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2017年吉林省將新建和改造棚室5萬畝
按照省政府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總體要求,我省大力發展以棚膜經濟為重點的設施農業,加大政策扶持,強化指導服務,狠抓措施落實,促使全省棚膜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形勢。

省政府高度重視“菜籃子”工程建設。2016年,繼續安排35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棚膜經濟發展。通過不斷強化行政推動、政策驅動、典型帶動、市場拉動作用,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投資發展積極性,促進全省棚膜經濟規模持續擴大。全省新建棚室2萬畝,扶持建設規模化棚膜園區36個,棚膜經濟總規模達到114萬畝,累計扶持建設棚膜產業園區423個,其中200畝以上發展到112個、500畝以上的11個,棚膜蔬菜(食用菌)年總產量達到460萬噸,進一步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

2017年,我省將新建和改造棚室5萬畝,新建規模化棚膜園區30個以上,棚膜蔬菜產量達到470萬噸。重點抓好4種模式的棚室建設:
一是低成本簡易棚模式。在傳統農區或處于起步階段的地方,棚膜經濟要與庭院經濟相結合,鼓勵農民在房前屋后或拿出部分土地建設簡易溫室、塑料大棚或拱棚,從低成本起步,積累經驗和資本后,逐步提高標準,擴大規模。
二是規模化產業園區模式。在基礎較好的地區,支持集中連片開發,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示范園區,統一開展科技服務、農機作業、標準化生產和品牌營銷,實現集約經營和提質增效。重點支持推廣冬季不加溫可正常生產的“高效節能”日光溫室模式,爭取在各市(州)全面“開花”。

三是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在大中城市或縣域周邊,鼓勵建設棚膜經濟多功能拓展區,支持高標準智能化日光溫室建設,發展大櫻桃、黃桃、特菜、花卉等高端品種,將采摘園、溫泉、垂釣、餐飲、旅游等多種項目與棚膜經濟結合起來,使棚膜經濟成為農趣體驗、鄉村旅游、休閑觀光、都市農業的重要載體。
四是龍頭企業帶動模式。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強化社會化服務、品牌培育和市場開發,帶動周邊農戶參與生產經營,提高產業化發展水平。支持民營企業、農民工、大學生等返鄉創業和社會工商資本投資發展棚膜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