣不容侵犯。但也決不允許任何公民超出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自由與權力。全體公民、團體都必須做到“四個維護”,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不得例外。
西藏民主改革以來,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口也快速增加,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西藏人口由和平解放前100萬增加到現在的300.22萬人,其中藏族人口271.64萬人。隨著人口的增加,信教人數也逐年攀升。一些雜亂無序的現象也反映到了宗教領域,近三十年多年來,我國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宗教方面的國際交流也越來越頻繁,特別是境外宗教某些宗教勢力打著“救世”的幌子,利用宗教勢力加大了對西藏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滲透。這些因素嚴重導致西藏內部矛盾、對抗矛盾與非對抗矛盾、思想信仰與政治立場、民族與宗教等問題錯綜交織變得復雜化。西藏宗教問題呈現出長期性、群眾性和國際性的復雜特征。
因此單靠行政管理宗教事務已經不能規范宗教活動了。加強西藏宗教事務管理的法治化對于維護西藏社會穩定、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經濟和抵制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有著積極的作用。更能促進西藏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確保到2020年和全國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
二、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是西藏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有力保證
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國共產黨制定處理宗教問題的一項長期政策。也是寫入憲法的一項公民擁有的權利。新中國成立前夕,在政治協商會議上形成的《共同綱領》中已形成雛形,后經歷次修改。在刑法、民法、民族區域自治等法律、法規中都有體現。關于公民宗教自由的權利、保護正常宗教自由的規定、保護宗教團體合法的權益等等,都是以宗教信仰自由為依據制定的。但是在文革這一段時期,我們黨的宗教政策貫徹落實一度陷入“左”傾錯誤當中,西藏全區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難以落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西藏在黨的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的指導下,在宗教工作方面得以全面撥亂反正,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制定和完善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宗教事務管理并逐步向法治化邁進,但是當前西藏宗教事務管理方面的法規并不是很完備,在當前情況下一方面要依據已有的法律法規管理宗教事務,另一方面仍要依據黨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要把管理宗教事務的法律法規與黨的宗教政策有機結合起來。也決不能一提起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就忽略黨的宗教政策的貫徹落實。
三、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是西藏預防非法組織滋生和蔓延的重要手段
進入本世紀以來,西藏一些非法組織打著“宗教”的幌子滋生、蔓延,這種現象的產生有著復雜而深刻的社會原因。
首先尤其是現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倚仗其經濟、政治軍事實力積極扶植十四世達賴集團“藏獨”勢力,始終堅持對我國實行“分裂”,加緊了分裂勢力的滲透。
其次隨著西藏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于經濟關系的變化和利益關系的調整,風險因素的逐漸增加,讓一些腐朽消極的東西死灰復燃,加上錯誤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西藏有一部分群眾發生了信仰危機,被一些非法宗教組織引誘利用。
最為重要的就是近年來西藏對宗教團體及其與之有關的組織管理立法滯后,使一些邪教組織、異端邪說產生并且“吸引”眾多群眾。
由此可見,加快西藏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盡快健全宗教事務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對于西藏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西藏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要做到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
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建設狀況決定著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水平。目前,我國憲法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做了肯定性的規定,例如,義務教育法、選舉法、刑法和兵役法等法律法規,也都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和信教公民平等的權利。迄今為止,有很多專門性的宗教法規,但要做到宗教事務管理有章可依、有法可依,還要加緊宗教事務管理的法治化建設進程。
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一個異常復雜社會問題,在宗教立法規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同時更要考慮法律體系的完整、統一。
首先必須明確宗教的社會性質,按照政教分離原則,西藏的一切宗教活動都不得干預政治活動,不得干預政治事務,包括司法、教育等,西藏的任何宗教團體、組織不得利用宗教的影響力反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不得危害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不得侵害其他信教群眾或不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
其次必須明確宗教活動的合法與違法界限,只有一個標準判斷合法與違法,就是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和條例。西藏應根據憲法制定并完善宗教團體、宗教事務活動場所的登記、宗教人員的認定,確保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
第三建設一支可靠、有力的宗教事務管理隊伍。有計劃的培養教育年青一代的愛國、守法的宗教事務管理人員,這對將來西藏宗教事務管理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西藏應依法加強、加快宗教事務管理人員的培養。
五、西藏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應做到依法管理和教育懂法、守法者
西藏宗教事務管理法制化是一個很大的系統性工程,不僅包括法規的制定,同時也包括宗教事務的依法管理。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活動中政府作為主體,必須正確履行行政職能,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只有通過正確有效地、得到信教群眾的信服和歡迎管理,才能使宗教事務管理活動盡快的納入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范圍,這樣就能確保宗教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并盡可能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貢獻,從調查的近年來的實踐看,依法管理應該注意到。
第一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干部的培訓教育。宗教事務管理部門的干部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行政執法主體,他們的管理水平直接決定著宗教事務管理的好壞。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活動首先必須管理好管理者本人,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黨的宗教政策的學習和研究,提高宗教干部的政策水平。既要做到依法管理,又要避免濫用職權,干預正常的宗教事務活動。探索制定相關規范約束政府行為,提高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
第二依法管理與黨的宗教政策相結合。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西藏要做到五個結合:依照黨的政策行政與依法行政結合,保護合法宗教活動與制止非法宗教活動、協助執法部門打擊違法活動相結合,行政管理與群眾、社會參與管理相結合,行政管理與監督行政管理相結合,加強管理與完善管理相結合。
第三依法管理與宗教團體自我管理相結合。充分發揮西藏愛國宗教人士的作用,這既是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有力的組織保證,也是黨和政府落實貫徹宗教政策、團結廣大信教群眾、不斷鞏固和擴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過程中,首先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明確愛國宗教人士的合法權益,使宗教事務管理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在加強西藏宗教事務管理的同時,另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培養懂法和守法的群眾,法治觀念與人們的文化素質有關。進入違法犯罪的邪教組織,最大的原因就是文化水平低,不懂法,沒有顧及。因此西藏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的根本途徑就是發展教育,提高全區人民的文化素質,尤其注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全區人民學法、守法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 段啟明.聯合國有關宗教問題的規定與我國的宗教法治建設[J].中國宗教,1997.
[2] 王麗娜.我國宗教事務管理模式論分析[J].黑龍江大學,2008.
[3] 黃頌,黃海鷹.法治化方向下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問題研究[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