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霞+張丹
摘要:目的 探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結合路徑帶教對男護生臨床實習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我院實習的28名男護生為實驗組,2014年7月~2015年5月實習的22名男護生為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方法實施帶教,實驗組按照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結合路徑帶教方法進行帶教,采用理論考核、操作考核、滿意度進行評價。結果 學生的實習成績和帶教的測評成績均有所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P<0.01)。結論 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與臨床路徑教學模式相結合運用于男護生的臨床帶教,加強了師生雙方更大程度的互動,提高了臨床教學質量和實習效果。
關鍵詞:男護生;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路徑帶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醫療衛生服務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的男護生也逐漸出現在醫院的各個科室進行臨床實習,由于受社會偏見、傳統觀念、專業特點及家庭因素等影響, 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出現種種心理和行為問題,不利于男護生的發展。傳統的護理帶教模式不能充分適應男護生的心理行為特點。如何轉變傳統帶教模式,重視男護生教育的特殊性,已成為臨床帶教老師帶教過程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我院運用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與路徑帶教相結合的方法對男護生進行帶教,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我院實習的28名男護生,其中本科11名,大專17名。與我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實習的22名男護生進行對比。其中本科10名,大專 12名。兩組護生均來自相同院校,在年齡、性別,學歷、實習前成績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臨床帶教老師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5年以上的臨床工作經驗,所有帶教教師均經過統一的培訓和考核。2015年7月~2016年5月科室總帶教老師和分帶教老師沒有變化。
1.2帶教方法 我院的臨床帶教為護理部行政帶教-科室總帶教-分帶教三級管理模式,根據護理部行政帶教制定的臨床實習帶教計劃進行科室輪轉,護生到新科室報道后,科室總帶教老師為護生指定一名分帶教老師對護生進行具體的臨床帶教管理。我院各病區實習周期為4w,帶教老師根據男護生帶教中遇到的問題,查閱文獻資料,將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與臨床路徑相結合制定出普外科臨床帶教路徑表,見表1。
1.3考核方法 行政帶教在實習結束前組織學生理論和操作考試,滿分均為100分。每個科室實習結束由科室總帶教向學生發放院內自行設計的帶教測評表,對帶教老師進行滿意度測評,滿分為100分。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男護生實習成績比較,見表2。
2.2兩組男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比較,見表3。
3 討論
男護生臨床帶教存在的問題,雖然護理專業出現了男護生,但是他們所占的比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每個班級只有幾個人,往往在一批女護生中被孤立,而且多數男護生對護理專業認識不足,學習護理的目的不明確,從而導致職業心態不穩定,缺乏職業歸屬感[1];其次,受傳統觀念和親歷臨床感受的雙重影響,男護生普遍有社會認同感差,弱勢感和被忽視感;再次,男護生人際溝通能力欠缺,不僅表現在與患者溝通上, 還表現在與帶教老師的交流,男護生往往不愿與女帶教老師進行過多的交流,實習過程中往往存在“無問題可問, 有問題自己也可以解決”的心理, 即使有疑惑也極少溝通[2]。
Peplau 護理人際關系理論是由美國護理學家Hildegard E.Peplau 提出的,她被尊稱為“精神病護理之母”,是繼南丁格爾之后較早提出護理理論的理論家之一。Peplau 在其專著《護理人際關系學》中用人際關系理論框架分析護理行為,形成最早的護理人際關系理論[3]。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CP)是醫院為減少醫療成本何有效保證高質量服務而實施的一種科學的服務和管理方法[4]。二者被廣泛應用于護理實踐及護理教學中,對臨床護理及護理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Peplau護理人際關系理論與路徑帶教相結合臨床帶教的優勢
3.1提高了男護生的實習成績,樹立工作信心 實習學生從學校步人醫院,首先面臨角色的轉變和適應,是學生角色向護士角色轉變的過渡[5]。男護生由于內外各因素的影響,不愿與人交流,容易產生孤獨、無助甚至焦慮。人際間關系理論和路徑帶教的結合拓寬了學生的外部工作環境支持系統的內涵,減輕了學生進入臨床的壓力,有力保證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由表2可以看出,20I6年實施人際關系理論后實習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都較2015年有所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人際關系理論和路徑帶教的結合應用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加快了男護生對臨床工作的認知和適應,幫助男護順利完成實習任務,為將來走上護理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樹立了工作的信心。
3.2豐富了臨床帶教的內涵,提高臨床護士的帶教能力 臨床路徑教學模式為新型的教學方法,其可有效保障高質量教學,同時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使教學方向更為明確,教學模式更為程序化與標準化[6]。Peplau人際關系理論則是根據男護生各階段不同的心理反應進行交流溝通,對帶教老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使得她們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充實自己。帶教老師不僅要承擔資源提供者、教育者、領導者、顧問等角色外,更多的是運用各種等業性的技巧與方法,調動護生的工作積極性。在實習過程中師生同時經歷自我認識、彼此尊重、自我更新的過程,得到學習和成長的機會[7]。
臨床護理教學是以實踐性教學為主,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與臨床路徑教學模式相結合運用于男護生的臨床帶教,加強了師生雙方更大程度的互動,提高了臨床教學質量和實習效果,促進了護士綜合素質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幫助男護生克服心理難關,增強自信心和積極性,快速適應臨床護士的角色,愛崗敬業,保證順利完成實習并以良好的心態、飽滿的熱情和過硬的技能投入到護理事業中去。
參考文獻:
[1]王英,臨床實習男護生心理行為特點及帶教模式的探討[J].醫藥前沿,2014,06:145.
[2]宋齡,于水,秦澤雨.男護生實習期間心理特點及臨床帶教思路[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增刊,2014,05:256.
[3]趙偉.Peplau的人際關系理論在我國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C]河南省護理專業成長與職業環境規劃研討班論文集.2013:79-80.
[4]穆心葦,牛永勝,施乾坤,等.臨床路徑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ICU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3):165-167.
[5]高東霞,張利巖,宋慧娜. Peplau人際關系理論在護理專業學生實習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2,9(11)521-523
[6]楊素珍,鮑箐.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在普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5:93-124
[7]段藍提.精神科護理概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75.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