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宇
摘要:積極心理學強調人性的優點和價值,致力于人潛能的開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個體、社會、國家,倡導不同層面同一價值標準,借鑒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提出對青年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方法和途徑。
Abstract: Positive psychology emphasizes the advantages of humanity and value, and is commit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potential.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individual, society, country, advocate the same standard of value with different levels,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ide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and ways to cultivate the core values of the youth.
關鍵詞:青年;積極心理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Key words: young people;positive psychology;socialist core values;cultivation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1-0231-03
0 引言
積極心理學是2000年以來在心理學界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強調人性的優點和價值,致力于人潛能的開發,研究涉及三個方面:
第一,積極情緒體驗,包括幸福感,滿意感,快樂感等;
第二,積極的人格特質,包括愛,寬容,智慧和勇氣等;
第三,積極的組織系統,包括構建積極的社區,良好的家庭,和諧的社會等[1]。
把人的素質和行為納入整個社會生態系統考察,即注意到人的體驗、人的積極品質與社會背景的聯系性,因此,綜合考察良好的社會、積極的社區以及積極的組織對人的積極品質的影響。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下對核心價值觀的最新解讀和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標志、社會凝聚力的體現,是全體人民價值認同的最大公約數[2]。人的價值觀念影響個體的行為、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富強。積極心理學家Seligman和Peterson的價值-行為體系中包含了24種個人品質和6種美德,24種品質體現的6種美德諸如仁慈善良,真實性,團體精神,愛與感恩等性格品質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的誠信,友善,和諧,公正等內容不謀而合。其次,積極心理學的思想源于人本主義,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幫助人最大程度地開發潛能,核心價值觀同樣以人為本,通過喚醒人的主動性,創造性來實現幸福;最重要的是,積極心理學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倡導了國家富強,社會和諧,人民幸福,核心價值和積極心理學內涵是吻合的。因此,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來探討對青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具有借鑒和實際的指導意義。
1 積極心理學對青年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理論借鑒
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3]。積極心理學對積極情緒、樂觀的研究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實踐提供了參考視角。Susan的追蹤實驗發現積極情緒之間存在著較強的相關性和一致性,意味著當一種積極情緒產生后,還能同時檢測出其它的積極情緒[3]。積極情緒的相關性和一致性能擴大視野,促使人們能夠以一種更開放的心態去看待新思想和新活動,利于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自覺踐行。積極的情緒體驗能提升個人的幸福感、自信和自尊,有助于喚醒人的主動性、創造性,與周邊人關系和諧,促進社會發展。積極情緒的這種相關性和一致性能擴大視野,促使人們能夠以一種更開放的心態去看待新思想和新活動,有利于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自覺踐行。Sandra L Schneider討論了 “現實樂觀”,找到了現實與樂觀之間的平衡點,這個平衡是個體在現實中感受到自我價值存在的愉悅感,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對于培養青年的核心價值觀來講,這個尋求平衡的過程就是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最佳過程。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情緒狀態(樂觀)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資源,讓人相信結果會更好[1] 。樂觀有助于個體在公眾生活的成功,高自尊和強自我效能感可以促進個人力量和適應力的發展。Lyubomirsky比較了那些快樂和不快樂的人,發現他們在認知、判斷、動機和策略上都有所不同,并且這種不同是自動化的,并未被意識到。這些研究成果對激勵青年個體的積極情緒和保持積極品質,通過積極情緒和積極品質來培育青年的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借鑒。
2 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心理學解讀
2.1 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與積極心理品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育。“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4]。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發展的價值導向和總體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制”體現了經濟發展的社會規范,“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倡導了公民的個人行為規范[2]。24字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內在統一的科學體系,它從個體—集體—國家三個維度上提出了各自的價值取向和要求,展現了鮮明的層次性,體現了各層次內在的有機銜接,緊密聯系[2]。核心價值觀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分析方法,黑格爾說過,社會與個人的關系,就如同有機體與各分子之間的關系一樣,有機體賦予各分子以生命,各分子則賦予有機體以活力,這和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個體存在和社會環境都具有積極的潛能和動力是相吻合的。積極心理學突出的積極心理品質表現在堅持積極的價值觀取向,認為人的生命系統是一個開放的、自我決定的系統,它有沖突,更具有自我修復、完善和不斷發展的能力。個體一般都能決定自我的最終發展狀態,并過上一種相對滿意、有尊嚴的生活[5]。將個人的積極品質和社會環境積極動力都可以看成是培育青年人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
2.2 環境利于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Williams等人的研究證實,當孩子們的周圍環境和師友提供了最優的支持、同情或選擇,最可能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在跨文化的研究中[6],幾乎總能發現主觀幸福感與穩定的沒有政治壓力和軍事沖突的民主社會之間存在牢固的聯系,而且,公平的社會文化能夠帶來更強的主觀幸福感,利于形成積極心理品質。另外,在高福利國家,公眾機構運轉高效的國家,官民關系和諧的國家里,人們有較強的主觀幸福感[6]。這些研究無不說明外在環境對個體的重要影響。因此,積極外部環境,積極正向的導向,利于個體積極品質和價值觀的培養。核心價值觀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就是在倡導積極正向、利于個體價值觀培育的環境。
2.3 中國文化特點包含的積極心理品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基礎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習近平在2014年2月政治局集體學習中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中國文化特點之一的集體主義文化[7],集體主義文化的特點是親近的人作為自我不可分割的部分,強調作為群體成員必須承擔的責任,發揚犧牲精神偏愛群體工作,注重群體成員之間的融洽及群體的發展。積極心理學中個體幸福感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利他行為和助人行為。中國文化特點通過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視角,利于培養青年核心價值觀。同時,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儒學認為個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孤立存在,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團結互助[7],發揮個體的創造性,這與積極心理學中開發人的潛能,實現個人幸福,最終達到構建和諧系統理念一致。
3 青年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途徑
處于社會轉型期的青年群體價值觀呈現出一些特點。首先,政治信仰迷茫,缺乏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系統學習,沒有形成一個科學的世界觀,僅憑感知認識社會,對多元的文化思潮缺乏政治辨別力。其次,表現出理想信念淡漠,對國家大事不夠關心,社會責任感減退,缺乏集體主義感,停留在自己得失的小世界,以自身需要是否滿足作為價值取向。最后,道德價值觀念混沌,部分青年以個人好惡為判斷標準,缺乏遵紀守法的意識,是非標準不明朗。青年群體主流價值觀的現狀和分歧,對青年群體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帶來挑戰,也呼吁對青年核心價值觀培育需要切實有效,結合青年群體的特點和積極心理學理念,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1 采用沉浸式體驗,增加青年積極情緒體驗,強化個體核心價值觀
沉浸理論是由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Mihalyi提出,是指當人們參與某些活動時,全身心投入情景當中,忘記其它事情,連時間知覺都不同尋常,這就是沉浸體驗。沉浸式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以學習主體為中心,強調學習主體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及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8]。Fredrickson關于情緒的擴展建構理念認為,積極情緒不僅是個人幸福感的標志,而且增進了創造性思維,促使個體積極思考諸多行動的可能性,同時,積極情緒幫助個體建構持久的身體、智力、心理和社會資源,為個體帶來間接、長遠的收益,從而幫助個體建立良好的應對模式。所以喚醒青年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面是青年人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積極心理學家認為人在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產生了情緒體驗。為了幫助青年體驗積極情緒,立足于青年的生活、心理特點和需要,在青年群體中推行賞識教育,及時幫助青年解決關心在意的事情。在賞識教育中倡導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將重心從關注青年群體的缺點轉移到關注他們的潛質、創造性、主動性等積極品質方面,通過社會和學校層面的課程來強化積極特質,達到積極情緒體驗的目的。其次,通過設定并從事可自我掌控的具有挑戰性任務,幫助青年培養積極自我,特定任務的完成能激發青年的內在動機,使其經歷沉浸體驗[8]。核心價值觀的主體是個人,關鍵還是要培養青年積極向上的能量,抑制消極因素,爭取主動性和自主性,通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應對環境的挑戰,堅定核心價值觀的政治信仰。
3.2 遵循青年心理發展規律,發揮核心價值觀培育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青年群體因為生理心理趨于成熟,在認知和情感上有自身的特點,青年對于外部文化知識和思想有天然的好奇心,主動且易于接受新的思想觀念,認知能力強、情感豐富、愿意嘗試與體驗。遵循青年對事物認識的一般規律是從認知到內化再到行為。培育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從主觀建構和客觀影響兩方面著手。首先,通過積極心理學的啟示,以人為本,擅于發現、努力發掘青年積極的心理品質,提高青年對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激發青年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為立足點,將核心價值內容觀納入到公民思想素質體系里來規劃設置,提供核心價值觀扎根的土壤。通過在青年群體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幫助青年認識核心價值觀提出的時代意義,深刻掌握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理論上的認知,除了知,更重要的是信,弗洛伊德指出認同是個體或群體在感情上、心理上的趨同的過程。只有思想意識層面認同,才會通過調整自己的價值結構以接受核心價值觀,用以規范自己行為的過程。積極的政策導向利于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師大座談會上對廣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八字箴言“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為廣大青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了方向。第三,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這是培育的最高層次。鼓勵青年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核心價值觀,對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人物和事件,通過學校、社區、社交網絡平臺等的影響力輻射帶動。踐行始終堅持引導青年群體的情感認同、心理認同、認知認同,進而行為認同。
3.3 營造優良社會支持系統是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保障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通過環境的互動發揮其潛力和創造性,同時環境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人不斷成長。首先,依托社會組織開展有益的實踐活動,培育和營造積極健康和諧的社區文化和校園文化。將環境營造和青年人的需求結合起來,鼓勵青年人參與實踐活動,參與社會公益,投入服務社會,親近自然,培養社會成員責任。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為青年提供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平臺。第二,將青年核心價值觀培養滲透在日常生活中。校園、社區教育工作圍繞青年生活、學習、活動特點的方方面面,將青年所需與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青年,將核心價值觀培養從真實生活細節開始,讓青年感受核心價值觀的真實存在并得到切實的支持和積極的反饋。第三,利用媒體時效性、信息量大等特點,成為培養青年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平臺。重視網絡教育,掌握網絡教育的主動權、發言權、話語權。青年人認識事物越來越多地依賴于大眾傳媒。所以網絡的作用和引導至關重要,核心價值觀的網絡宣傳不僅內容要把握價值特點,網絡媒體和宣傳的形式也要結合青年特點、結合時代特點,突出及時和有效。青年是網絡使用最大群體,占領網絡主陣地,讓網絡成為推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
參考文獻:
[1]崔麗娟,張高產.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5,28(2):402-405.
[2]王永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定位、精神實質及著力點[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6):1-5.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21-327.
[4]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光明日報,2014-02-26.
[5]鐘暗華.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及發展趨勢[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6(5):134-137.
[6]卡爾.積極心理學:關于人類幸福和力量的科學[M].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2008.
[7]魏鈺桐.中國傳統文化的集體主義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2015(9):96-99.
[8]余璐,周超飛.論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沉浸式教學模式與實踐[J].河南社會科學,2012,20(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