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蓉芳
[摘 要]高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不僅是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培養的能力,而且也是高考文科綜合的重點考查點。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歷史情境培養學生的歷史形象思維能力,讓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認識歷史;也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發散性思維、靈感思維來培養學生的歷史創造性思維,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認識歷史。
[關鍵詞]高中歷史 思維能力 培養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33.5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10091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高中歷史教學不僅要強化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包括歷史形象思維能力、歷史邏輯思維能力、歷史情感思維能力、歷史創造性思維能力四個方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歷,主要談談學生的歷史形象思維能力和歷史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創設歷史情境培養高中生的歷史形象思維能力
高中歷史教材對歷史現象、歷史背景的描述多為概括性的語言,這給學生理解帶來一定困難。高中歷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歷史形象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播放紀錄片、展現歷史文物的圖片、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等方式創設歷史情境,培養學生的歷史形象思維能力。比如在講人教版必修Ⅰ《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時可以播放紀錄片《秦始皇陵》,讓學生感受秦朝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歷史背景、社會影響等。又如在講人民版必修Ⅱ《學習與探究之一——圖說中國經濟的發展》時,教師可以收集歷朝歷代出現過的貨幣圖片,如保德銅貝、尖首刀、圜錢、曹魏五銖、大清壹百、北宋交子、明代銀錠的圖片,學生就可以形象地認識貨幣的發展歷程,從而對我國古代經濟的發展歷程以及貨幣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了更多認識。
二、利用史料教學培養高中生的歷史創造性思維能力
高中生歷史創造性思維能力可以從逆向思維、發散性思維、靈感思維等方面來培養。史料教學就是選取歷史文獻、文物、圖片等史料來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論證歷史觀點。在這一過程中,高中生對同一史料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樣的史料教學有利于培養高中生的歷史創造性思維能力。
1.轉向新的視角,培養高中生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又稱反向思維,就是從逆向的角度來認識、分析、評價事物。例如,在講人教版必修Ⅱ中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課時,一般會選取歷史文獻《漢書·董仲舒傳》來評價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傳統思想認為,三綱五常壓迫百姓,應該給予批判,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思考:“三綱五常為何能存在幾千年?它有什么益處?”讓學生從反向思考,學生不難發現三綱五常對維護社會秩序、鞏固封建統治有幫助。
2.從多種視角看歷史,培養高中生的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就是從多個角度、不同方向看問題、分析問題。學習《王安石變法》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充分討論,學生往往會提出以下觀點:(1)王安石變法導致北宋最終滅亡。(2)梁啟超專門為王安石作傳,全面推崇王安石,視其為一代完人。(3)王安石變法使北宋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了富國強兵,加強了宋朝封建專制統治。(4)應該贊揚王安石的 “三不足”精神: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教師可以對不同觀點進行點評,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激發興趣,培養高中生的靈感思維
靈感思維是指憑借直覺而進行的快速、頓悟性的思維。對許多史實的分析與評價,往往需要靈感和頓悟,而靈感和頓悟的培養依賴于興趣。歷史學科理論性較強,不好理解,且離現實遙遠,因此許多學生對該門功課沒有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歷史教師責無旁貸。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上高中歷史第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我身邊的歷史”。課前可以準備一些與家鄉有關的歷史圖片,談談家鄉的發展史,了解學校的發展史,曬曬家鄉的民族節日。通過展現這些圖片讓學生認識到昨天是今天的歷史,今天又是將來的歷史,歷史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并不遙遠,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靈感思維。
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紀錄片、展現歷史文物的圖片、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等方式創設歷史情境,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可以利用史料教學,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發散性思維、靈感思維,讓學生能客觀分析歷史,論證歷史觀點,提高歷史解題能力,提高歷史學習成績和歷史學科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何成剛,張漢林,沈為慧.史料教學案例設計解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朱漢國.歷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