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慶娜
【摘要】 目的 探討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其臨床分型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的關系。方法 220例
F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觀察患者臨床分型, 研究其與Hp感染的關系。結果 本組220例患者, 運動障礙型65例、潰瘍型62例、反流型43例、混合型50例。Hp感染檢測陽性率中運動障礙型、潰瘍型所占比重分別為84.62%(55/65)、67.74%(42/62)均高于反流型的30.23%(13/43)以及混合型的30.00%(15/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FD及其臨床分型與Hp感染有關, 臨床實踐中可以此為依據, 以保證治療效果,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 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分型;幽門螺桿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52
FD屬于臨床常見的消化不良癥狀, 多發生在胃十二指腸區域, 患者臨床表現以上腹飽脹、燒灼以及上腹痛為主。據統計[1-6], FD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其與不合理的飲食、作息以及不良情緒等均有關, 由于病情遷延、反復發作, 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時至今日, FD的發病機制仍不明確, 臨床上僅給予對癥治療, 但療效欠佳。根據臨床實踐可知, F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p感染, 為了證實二者的關系,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進行回顧性分析, 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了220例FD患者, 其中男100例, 女120例, 最小年齡18歲、最大65歲, 平均(34.4±13.2)歲;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32例、初中與高中46例、大專84例、本科及以上58例。病程:最短7個月、最長12年, 平均病程(2.4±3.2)年。納入標準:①均符合FD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歲;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嚴重器質性疾病;②合并其他功能性疾病;③伴有精神障礙者。
1. 2 方法 采用回顧分析法, 統計患者性別、年齡、文化水平及病程等。Hp感染確定方法:經胃鏡下黏膜活檢。具體證型如下:運動障礙型、潰瘍型、反流型及混合型。
1. 3 觀察指標 觀察FD患者臨床分型, 分析各證型中Hp感染檢測陽性率占比重。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FD臨床分型 本組220例患者, 運動障礙型65例、潰瘍型62例、反流型43例、混合型50例。
2. 2 與Hp感染關系 Hp感染檢測陽性率中運動障礙型、潰瘍型所占比重分別為84.62%(55/65)、67.74%(42/62)均高于反流型的30.23%(13/43)以及混合型的30.00%(15/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 1 FD概況 FD作為臨床常見與多發疾病, 其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等特點, 直接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 影響著其日常生活、工作與學習。根據臨床調查發現, FD患者均伴有上腹部癥狀, 如:上腹痛、早飽、噯氣、燒心、反酸及嘔吐等。國內學者調查發現[7], 上海、北京及廣州等地, FD發病率高達37%, 在消化科中FD患者占30%, 同時流行病學調查證實, 此疾病發病率逐漸遞增, 但因其發病機制不明確, 制約了臨床診治工作開展。經學者研究顯示, 其與多因素有關, 包括環境、胃酸、精神、胃腸運動、感覺功能及幽門螺桿菌等[8-10], 但目前, 關于它是否與Hp感染有關, 仍存在爭議。根據調查可知, 急性Hp感染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11], 其臨床表現和FD癥狀基本吻合, 但二者間的關系仍需深入研究。
3. 2 FD的臨床分型與Hp感染的關系 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了220例FD患者, 其中女性所占比重偏高, 其可能與女性性格特點有關, 即:多愁善感, 同時, 患者中多青壯年, 此結果表明, FD患者具有年輕化特點, 此類群體步入社會時間較短, 面對激烈的競爭, 工作與生活壓力均相對較大, 此外, 患者平均病程較長, 相關人員應對此類患者給予關注, 盡可能地改善其身心狀況。上個世紀80年代, 國外學者首次發現了幽門螺桿菌[12], 時至今日, 其與消化道疾病的關系吸引了人們高度關注。目前對FD與Hp是否存在聯系, 爭議較大, 部分研究報道證實, 根除Hp, 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13]。為了進一步證實Hp感染與FD的關系,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本研究從FD臨床證型角度展開了探討與分析。
本研究將FD分為運動障礙型、潰瘍型、反流型、混合型等, 結果顯示, 運動障礙型65例、潰瘍型62例、反流型43例、混合型50例。Hp感染檢測陽性率中運動障礙型、潰瘍型所占比重分別為84.62%(55/65)、67.74%(42/62)均高于反流型的30.23%(13/43)以及混合型的30.00%(15/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運動障礙型、潰瘍型所占比重較高, 最為常見便是運動障礙型。運動障礙型、潰瘍型FD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便是Hp。Hp感染后, 細菌經機體內酶, 誘發了胃黏膜炎性反應, 通過炎性介質釋放, 造成了胃平滑肌功能紊亂, 此外Hp會產生二氧化碳及氨等, 引起了一系列臨床癥狀, 如:腹脹、反酸等。因此, 臨床上多給予頑固性消化不良患者, 以抗Hp治療, 療效確切。相關學者研究指出, FD、DU均與Hp有關, Hp陽性率分別為82.5%與90.4%, 臨床上可通過根除Hp, 以此減輕患者臨床癥狀, 促進其早日康復 [14-16]。臨床工作者應對FD患者給予高度的關注, 特別是青年女性, 在治療時, 應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 給予針對性地疏導, 消除其不良情緒, 并為其提供個性化的中醫藥方案, 叮囑其按療程用藥, 以此保證療效。
通過本次研究作者認為, 功能性消化不良與Hp感染有緊密聯系, 臨床實踐中應結合患者的臨床證型, 給予針對性的診治, 方可提升治療水平, 滿足患者治療需求。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 樣本量少、隨訪時間短, 日后應開展大樣本、多中心及長隨訪研究, 以此進一步明確FD與Hp感染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李慧. 長沙地區功能性消化不良證型分布規律及相關因素分析. 湖南中醫藥大學, 2014.
[2] 莫光英.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進展.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3):251-252.
[3] 毛蘭芳, 汪龍德, 張宏偉, 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與腦腸肽的研究進展.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5(4):570-576.
[4] 夏文麗, 楊濤, 王寅, 等. 穴位貼敷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觀察. 上海針灸雜志, 2014, 33(6):514-515.
[5] 馬朝陽, 黃琪, 萬文俊, 等. 辨證針刺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針灸, 2014, 34(2):125-129.
[6] 周利, 張銘銘, 孫國杰. 穴位注射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胃動素的影響.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 16(1):88-90.
[7] 翁麗紅, 顧秋娣, 朱曉珠. 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慮以及臨床療效的影響. 北京醫學, 2016, 38(10):1093-1095.
[8] 王海梅.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護理措施.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11):140.
[9] 趙毅, 陳海花, 滑霏.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與護理研究進展.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0, 16(4):487-489.
[10] 白冰, 曲波.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精神心理因素. 胃腸病學, 2014, 19(6):377-379.
[11] 謝昆華, 唐尚偉, 楊志寨, 等. 根除Hp感染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慮Hp 感染患者癥狀評分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2):159-160.
[12] 王莧. 健康人群幽門螺桿菌攜帶者的流行病學意義. 河北醫藥, 2011, 33(24):3786-3788.
[13] 王娟芳, 高淑娟, 朱延宏. 含復方尿囊素四聯療法對感染 HP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研究.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 13(15):2208-2210.
[14] 謝迪.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特點及其中醫證候與Hp相關性的臨床研究.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1.
[15] 萬衛昌, 陳世宏, 王超. 辨證論治HP陽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觀察. 中醫藥學報, 2011, 39(1):113-114.
[16] 陳婷, 唐旭東, 王鳳云, 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醫臨床診斷分型的思考. 中醫雜志, 2016, 14(7):563-566.
[收稿日期: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