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軍+閻菡
摘 要:隨著近幾年社會就業形勢和文理科高考招生比例的變化,文理科生的差別越來越大。文科生比理科生面臨更嚴峻的高考形勢、就業壓力,這就使得文科生呈現出學習習慣差、學習品質差和學習能力不足等特點,需要教師重視對文科學生的心理開導和學習指導,多方面幫助文科生走出困境,以更好的狀態參加高考。
關鍵詞:文科生;各種壓力;學習習慣;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09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055
在現行高考制度指導下,普通高中一般會在高二第二學期把年級中所有班級整合成理科和文科班,部分地區的學校為追求更好的高考上線率,會在高一新生剛入學時就分科。隨著近幾年社會就業形勢和文理科高考招生比例的變化,文理科生的差別越來越大。下面我就近三年文科生的變化作一分析,試圖從其中找出一定的規律。
一、從總體來看,甘肅省文科二本以上錄取率遠遠低于理科二本及以上錄取率,文科生比理科生面臨更為嚴峻的高考形勢
2016年甘肅省高考報名29.6萬人,理科16萬人,文科11萬人,中職2.6萬人,理科二本升學率43.3%,文科二本升學率27%,理科比文科二本升學率高出16.3%;2015年甘肅省高考報名30.38萬人,理科15.33萬人,文科12.66萬人,中職2.38萬人,理科二本升學率42.98%,文科二本升學率22.61%,理科比文科二本升學率高出20.37%。
二、從高一新生的文理科學生比例和學生選報文科班的意愿來看,選報文科的學生越來越少,更多的學生,尤其是學習成績相對不錯的學生,更愿意選報理科班
(一)文科學生數量大減
2014屆文科班有5個普通班,1個藝術班,共計400多人,其中有幾個入校成績位列全縣前20名。2015屆文科班有3個普通班,1個藝術班和1個體育班,共計近250人。2016屆文科班有3個普通班,1個藝術班和1個體育班,共計近200人。2017屆文科班有4個普通班,1個藝術班和1個體育班,共計230多人。
(二)文科生的質量大降
從上面的數字可以看出,特殊班級增多,人數所占整個文科生的比例在逐年上升。高一新生選報文科班的意愿越來越弱,從社會原因來看,主要是受高考文理科的招生比例、專業的可選擇性及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等影響,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不愿意選擇文科,大部分學生是實在學不會理科學科,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文科班嘗試一下,只有極少部分的學生出于愛好。這樣就導致大量的優秀學生全部報考了理科,只剩下學不了理科就去學文科的學生和體育藝術生了。
三、從文科班的學生結構來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特殊學生更多
就拿我所帶的18班為例來看,全班總共46人,男生13人,女生33人;借讀學生6人,全年級20個班總共30個借讀學生;回族學生8人,還都是縣城附近的學生;單親家庭1個,組合家庭6個,寄居學生1個等。從一個文科班可以看出整個文科班的學生結構特點,男女生比例失衡,容易產生女生之間是非不斷、因男生引發的女生矛盾等班級管理中常見的問題。對于這些特殊學生,從教育學的角度看,這些學生管理難度大,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復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學生的心理更敏感、封閉和脆弱,教育起來更困難。
四、從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看,大部分學生懶散、應付他人、不會運用高效的方法學習
文科班的學生人數一直處在不斷的變化中,直到高二結束,隨時有從理科班轉過來的學生,這其中的絕大多數學生要么是學習成績實在差的不行,基本都是班級倒數的(除了極個別之外),要么就是習慣太差,在原來的理科班待不下去了,沒辦法,到文科班換個環境。用一句網上的一位文科班班主任所說,文科班就是給學校負責維穩的。雖說有點夸張,但也從中可以看出文科班的尷尬。
從文科生的學習能力來看,大部分學生過多地依賴初三備考中所養成的學習習慣,簡單地重復、教師反復地講解、典型問題解題方法的單一記憶、作業完全為完成任務而做等,缺少學習過程中方法的思考、知識的遷移運用、錯題的反復分析、經驗的積累等,總體來說,體力的付出更多,思考得相對較少,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成績自然就不理想。當然,部分習慣太差、無上進心的學生連體力的付出都達不到,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還得在班級管理和課堂管理中對他們投入更多的精力。
從文科生的學習品質來看,最要命的是很多學生缺少人生的夢想,不知道學習好考上大學有什么用,未曾想過自己到底該怎樣渡過自己短暫而漫長的人生,怎樣讓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這直接導致學生缺少基本的學習品質,表現出來就是學習時間抓得不緊、責任意識不強、為生活中一丁點事情就不想學習、干什么事拼勁不足等,尤其是到了高三一輪復習開始后,連基本的學習紀律都保證不了,部分學生能早到校,但進入教室后卻不能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一直再等跟班教師的督促,不知道抓緊時間對于學習成績提升的意義。
五、從文科生的家庭背景來看,父母以做小生意和外出打工為業,他們沒有一個更穩定的成長和學習環境
還是以我所帶的18班為例。翻開學生信息統計表,只有10個學生的父母(其中一位)是在行政事業企業單位中有正式工作,如在環保局、華煤集團、鄉鎮府等單位;有10個以上學生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如小包工頭、賣涼皮、磨面作坊、開飯館等;其他學生的父母基本都是在縣城打工或者外出打工,有些學生一年見不到父母。對于學生來說,最重要的老師就是父母,最重要的成長環境就是家庭,而很多學生很早就缺失了這一塊,部分家長在農村的學生從初中開始就到縣城的皇甫學校寄宿就讀,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給予他們的安全感,這都對學生的成長不利。兩年多以來,先后有4個學生輟學,1個是因為家庭矛盾,她是抱養的,養父母不支持,她當時學習成績是班級第1名;1個是父母在煤礦打工,在家時間短,長期和奶奶、弟弟在一起生活;1個是因為做手術怕跟不上學習,自己放棄,父母始終未到學校來;最后一個父母是做生意的,父母管理和教育孩子的方式簡單、粗暴,后輟學。
總的來看,在文科高考錄取率低、報考志愿時學校少和專業少、社會就業壓力大等現實因素下,文科生日益呈現出學習習慣差、學習能力不足、學習品質不夠、學習成績不佳、考上大學的學生人數下降等特點,文科班在整個學校中的地位尷尬,給我們文科班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是我們大膽地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機遇。
參考文獻:
劉暢.高三文科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J].教書育人.2010(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