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園林綠化中大樹的移植與養護技術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人們生活理念的不斷改觀,園林綠化近年來已經逐步地成為國家發展與城市化建設的熱點話題,各城市管理部門紛紛展開了對園林綠化工作地系統化規整。為盡快提升園林綠化率,大樹的移植及養護便成為了關鍵的任務,而從實際上講被移植的大樹往往面臨著死亡威脅與生長障礙。
大樹作為已經長成的樹木,可以使園林綠化率短期內提升,同時還能夠達到對于某些古老樹種的保護。但是,由于大樹的樹干較長、根系繁茂、對原生長地自然環境條件依賴程度極高,在移植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生長條件不相符、根系受損、土壤與水分流失等問題,造成移植的失敗。而且,即使栽種成功,大樹也需要足夠長的時間進行返生,在這一階段中,若其無法得到及時、科學、嚴謹地養護及管理,被移植的大樹依舊會死亡,非但不能達到預期綠化目標,還會造成對于原有樹木以及移植中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損失。因此,綠化人員必須要掌握移植及養護的相關技術經驗。
1.1 前期準備
1.1.1 搜集樹木的種類、定植時間以及歷年的生長與養護狀況、病蟲害情況等資料,并計算樹木的高度、年齡,分析其當前生長狀況、根系發育與枝條伸展能力,然后做好對于各類資料的整合。
1.1.2 展開對于樹木原生長環境的土壤、濕度、溫度、其他植物等生態條件的調研,并觀察分析該樹木與其他樹木的共生狀況,以及移植工作可能對周圍架空線路、建筑物、地下管線、地下水、地質等工程的影響,然后衡量其挖掘、起吊、運輸與栽植的可行性。
1.1.3 根據已掌握的所有有效資料,從移植時間、斷根縮坨要求、坑洞挖掘、樹木掘出、枝干修剪、車輛運輸、栽種日期、固定支撐設備以及養護管理等幾個方面入手,制定詳細地移植方案,并組織專業人員對方案進行討論,以調整補充不足的地方,確定最終的方案。
1.1.4 由相關負責人員根據最終確定的移植方案,對人力、財力以及物力進行計算,并準備好各項機具設備,還要對計算結果與準備狀況進行核算,務必保證各項準備工作均妥善完成,待完成之后,再組織開展移植工作。
1.2 移植操作
1.2.1 移植時間:普通樹木的移植工作一般定于每年的早春時節,而常綠樹木及針葉樹則分別適合在每年晚春時節的4~5月份、初秋時節的8~9月份進行移植,并盡量地選擇陰天或雨后進行,同時注意控制根部水分,避免在土壤粘濕的時候或雨天進行移植。

1.2.2 定根縮坨:進行樹木移植,一般要在移植前的兩年,于春季或者秋季將粗根切斷,為其須根的生長提供條件。斷根時要圍繞樹干這一中心,并將胸徑2.5~3.0倍定為半徑進行畫圓或畫方,同時在樹木相對兩面挖設寬度約為30~40厘米的溝,并根據根系分布的深度狀況,合理確定其樹坑的深度(一般選為50~80厘米之間)。斷根工具應當為鋒利的剪或鋸,剪切要與內壁齊平,并以沃土將其填平,再進行踩實和澆水。第二年春季再以同樣方式,再一次進行斷根處理。1.2.3 挖掘運輸:選定挖掘之前的1~2天,采用草繩對樹干實施從上到下地綁纏與包裹,對樹木進行帶土球地挖掘,并將樹根土球設定為7倍或10倍于樹木的直徑,若不需要保留土球,也必須保護好其根部的心土。再挖出后,要使用草繩對土球進行底小、頭大的包裹,并在樹木多時,對所移植的樹木進行編號。若運輸路途較遠,可使用麻袋或木箱對其進行土球裝訂,并進行綁扎,以避免其土球散落。 1.2.4 具體栽培:根據擬栽種場地的具體土壤條件,對所栽植坑穴的常規尺寸進行調整,保證坑穴的適宜性,比如,土壤條件比普通條件差,則要盡量提高其尺寸,并保證所挖穴壁的垂直性,避免出現平底坑,待挖到固定深度后,要將與坑穴底部距離在30厘米以內的土壤進行翻松處理,并嚴格地做好對于表層土以及心土的分別保存。將損壞掉的根系與枝條減掉,并將小枝葉剪掉約1/3,若根系過多,則將部分須根剪掉,同時盡量減少對于樹冠的修剪,且切口部位必須平滑,并使用塑料袋或漆料進行保護,以必滿病蟲害破壞。在實際栽種時,要使用適量的水與泥漿進行攪拌,以保證移植樹木根部與泥漿的粘合度,還要使用底肥、土壤熟化劑、保水劑等物質,提高樹木的生活率。
在園林綠化工作中所指的大樹,主要以樹高、胸徑、樹齡三個方面作為判定的指標,高度在4~6米以上,胸徑在15厘米以上(常綠喬木)或20厘米以上(落葉喬木),樹齡不低于20年,均被稱為大樹。這三方面的參數越高,樹木的再生能力、根莖的適應能力便越低,所以,在進行大樹移植時,往往無法斷定其是否能夠成活,綠化工作者所能夠做的事情,就是在做好對于移植技術地靈活應用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妥善地養護,以盡可能地提升其成活率。
2.1 樹干與枝條的養護
①在移植完成之后,必須對大樹的樹干進行固定,并采用三角或者四角的支柱架對其進行固定,以避免樹木受到大風的吹刮而歪倒,并且在大樹完全恢復生長后,按照施工要求將支架拆除。②為避免移植過后,樹木的營養失調,還要在樹木的生長季,及時地對樹木進行抹芽處理。具體來講,距離主干頂不足l米的全部萌芽要間隔7天或10天進行徹底抹除,若主干上保留枝條過多,也可以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或者8月下旬到9月上旬,進行再一次地疏通樹枝的處理,以留下長勢旺盛、枝干均勻、生長方向良好的新樹梢。

2.2 水肥與病蟲害管理
2.2.1 在移植大樹之后,立即澆第一遍水,并在移植完成后的約2~3天澆第二遍水,一周之后澆第3遍水,同時,在日常保養工作中,根據土壤狀況進行適當地澆水,同時要采用細土對澆完水的樹盤進行覆蓋保護。若樹木發根困難,可使用ABT粉、萘乙酸等進行養護,并在水量過多、濕度過高的時節,進行適當地排水與中耕,再在移植后的第一年秋天進行速效肥追施處理,而第二年的早春與秋季則實施2~3次的施肥處理。
2.2.2 根據樹木自身的抵抗力,與其原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情況,對常見的蚜蟲、天牛幼蟲、木蠹蛾蟲等進行防治,并做好對于新樹梢與樹皮的遮蓋保養,以避免強光灼傷。
園林綠化工作者根據實際的綠化需求,對大樹進行移植栽種,可以極大縮短綠化目標達成所需要的時間,并為樹木的群落規劃種植提供有效幫助,而且還能將某些重要樹木保護起來。然而,已長成的樹木一旦移植必定受損,綠化工作者及時精準地掌握相關的移植技術與養護經驗,才能將這些損失降低到最小范圍,以幫助移植的樹木實現存活與健康成長,最終達成綠化目標。所以,加強對專業技術經驗的分析、總結與交流、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