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泉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2-000-01
摘 要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勞模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好鐵能打幾顆釘,我們不僅需要先模人物,我們更需要先模團隊,尤其需要在基層的崗位上,發揮先模團隊的引領示范和科技攻關作用,在各個領域帶動職工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能創新,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效益。這是新時期勞模個人始終保持先進性的任務要求,更是企業育人用人和核心競爭力的所在。
關鍵詞 國網電力 基層工作 任務時代
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六安供電公司“翁興洪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11月,工作室致力于QC活動和群眾性創新等活動的開展,以“降低安全風險、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創造經濟社會效益”為目標,積極開展電力運維檢修試驗一、二次專業新技術的探索應用和拓展,在利用專業技術知識和現場經驗創新解決現場工作中問題困難的同時,大力開展新技術應用培訓,提升各專業生產技能班組專業水平,為公司培養一大批專業技術能手和骨干。六安市首席技師、省電力公司變電檢修專業首席技師、國家電網技術學院優秀培訓師等眾多專家在這里匯聚一堂。工作室的平臺雖小,卻已然成為一個激發職工發揮聰明才智、讓大家集思廣益的大舞臺。
一、以先進勞模任務領銜、職工廣泛參與,圍繞企業中心任務和重點問題進行研究公關。發揮勞模業務專長和技術技能優勢開展創新活動,打造高素質職工技能人才,發揮助推企業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作用。這既是公司和工區對“翁興洪創新工作室”提出的要求,更是沉甸甸的期望。翁興洪作為工作室的掌門人,在工作室成立的第一天起,就真切的感受了壓力和責任。如何有的放矢選擇創新課題、如何解決工作難題,怎么才能讓每個構思都能得到實現,每項革新都能轉化為應用。把工區乃至公司各條戰線上的人才匯總在一起,讓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動起來、參與進來,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公司領導會同各專業部門協同制定創建方案,在技術、管理、制度、資金等全方位支持,總結出一套理論探討、排故演示、實踐指導等多種方式結合的創建方案和創新、教學方法, 帶領工作室成員,集中精力“啃骨頭”。
二、工作現場善于提問,人人隨身攜帶學習材料,遇到疑難問題,大家一起冥思苦想,一起暢所欲言頭腦風暴。小能人點子多、杠子頭愛抬杠,一次次地學習,一次次地爭辯,一次次地試驗,工作室逐漸成為一個聚才、育才、用才的“智囊團”,一些專用設備廠家技術人員都不敢下手的問題,在他們面前都得到圓滿妥善解決,讓省電科院、送變電以及廠家領導也伸出大拇哥。一批金牌工人、創新能手脫穎而出:飽滿的成就感和濃厚的學習氛圍就像星星之火點般,燃起了每個人心中對創新研究的渴望。除了每周固定的工作室活動日,誰在現場遇到生產難題,一個電話就能隨時召集團隊成員研討。工作室成立后,團隊成員也在潛移默化中積極轉變思路,由過去出了故障再想辦法處理的老做法,變為超前介入,對已經成熟的技術和經驗,大家也要想辦法打幾個問號,有沒有更實用、更能省時省力的好點子,光有了點子還不夠,理論依據何在?實踐中如何改良方法、工藝,改造工器具?老同志有經驗,年青人有想法。為了加強成員之間、專業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借鑒其他專業的思路解決本專業的問題。工作室制定了創新工作流程和創新貼吧制,用“掛牌”、“摘牌”的形式確定和完成多項攻關課題,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發現問題就是進步,解決問題就是創新。”勞模創新工作室就這樣以“從生產中來到生產中去”為創新理念,發揮勞模的示范引領作用,依靠員工“集體智慧”,促進職工共同成長進步,鑄造了金牌創新團隊。 “U”形卡夾的發明,就是諸多課題中工作室成員基于實踐的創新之作。 兩節及以上氧化鋅避雷器不拆引線試驗裝備是工作室創新成果的又一得意之筆。工作室取得的又一項國家新型專利——移動式電纜固定支架是工作室針對融冰裝置和變電所不同電壓等級相間距離及不同對地距離而精心設計的集電纜移動、拆卸、調整長度與高度于一體的復合型實用工器具。
四、有人說,后生可畏。其實從工作室籌建開始,翁興洪和一幫老戰友們開始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技術、經驗傳授給“接班人”。他們總結出一套理論探討、排故演示、實踐指導等多種方式結合的教學方法,以高級雙師型人才為核心,通過分級輔導、因材施教的方式,建立起技術創新后備隊伍,讓團隊在實際工作中教學相長。帶著“問題”去學創新,帶著“感情”攻難題;帶著“鏡子”到差距,不知不覺,勞模創新工作室在人們心里樹立起一面旗幟,標示出一種導向。工作室在創建活動中做到“三個突出”,即突出培育職工創新思維,發揮職工創造潛能;突出職工創新技能,挖掘職工中的“絕招”、“絕技”、“絕活”;突出立足崗位創新,開展“六小”(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節約、小經驗)、“四節”(節約資源和能源消耗、節約原材料及輔助材料、節約資金、節約勞動工時),收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五、綜上所述,以勞模精神引領職工創新,凝聚職工智慧和力量,和翁興洪勞模創新工作室一樣,公司更多的創新團隊正在向著更高的目標前行。而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的過程,帶來的是企業生產經營業績、安全生產、優質服務水平的顯著提升,以及職工思想和行為發生了巨大變化、隊伍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在“人人可為、時時可為、處處可為”的創新理念指引下,勞模創新工作室真正成為企業的智囊團、崗位的創新源、項目的攻關隊、人才的孵化器、團隊的方向標,成為推動公司創新發展的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