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彩霞
摘 要:教學評價是以促進學生發展和達到教學目的為中心的評價。課堂教學實施多元化評價是為學習目標服務的重要輔助手段。多元化評價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卻常用常新,平時的教學中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思想變化,以便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的方向,及時引導,使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良性發展。
關鍵詞:多元化評價;當堂評價;口頭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118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應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些理論正好和我近一兩年研究的課題《構建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相吻合。于是,啟發了我就這個課題的研究談談我的點滴收獲。
多元評價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使用,還是常用常新的。比如,不要把數學多元化評價混同于其他科目的評價,做到面面俱到反而不好,應該囿于這些方面的評價,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紙筆測試,當堂評價
任何科目的教學,都不會輕視對基礎知識的訓練,但對基礎知識的訓練,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練習、評價的環節上。而對基礎知識的評價最有效的方法當數傳統的紙筆測試,當堂評價了。紙筆測試是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基礎知識的測試,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反饋。通過測試,教師可以隨時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可以反思自己教學中對基礎知識教學存在的問題。尤其反思教師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真正數學學習是否做到了“了解、理解、掌握、應用”這四個由低到高層次的要求。通過紙筆測試法,還可以把學生學習過程測試出來,看看他們的學習是否是一個“經歷、體驗、探索”的過程,所以,就一個紙筆測試法,教師可以挖掘出學生學習的定性與定量,使教師更有效地做到定性評價。
當然,紙筆測試法應注重以下三種評價。
(一)教師評價
數學學習數感的培養和數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所有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首先是數學計算能力弱,所以,有效數學的學習首先要從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為切入口。但我們狠抓計算時唯有借助有效的評價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的測試題目可采用集體評價。比如,對口算題、筆算題的測試,教師可按照此表規定的時間計時,把事先打印好的測試小題上課前發給學生,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公布答案學生自批,再根據正確率的優劣,用舉手的方式,同桌監督的方法,確定出等級,然后對各個等級的學生進行有層次的評價。主要抓住天天有沒有進步評價。這樣天長日久的練習、評價,學生在數學能力上一定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二)集體評價
這種評價可以用于是非題、選擇題上,這些練習教材編寫時是從低段不斷滲入,到了高段就會發散成為學生對概念的生成的應用上。因此,教師要循序漸進地進行隨堂測試,采用比較有效的評價激勵方式,促進學生更好發展。例如,教師組織學生每人準備一支紅筆,同桌就是一個小組,他們隨時比賽批閱。結果當堂知曉,問題當堂就由學生指出,這樣的評價練習,既能提高測試的效果,又不加大學生負擔。使學生沉浸在一種濃濃的學習氛圍當中。使他們學而不厭,信心高漲。在這里要強調的是,對個別“掉隊”的學生,教師也可以采用個別輔導“延遲評價”,對他們進行課后“單獨評價”,親自鼓勵。這樣,就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關注到他們的每一個方面。
(三)個別評價
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就要緊緊圍繞學生,隨時進行評價;比如,對學生的回答,考慮回答是否抓住了重點,回答的語言是否流利,是否有層次性等。抓住這些點進行自評、學生點評、教師補充評等。對學生的板演,純粹采用學生點評的形式,對于指出的錯誤,及時板演糾錯。這樣,就可以做到點面結合,使每個學生最大化地參與數學活動。及時糾錯,培養了學生有錯就改,舉一反三的學習習慣。
二、提問測試,口頭評價
對于數學學習的有效,我更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然而,數學思維的培養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思考。思考就是對數學理解,它是學習數學的靈魂。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數學,數學成績一定會蒸蒸日上的。而任何囫圇吞棗的學習者都是與學好數學無緣。而數學學習對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的評價,更要放在具體課堂情境當中口頭進行。此舉也要分幾種情況。
(一)客觀試題
客觀試題是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根據學生情況進行的預設。然而在具體的課堂情景當中,教師要有駕馭課堂的高超能力,對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各種理解都要抓住絲絲毫毫對知識內容的理解給予鼓勵、肯定。還要切記不要對思考沒道理的學生,進行不恰當的評價,從而導致他們有被集體疏離之感,挫傷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有的學生就能用以前教師交給的學過的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采用割補法變化成長方形,這樣的學生,教師不但口頭表揚,估計兩個大拇指早就豎起來了,估計教室里掌聲也會響起。而有一個學生,卻把平行四邊形切割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來推導出它的計算公式,誠然,后一個學生的推導帶著濃濃的思考,有著很好的思維品質,但他卻把平行四邊形沒有最后形成一個整體來推導。假若,只告訴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用他的方法就無法求出面積。所以,對后一個學生的評價,更要恰當得體,既要肯定他有思考的習慣,又要鞭策他思考的全面。當然,這些評價都可以采用口頭評價的方式隨時評價,使學生隨時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并在不斷的積累中養成反思的習慣,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豐富自己的數學歷程。。
(二)主觀試題
在課堂里,教師要時刻考慮學生的發展,讓他們張開嘴,動起手,把課堂盡量變成他們自己學習交流的平臺。因而,教師把對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內容,讓他們自己講解,自己口頭評價。還可以由學生自己出一些相關練習,由他們自己檢測,自己口頭評價,完全把課堂還給他們,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教師對學生的數學評價越注重,學生思維方式就越多樣化,解題思路就越寬廣。所以,只有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不遺漏每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不放過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思考,全面多元評價學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通過評價啟迪學生智慧,蕩漾學生情感,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懷。同時,也能幫助教師自我反思,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孫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多元化評價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7.
[2] 崔令忠.小學數學課堂多元化評價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4(30):14-15.